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02 20:37:45尚未設定

謙遜之道

謙遜之道
l 與人相處之道﹐第一要謙下誠實。共同事﹐則不避勞苦。同飲食﹐則勿貪甘美。同行走﹐則勿擇好路。同睡寢﹐則勿佔床席。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喫人虧﹐勿使人喫我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人有恩於我﹐則終身不忘。人有怨於我﹐則即時丟過。
l 見人之善﹐則對人稱揚不已。聞人之過﹐則絕口不對人言。
l 人有向你說﹐某人感你之恩﹐則云:「他有恩於我﹐我無恩於他。」則感恩者聞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說﹐某人惱你謗你﹐則云:「他與我平日最相好﹐豈有惱我謗我之理。」則惱我謗我者聞之﹐其怨即解。
l 人之勝似你﹐則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人。人之不如你﹐則謙待之﹐不可有輕賤之意。又與人相交﹐久而益密﹐則行之邦家﹐可無怨矣。
l 做人無成心﹐便帶福氣。做事有結果﹐亦是壽徵。
l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益善矣。
l 待下固當謙和﹐謙和而無節﹐反納其侮。所謂重巽吝也。惟和而莊﹐則人
自愛而畏。成德每在困窮﹐敗身多因得志。
l 人於橫逆來時﹐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覺怒情燥氣﹐渙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養氣﹐討便宜﹐求快樂﹐最上法門。
l 看他人錯處﹐時時當反觀內省。說他人是非處﹐時時將自己一一勘驗。
l 每見有才氣人﹐說到他人是者﹐猶多不滿。說到自己短處﹐猶有所長。以此見「自反」之難。
l 人要為人﹐當思異於禽獸者何處。人要為聖賢﹐當思異於凡庸者何在。
l 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慣好說人短﹐不計人長。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 ( 體認天理﹐只在吾心安不安﹐人情妥不妥上。)
l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即此﹐是天堂地獄。
l 凡有望於人者﹐必先思己之所施。凡有望於天者﹐必先思己之所作。此欲知未來﹐先察以往。(聞譽慮其或無﹐文毀慮其或有﹐是為己修身之學。)
l 慎風寒節嗜慾﹐是從吾身上卻病法。省憂愁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l 「不為過」三字﹐昧卻多少良心。「沒奈何」三字﹐抹卻多少體面。
l 人一心先無主宰﹐如何整理的一身正當 ? 人一身先無規矩﹐如何調劑得一家整肅 ?
l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日退休﹐必不怨。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l 人當厚密時﹐不可盡以私密事語之。恐一旦失歡﹐則前言得憑為口實。至失歡時﹐亦不可盡以切實之語加之﹐恐忿平復好﹐則前言可愧。
l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kk369 20001229 於慚愧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