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7 21:20:21米安
米安童話故事3.圍棋
圍棋的起源和發展 據西漢揚雄《方言》說:“圍棋謂之弈。自關而東﹐齊魯之間﹐皆謂之弈。”關於圍棋的起源﹐先秦史官編的《世本》說:“堯造圍棋”﹔晉張華《博物誌》說:“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潛確居類書》說:“夏人烏曹作圍棋。”堯﹑舜﹑烏曹 3人距今均在4000年以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曾記載了衛國太叔文子的一段話:“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這說明當時圍棋已發展到一定階段。
現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圍棋是19道棋局。另有一種17×17共 289個交叉點的棋局﹐僅在西藏地區流行﹐又名“藏棋”。古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這兩種棋制在漢代就已在中國南北各地流行。此外﹐歷史上還有過13道圍棋局和15道圍棋局。根據《孫子算經》﹑馬融《圍棋賦》及《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的記載﹐19道的棋制在漢時已被採用。19道的棋制棋路廣﹐變化多﹐又符合中國古稱圍棋有“天地之象”的哲理。因此﹐在兩晉南北朝時就成為定型了。
中國古代圍棋等級制度 中國古代對某種技藝有最高成就的均稱為“聖”。晉葛洪《抱朴子》說:“故善圍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聖’。”棋聖是中國古代給棋藝家的最高榮譽﹐《後漢書》說:“弈秋以棋局取譽。”這個“弈秋”就是戰國時“通國善弈”的國手。東漢初期桓譚所著的《新論》﹐將棋手分為上﹑中﹑下3等。
漢末三國時期﹐圍棋更加蓬勃發展﹐高手不斷湧現﹐如嚴子卿﹑馬緩明等被推為“棋聖”﹐明陶宗儀《說郛》引魏邯鄲淳《藝經‧棋品》說:“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南北朝時南朝的統治者愛好圍棋﹐設立圍棋州邑﹐還有大中正﹑小中正的官職﹐成為實行圍棋九品制的管理機構。據《南史‧柳惲傳》記載:“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這是中國圍棋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評定棋品的盛會。從唐代開始﹐提倡“棋待詔”制﹐圍棋九品制遂不行。不過﹐這種制度後來流傳至日本﹐卻成為日本九段制的根據。
唐初設“內文學館”﹐後改稱“習藝館”﹐並設有經﹑史﹑書﹑畫﹑棋等博士。唐玄宗初設置翰林待詔﹐為文學技藝侍從之職。圍棋有棋待詔﹐屬翰林院﹐官階同九品。棋待詔制﹐從唐初至南宋末﹐延續了 500餘年﹐及至元明時代﹐名存實亡。明代﹐民間的圍棋競賽非常盛行﹐棋藝水平迅速提高﹐並在正德﹑嘉靖間形成了3個著名的流派﹕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師派。
圍棋比賽 中國圍棋全國比賽由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輪流在各省﹑市舉行(圖13 圍棋比賽──聶衛平(右)對陳祖德。比賽分組有男子個人﹑女子個人﹑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少年兒童。
現在中國廣為流傳的圍棋是19道棋局。另有一種17×17共 289個交叉點的棋局﹐僅在西藏地區流行﹐又名“藏棋”。古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這兩種棋制在漢代就已在中國南北各地流行。此外﹐歷史上還有過13道圍棋局和15道圍棋局。根據《孫子算經》﹑馬融《圍棋賦》及《孫策詔呂范弈棋局面》的記載﹐19道的棋制在漢時已被採用。19道的棋制棋路廣﹐變化多﹐又符合中國古稱圍棋有“天地之象”的哲理。因此﹐在兩晉南北朝時就成為定型了。
中國古代圍棋等級制度 中國古代對某種技藝有最高成就的均稱為“聖”。晉葛洪《抱朴子》說:“故善圍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聖’。”棋聖是中國古代給棋藝家的最高榮譽﹐《後漢書》說:“弈秋以棋局取譽。”這個“弈秋”就是戰國時“通國善弈”的國手。東漢初期桓譚所著的《新論》﹐將棋手分為上﹑中﹑下3等。
漢末三國時期﹐圍棋更加蓬勃發展﹐高手不斷湧現﹐如嚴子卿﹑馬緩明等被推為“棋聖”﹐明陶宗儀《說郛》引魏邯鄲淳《藝經‧棋品》說:“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鬥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南北朝時南朝的統治者愛好圍棋﹐設立圍棋州邑﹐還有大中正﹑小中正的官職﹐成為實行圍棋九品制的管理機構。據《南史‧柳惲傳》記載:“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這是中國圍棋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評定棋品的盛會。從唐代開始﹐提倡“棋待詔”制﹐圍棋九品制遂不行。不過﹐這種制度後來流傳至日本﹐卻成為日本九段制的根據。
唐初設“內文學館”﹐後改稱“習藝館”﹐並設有經﹑史﹑書﹑畫﹑棋等博士。唐玄宗初設置翰林待詔﹐為文學技藝侍從之職。圍棋有棋待詔﹐屬翰林院﹐官階同九品。棋待詔制﹐從唐初至南宋末﹐延續了 500餘年﹐及至元明時代﹐名存實亡。明代﹐民間的圍棋競賽非常盛行﹐棋藝水平迅速提高﹐並在正德﹑嘉靖間形成了3個著名的流派﹕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師派。
圍棋比賽 中國圍棋全國比賽由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輪流在各省﹑市舉行(圖13 圍棋比賽──聶衛平(右)對陳祖德。比賽分組有男子個人﹑女子個人﹑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少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