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之父” 穆拉德 博士揭秘高血脂患者能不能吃瘦豬肉
目前社會上廣泛流傳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肥肉脂肪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害,常食肥肉會使人發胖,會引發體內血清膽固醇值提高,從而引發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腦溢血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很多人只吃瘦肉,不吃肥肉。瘦肉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低於肥肉的含量是無疑的,但不能籠統地講瘦肉都是低脂肪的。 穆拉德 博士對各種動物肉的脂肪進行測定,以100克重量為例:兔肉為0.4克,馬肉為0.8克,瘦牛肉為6.2克,瘦羊肉為13.6克,而瘦豬肉卻高達28.8克,若把瘦豬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源,也會發生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腦溢血等心血管疾病。
最近,英國皇家研究院布比斯醫生經過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甚於肥肉,因為瘦肉在烹製過程中,會自動產生一種致癌物質——雜環胺。動物實驗表明:雜環胺是一種損害基因的物質,會使體內的去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誘變。瘦肉中的雜環胺能被大腸直接吸收進入血液中, 穆拉德 博士認為西方國家腸癌發病率高於其他國家腸癌發病率,這與他們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紅色牛排有關。
此外,瘦肉中蛋氨酸含量較高,蛋氨酸是合成人體一些激素和維護表皮健康必需攝取的一種氨基酸,但在一些酶類催化啟動下,在熱理化處理過程中的蛋氨酸,會產生一種叫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機物。 穆拉德 博士認為:同型半胱氨酸會直接損害動脈血管壁內的內皮細胞,促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等脂質沉積並滲入動脈血管壁內,形成動脈粥樣班塊,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食瘦肉過多,蛋氨酸就會增多,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也相應地增加,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症發生。
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乳腺癌、直腸癌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這與亞洲國家常食大豆及其豆製品有關。大豆中含有一種抗癌活性物質——異黃酮類,其中2/3為三羥異黃酮類,對強致癌物——苯並(a)芘和甲基苯葸等均有明顯抗誘變作用,對乳腺癌和大腸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