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8 23:29:02kmingtsai

危機處理聖經

危機處理聖經
【精彩書摘】
驚爆911
 二○○一年的九月十一日,幾個恐怖份子在美國劫持四架客機,進行神風式自殺攻擊,接著就製造出驚天動地的九一一事件。世貿雙塔起火倒塌,五角大廈被撞,七千多條無辜的生命瞬間殞滅,震撼了美國,也令全世界惶惶不安,導致美國對阿富汗發動反恐怖戰爭。黑暗的恐怖聖戰,意外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揭幕曲。
 事件發生當天,我人在歐洲,聽到消息後立刻趕回美國。攻擊發生在上午,下午四時,五角大廈的參謀本部就打電話給我的公司,要我們立刻進行情勢評估。因為現在第一波攻擊已經來了,五角大廈想知道,接下來會不會還有第二波、第三波?如果有的話,目標可能是那些地方?這要儘快做出來,因為那些最脆弱的地方可能馬上就會遭到攻擊,必須搶在第一時間找出自己的弱點加強防備。
這叫脆弱度(vulnerability)研究,方法是把所有狀況分析出來之後,再找出各種狀況的或然率。而危機指數的算法是:衝擊程度除以執行成本,加上不予執行的代價除以執行成本,所得的數字若小於一百,則與發生機率成正比;若大於一百,則發生機率為百分之百。
 用世貿雙塔來舉例的話,七千人喪生,每條人命價值三十萬美元(這是專家計算出來的平均數字),則衝擊程度為二十一億美元,十幾個恐怖份子性命、訓練、行動的執行成本估約一千萬美元,假設賓拉登取消恐怖行動會傷害自己的領導地位及「基地」組織,因此蒙受約三億美元的損失,而叫停行動的執行成本是一百萬美元,如此算下來,危機指數是五百一十,遠遠超過一百,發生機率就是百分之百了,這還沒算到對經濟、股市與生產力的衝擊呢。用這個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每種狀況的概率,概率最大的很可能就是下個攻擊目標。
例如美國有三座大型水壩,如果遭到破壞,洪水可能各造成一千人死亡,並且影響下游的水力電廠,算出來的危機指數大概是一百,排名在世貿大樓之下,是可能遭受攻擊的第二個目標。水壩可以用炸彈破壞,執行成本並不高,相較之下,攻擊核電廠的執行成本就高多了。因為現在的核電廠都經過安全設計,即使遭到飛彈或自殺飛機撞擊,爐心也不會破壞,一定要派突擊隊進入控制中心才能讓爐心融掉,所以核電廠受攻擊的危機指數就低多了。
 此外,其他人口稠密城市的超高建築,也有可能再遭攻擊,因為危機指數很高。這樣的城市包括洛杉磯、波士頓和芝加哥三處,其他的城市人口沒那麼密集,也沒有超高建築。而比賽中的球場可以有多達一萬名的觀眾,因此也被列入人口密集目標之一。至於白宮,危機指數其實並不高,因為裡面沒有多少人,何況總統也撤離到其他安全地點了。
 上次波灣戰爭時,我們幫國防部進行了狀況分析,這次他們用我們教的方法自己做狀況分析,做得很好,我們只要再審查一遍就行了。接下來就是發動攻擊時的狀況分析了,我們分析出了七十多種狀況,再用或然率乘以後果等於風險的公式(Probability Consequence=Risk),算出每種狀況的風險指數。
賓拉登的最後一招
 美國本土遭受飛彈攻擊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兩邊有大西洋和太平洋阻隔,賓拉登或任何恐怖組織並不擁有遠程飛彈的能力,沒辦法遠渡重洋把飛彈打到美國來。當然,也可以在美國沿海島嶼或鄰近國家建造飛彈發射基地,但要取得管道而且不被人造衛星發現,即使有可能,執行成本也極高,因此降低了危機指數。
 賓拉登的最後一招,除了自殺攻擊外,可能就是生化戰。生化戰的概率不高不低,排名大概屬於中間區段。當你已經有細菌時,進行細菌戰的執行成本比較低。如果你手頭上沒有細菌,去研究所偷出來比較簡單,自己去研發反而非常困難。因為細菌的培養絕不如一般人想像得那麼簡單,人類的醫學科技發展到今天,對大部分的細菌和病毒都已有疫苗或抗生素,人體對許多細菌或病毒也有抵抗力。要研發生物戰,得先在實驗室裡讓已知對人體有害的細菌或病毒發生突變,而且得一變再變,變到和原株差異極大卻仍保持傷害力,才能讓疫苗或抗生素失效。否則患者吃點盤尼西林就沒事了,還打什麼細菌戰?但是這在技術上太難太貴了,需要最尖端的科技人才、設備、大量的經費和長期的研發,全世界只有美國的高科技才做得到,伊拉克發展了多少年,至今毫無成果,很多國家做的細菌和現有的細菌差不多,殺傷力像感冒一樣,有什麼用?而由於不人道、不公平且國會反對,美國在五年前也中止了細菌戰的研究。
 不只是培養難,就算開發出了適當的細菌,還要能複製出穩定而龐大的數量,然後得製造出安全的運送系統,讓你能成功攻擊選定的目標。此外,還要培養出防治的疫苗或抗生素,免得敵人還沒死自己人就先死了一堆。這其中每個環節都非常困難,加起來的執行成本極高。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的炭疽熱感染事件,都只是零星的個案,傷亡率也低,最大的效果是造成心理恐慌,而心理恐慌的程度是與傷亡人數成正比的。就執行成本與傷亡人數來說,搞生化戰還不如乾脆放個炸彈呢。
 
生化戰難,那麼化學戰呢?至少這已有日本奧姆教會的沙林毒氣事件為前例,而一九八四年Union Carbide公司在印度波旁(Bhopal)的工廠毒物外洩,也曾導致三千人喪生。不過,在水源區或水廠下毒的話,要達到令許多人致命的效果,需要大量的毒物,比較容易被發現或檢測出來。放毒氣的話,毒氣其實很容易蒸發消散,一陣風來就吹跑了,除非是在人多而不通風的密閉空間裡,否則殺不了多少人。問題是,通常人多的地方空調也強,奧姆教會選在上班時間擠滿人的地鐵裡放毒氣,最後也不過死了十二個人。毒氣的製造不難,難就難在找到適合的施放環境。在九一一的衝擊之後,大家的警覺心都已提高,各地紛紛加強安全措施,於是也增加了恐怖份子的執行成本。
檢討起來,美國這次會發生九一一攻擊事件,關鍵在於危機預防做得太差。最大的錯誤,是各單位各自為政,軍事有軍事的危機小組,能源有能源的危機小組,但沒有一個部門整體來思考恐怖攻擊危機,以致於危機預防機制出現了一個大空洞,結果就慘了。但美國補救得很快,布希總統立即成立了一個超部會、直屬總統的國土安全部,把這個洞填補起來。而在危機處理上,美國也做得很好,布希先孤立賓拉登、建立國際反恐聯盟,再一步步掌握各項狀況,打擊阿富汗民心,分化神學士政權,發動軍事行動時先轟炸,癱瘓阿富汗的制空權,地面部隊再挺進,完全按部就班來。
危機預防比處理重要
 以前劫機的歹徒都是想飛到某個地方,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所以對飛機的安全威脅並不大。因此大家依習慣思考,始終沒想到恐怖份子竟會劫機進行自殺式攻擊,讓滿載油料的客機變成神出鬼沒的超級炸彈。即使有人想到這種狀況(包括電影),也被主其事者視為天方夜譚。由於沒想到這個可能性,飛機製造公司、航空公司及機場都太輕忽了機上安全。想想看,美國竟能讓四架飛機同時被劫持成功,這種安檢也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飛機的安全設計也不及格,例如,遭遇劫機的聯絡鈕是設計在駕駛右手邊的儀表板,一按就能通知塔台飛機被劫持了。但那個聯絡紐的位置劫機者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當劫機者懂得開飛機時,根本不會允許駕駛有機會按鈕。銀行都會把搶劫通報鈕藏在櫃員桌子下,讓櫃員可以偷偷踩一下、碰一下,不動聲色地通知警方;製造飛機的公司卻把劫機聯絡鈕擺在那麼明顯的地方,而且也從來不重視駕駛艙的安全防護,以致整架飛機宛如一個不設防的空間。其實,如果事先想到恐怖攻擊的可能性,加強機上的安全維護並不困難、所費也不高,但預防差一點,結果就差很多了。為什麼會沒想到?就因為在危機預防上有一個空洞,缺乏一個以防範恐怖活動為導向的統合機構。沒機構,就沒人去想;前頭一沒想到,後頭就什麼防範都沒了。結果讓只要一些錢、一點常識就能預防的危機,演變成七千人喪命的大災難。
建立了危機預防及處理統合機構後,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即這個機構運作時,研究人員需要有非常強的想像力,聯想空間必須非常寬廣,盡可能找到安全上的漏洞。因為天災人禍的狀況太多太多了,而且敵人也會拚命想點子,無孔不入地搞破壞,所以我們也要儘量發揮創意,想盡各種可能性才行。
 如果問九一一事件給我最大的啟示是什麼?應該是再度確認了「危機預防比處理重要」,而且重要很多。
台灣需強化危機預防機制
 回過頭來看台灣,比起恐怖份子攻擊美國,中共打台灣的危機指數顯然更高。首先,沿海已經部署了飛彈,打來不費吹灰之力,因此執行成本很低;相對地,如果中共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恐怕疆獨、藏獨全都起來了,大陸內部的民族情緒一反撲,中共領導人可能連自己的地位都保不住,政治代價實在太大,賠不起。不過,台灣沒有像世貿雙塔那樣的超高建築,即使是台北車站前的新光三越,對自殺飛機而言都還太矮,俯衝時要準確撞到是很難的。所以說來,像總統府、核電廠那麼又小又矮的建築,基本上都還蠻安全的。
其實恐怖行動通常是弱勢者因為別無選擇才採取的行為,中國強台灣弱,台灣倒不必太擔心遭到自殺式攻擊,何況中國人也沒有自殺攻擊的文化。真要擔心,不如擔心對岸的三百枚飛彈吧。而且,即使不動用飛彈,中共用其他破壞手段擾亂台灣民心的概率還是相當高的。台灣非常脆弱,人口密集,一般人又沒有警覺心,許多地方幾乎是不設防的,偏偏我們有一個長期的敵人,對方只要用很小的成本,就可以整到我們,因此台灣的危機指數相當高。以目前的兩岸關係論,其實台灣的處境比以前兩蔣時代要險惡得多,因為以前台灣不是中共需要優先處理的問題,但在台灣獨立意識愈來愈強、民進黨取得政權、大陸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抬頭下,台灣問題的優先順序上已經被拉到前面來了。
 我覺得,九一一事件對台灣的啟示,在於提醒台灣要強化危機預防機制,最重要的是成立一個危機預防及處理的總召集機構。台灣目前的處理非常分散,國防部有國防部的危機處理機制,財政部有財政部的危機處理機制,環保署有環保署的危機處理機制,但很多危機狀況是跨部會、跨縣市的,而且需要大家馬上一起動起來,不能還好整以暇地公文來公文去。問題是,各部會通常只會想到自己職掌範圍內的事,各縣市也井水不犯河水,一碰上跨部會的危機就傻眼了。所以需要有單位統合召集,這可以是總統本人,也可以是國安會,並且與行政院相關機構共同召集,因為執行、監督與追蹤都需要行政機構來負責,如此才能彌補國家安全防線的漏洞。之所以要有專責機構,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危機預防的效果,否則找來一堆專家學者、部會首長開會研究了半天,絞盡腦汁之後歸檔了事,彷彿船過水無痕,什麼危機也預防不了,何況狀況可能會隨情勢改變,今年評估的結果也許明年就得修正,沒有專責機構進行執行、監督與追蹤是不行的。
911衝擊
 比較起來,其實九一一事件對台灣最大的衝擊,還是在財政與經濟。世貿雙塔倒塌對美國經濟的傷害,還不如對台灣經濟的傷害來得大。因為美國太大了,它的經濟變數很多,基礎也穩,身子骨強壯,民心同仇敵愾,九一一事件的衝擊相對有限。台灣本身處於經濟不景氣的谷底,政局動盪不安,失業率節節攀升,又過度依賴對美國的出口,體質已經差了,更經不起傷風感冒。美國一般的評估,景氣復甦會因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延後三到六個月,但我看台灣恐怕需要至少兩倍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原因不在經濟,而在人民對政府喪失信心,以致於即使銀行利息一直降,民眾還是持續把錢從股市抽回。現在降息的效益已經逐次疲乏,對刺激景氣產生不了效果,即使像日本一樣降到零利率,恐怕也還是沒用的。顯然問題不在經濟本身,而出在別的非經濟因素,也就是信心危機。所以政府必須積極重建民眾的信心,包括政策的一貫性、掃除黑金的決心、兩岸三通的執行成效等,都要向人民拿出像樣的成績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