懺悔-光明心地
一個房子如果沒有窗戶,就不能流進新鮮的空氣,照進和煦的陽光,將永遠是陰暗。一個人如果不肯改過向善,是無法接受別人的忠告與真理的啟示,那麼就沒有光明的行為,生命亦將呆滯無望。所以,先去私心而後可以共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要糾正錯誤的觀念,去除不良的行為,變化粗野的氣質,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先把自我粉碎無存,經過十字架的痛苦,然後才有復活的生命。能放得下一切人我是非,自可超凡入聖。放下與存誠,是入道的捷徑。看的破,認的真,才能擔天下之大任,脫世間之韁鎖。
濟公活佛老師慈示
賢友佳言
1.根據醫學研究顯示,
【好人】心臟病發機率較高。
那些喜歡勾心鬥角的【壞人】(小人)幹壞事的同時心臟等於接受磨練,所以心臟較強。
2.做真實的自己
不是做想像的自己
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3.
網站的文字是當下心情的紀錄和感觸
並非持續的狀態
而我也並不因這狀態悲傷
凡事各有緣起
我只是如實觀照經驗當下而已
包括情緒都是
所以不需要刻意擴大
情緒沒有什麼好壞
不管悲傷還是喜悅
都只是情緒
一個感知內在和自己的訊息而已
賢友佳言
當你透視真正的宗教內涵
進入自己的內在
和真正的自己和解相處的時候
就會發現這些外在的認知和評論
是如此多餘
因為它們和自己得生死解脫一點關係也沒有
耶穌說
耶穌說:
「就是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見證;
耶穌說:
「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
因為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
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
功課
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
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 光父。
(约壹四20) (約壹四20)
這是何等嚴肅的說法,
我們對 光父的愛
必須用每天與人交接時所流露的愛來衡量,
如果在日常生活與同伴交接的試驗中失敗了,
證明我們對 光父的愛是虛假的。
就謙卑而言,亦是如此。
我們很容易想到要謙卑在 光父面前,
然而只有在人面前謙卑,
才足以證明我們在 光父面前的謙卑是真實的,
並證明謙卑已居住在我們裡面,
成為我們的性情,
我們實在像基督一樣不顯揚自己的名聲。
當一個人的心在 光父的同在裡俯伏,
謙卑已成為生命之靈
而非想到神或禱告時裝出來的樣子時,
必然會在與弟兄們交接時流露出來。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課:
唯一真屬於我們的謙卑,
不是禱告時在 光父面前力圖表現出來的,
而是要帶出禱告室,顯於日常行為中。
每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
都具有永恒的重要性,
乃關乎永恆的試驗,
足以顯明真正盤踞在我們裡面的態度為何。
在最不留意的剎那間,我們所表現出來的,
才真是我們的本相。
若想認識謙卑的人,要知道謙卑人的言行,
必須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觀察他。
這不正是耶穌的教導嗎?
他是在門徒們爭論著誰為大,
在法利賽人喜愛筵席和會堂的首位時,
在洗門徒的腳以作榜樣時,
教導他們謙卑的功課。
如果在人面前不顯出謙卑,
則在 光父面前的謙卑算不得什麼。
涵靜
光父說過
不要兒的金
不要兒的銀
只要兒的一顆好心田
苦口婆心四
聖務良否其責在上
一
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六韜‧盈虛》
君主不賢,國家就危險,老百姓就作亂;
君主賢明,國 家就安寧,老百姓就好管理。
不肖:不賢。
二
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
《管子‧禁藏》
凡是國家治與亂的一切現象,
都是從上面開始的。
情: 情況,現象。道:從,由。
三
禦民之轡,在人之所貴;
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
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
《管子‧牧民》
統禦人民的要領,就在於君主重視的是什麼:
引導人民 走什麼門徑,要看君主帶頭做什麼;
號召人民走什麼道路,要看君主的好惡是什麼。禦:駕馭車馬,這裡指統治,統禦。
轡:駕馭牲口用的韁繩, 此處引申為要領。
上:指君主,執政者。
貴:重視。
道:通“導”,引導。
門:門徑。先:帶領,帶頭。
四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論語‧季氏》
國家政治清明,老百姓就不會議論紛紛。
有道:指國家 治清明。庶人:老百姓。
五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論語‧子路》
執政者講究禮法,人民就不敢不尊敬;
執政者遵奉真理,人民就不敢不服從;
執政者講究信用,人民就不敢不說真話。
上:指執政者。
好:喜歡,引申為講究、遵奉。
義:道理,真理。
用情:以真情相告,即說 真話。
苦口婆心三
君者,盂也;民者,水也。
盂方則水方,盂圓則水圓。
《尹文子‧處道》
君主象盛水的盂,人民象盂裡的水。
盂的形狀是方的,
盂裡盛的水就成為方形;
盂的形狀是圓的,
盂裡盛的水也就成為圓形。
比喻 領導人個人的品德言行對群眾的巨大影響。盂
:古代盛食物或水 的一種容器。
君子
動而世為天下道,
行而世為天下法,
言而世為天下則。
苦口婆心二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齊是也;唐鞅蔽於欲權,而逐載子;奚齊蔽於欲國,而罪申生;唐鞅戮於宋,奚齊戮於晉。逐賢相而罪孝兄,身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禍也。故以貪鄙背叛爭權,而不危辱滅亡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之也。鮑叔甯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祿與管仲齊。召公呂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祿與周公齊。傳曰:「知賢之謂明,輔賢之謂能。勉而彊之,其福必長。」此之謂也。昔賓孟之蔽者,亂家是也。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埶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故有用謂之道,盡利矣;由俗謂之道,盡嗛矣;由法謂之道,盡數矣;由埶謂之道,盡便矣;由辭謂之道,盡論矣;由天謂之道,盡因矣。此數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曲知之人,觀於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識也,故以為足而飾之,內以自亂,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鄙塞之禍也。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學亂術,足以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故德與周公齊,名與三王並;此不蔽之福也。
苦口婆心一
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治則復經,兩疑則惑矣。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妒繆於道而人誘其所迨也。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唯恐聞大美也。是以與治雖走而是己不輟也。豈不蔽於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況於使者乎!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
故為蔽:欲為蔽,惡為蔽,始為蔽,終為蔽,遠為蔽,近為蔽,博為蔽,淺為蔽,古為蔽,今為蔽。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紂是也;桀蔽末喜斯觀,而不知關龍逢,以惑其心而亂其行;紂蔽於妲己飛廉,而不知微子啟,以惑其心而亂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賢良退處而隱逃,此其所以喪九牧之地而虛宗廟之國也。桀死於亭山,紂縣於赤旆;身不先知,人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成湯監於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文王監於殷紂,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長用呂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遠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口食備味,形居備宮,名受備號,生則天下歌,死則四海哭,夫是之謂至盛。詩曰:「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
版主回應
謝謝分享,但是我看不懂,有緣我會運用的。
反省自己吧
修道的弊病是驕傲妄為。
當知道:驕傲是進道的阻牆,
妄為是修行的魔障。
驕傲會產生我見自大的行為,
輕蔑藐視的態度,凌慢任性的舉止。
妄為會發生顛倒錯亂的表現,財色不清的事情,
天命紀律的混亂。
辦過事,流過汗,用過心,雖有苦勞,
但亦不要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音:金),
因為「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
自矜者不長。」(老子.24章)
所謂「滿則溢,驕則敗。」
心滿則容不下別人的勸告,故聞過則怒。
自專責聽不入別人的規箴,必聞諫而仇。
病莫大於不知己失,罪莫大於言人之非。
有過不知,愚人也。悔而不改,廢人也。
知而不悔,庸人也。過而掩諱,小人也。
凡事不要從心所欲,隨心所發,脾氣猶厚,
毛病未改,
否則將會破壞道的真善美。
版主回應
雖然我很喜歡這一篇文章,不過動過標點符號和排列方式後,就不太順了喔。
重點是,我更喜歡你們喜歡濟公活佛老師的慈示,歡迎多多運用,感謝天恩,感謝濟公活佛老師,還有感謝一切有形、無形的眾生。
修省禱功的人
修省禱功的人
不會顛倒是非
不會沒德行
不會錢財不清
不會男女不清
不會暗地虧心
不顧眾生的死活
不會自私自利
不會排斥賢良
不會不知反省自己
不會過河拆橋
不會欺騙大眾
不會侮辱別人
不會殺盜淫妄酒
口說修行
作的是甚麼行為
真正反省過嗎
版主回應
說的好,不過老師說,修省禱功是拔我們心中的雜草,每天拔一點、每天拔一點。
老人言
第一作人要謙虛
第二要多行善
第三要多結緣
第四貴人才會出現
第五少年那不修 吃老就咕咕休
第六金光閃閃 無修真危險
警惕
這是真實的事情
這一篇
是很有警惕性的文章
值的志於道者參考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佛法中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如果一個人學識、能力都很好,但是人緣不好,
事業要想成功是不容易的。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
時勢就是緣,有善緣、惡緣、佛緣和法緣,
緣是很重要的。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帶著弟子,
包括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出外行化。
途中,大家口渴了,佛就請阿難尊者去路邊的西瓜園裡向人化緣西瓜來解渴。
阿難走進西瓜園,遇到一位女眾居士,
就請她布施西瓜供養佛陀及出家眾。
但是這位女眾看到阿難心裡就不舒服,
指責阿難說:「你們出家眾,整天只知道打坐修行,那裡知道我們種西瓜的辛苦。」
她不但不布施西瓜,還說了許多閒話。
阿難尊者化緣不到西瓜,只好回來稟報佛陀:
「西瓜園裡的人沒有善根,
不知道布施、供養、結善緣。」
佛陀聽了之後,就請迦葉再去化緣一次。
迦葉尊者走進西瓜園,遇到同樣的人,
但是這位女眾看到迦葉卻十分歡喜:
「師父,您走這麼長一段路一定口渴了。
這裡的西瓜又甜又多汁,
請您給我一個修福報、種福田的機會,
讓我供養您一個西瓜吧。」
就隨手摘了一個大西瓜來供養迦葉。
當迦葉尊者抱著西瓜回來時,阿難心中十分納悶:自己的相貌、威儀都是莊嚴的,
為什麼卻化不到這個緣?
迦葉面皺背駝,卻能討得園主的歡心?
於是阿難請世尊開示。
世尊告訴大眾:「這是久遠以前的因緣;
在過去世,阿難和迦葉也是同參道友。
有一次,在行腳的途中看到一隻死貓,
當時阿難十分厭惡死貓所發出的惡臭,
鼻了一捏就向前繼續趕路。
迦葉尊者走在後面,看到死貓卻生起了慈悲心,
不但唸佛結緣,還幫死貓授三皈依,
並祝願牠超生善道。由於這個善緣,
死貓今生轉為人身,
就對迦葉存有感恩、報恩的心,
而看到阿難心裡就不舒服。」
這個公案就是告訴我們:
要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能本著這個原則來作人做事,
不但做任何事情都會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一定會愈來愈和諧。
結善緣方法很多啊!
隨喜讚嘆,平時的言談,幫助別人,
布施對方需要的物品,朋友間的良好互動,
發心修善斷惡,護持正法道場,護生不殺生,
甚至於一個微笑,一個好的念頭.....都是廣結善緣!慈悲參考,感恩^^
1.根據醫學研究顯示,
【好人】心臟病發機率較高。
那些喜歡勾心鬥角的【壞人】(小人)幹壞事的同時心臟等於接受磨練,所以心臟較強。
2.做真實的自己
不是做想像的自己
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3.
網站的文字是當下心情的紀錄和感觸
並非持續的狀態
而我也並不因這狀態悲傷
凡事各有緣起
我只是如實觀照經驗當下而已
包括情緒都是
所以不需要刻意擴大
情緒沒有什麼好壞
不管悲傷還是喜悅
都只是情緒
一個感知內在和自己的訊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