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6 01:09:36キラキラ~

2011台北煙火節~by台北背包kirakira~

2011台北煙火節~

 

  賞煙火台北背包kirakira~

   (近大稻埕.士林夜市.美術館.花博園區)

 

 

 

國慶日當天下午五時起在3.4.5水門出口發送小國旗,送完為止

尋寶優惠GO! 古早味小吃~掌中布袋戲

 

     (詳細活動資訊taipeitravel.net/2011fireworks)

 

  2011大稻埕煙火節~文化體驗一日遊

http://www.kkholiday.com.tw/eWeb/PG/V_P_1.asp?PACKAGE_CD=tpe00&SUB_CD=PGD&SALEAM=1788&REFAM=1788#mprice

 

 「大稻埕」原來的意思是「大的曝曬稻米場地」,一開始沒有甚麼人在大稻埕發展,後來因為艋舺的族群的爭鬥、河道的淤淺,讓一群新住民也趁著地利承接新時代的河運繁榮。

      
日治時代發展到一個全盛時期,所有臺灣人最精華的部分全集中於此,是當時的精華地區,因為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宗教都集中於此發展,現在雖然只剩下老街洋樓,但其中有很多老故事都是在這裡發生的。

 

 

 

台北霞海城隍廟

      啟建於1856年的台北霞海城隍廟,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位置在昔日稱為大稻埕的這個區域,因為是港口中樞,過去這裡是臺北發展重鎮之一,霞海城隍爺就是保佑地方人民闔境平安、生意興隆,現在也有許多年輕人常來祈求好姻緣、好工作,被定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的「五月十三迎城隍」是一年一度慶祝城隍爺聖誕的遶境活動,一直以來為人津津樂道。

  

  廟口小吃

      地方的信仰中心自然會有很多人進出聚集,廟口文化通常包括小吃,當然在城隍廟的附近也有一些好吃的小吃,臺灣人的祖先大多都是從中國遷徙來臺, 當然也會煮一些家鄉菜,如一些幾十年的老店的麵食、飯類、點心、湯類、炸物,也有一些是藏在巷子裡的美食,可以在民樂街、永昌街、迪化街一段一帶進行美食探索。

  

  永樂市場(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

      1908年前,此處為一座花園,日治時期由日本人改建為大稻埕市場,近年才由市政府改建為目前的「永樂市場大樓」。在二、三樓,聚集了上百家布商在此營業,各類布色應有盡有,舉凡男裝布、女裝布、家飾布、裡布、舞臺布、人工獸皮、格子布、碎花布…等,只要你想得到的布,在這裡都找得到。在有限的空間內,各家無不將布料整卷排立在店門口,讓人看了眼花撩亂,卻也美不勝收。無論是批發商還是家庭主婦、DIY一族或是設計師,永樂市場都是他們最愛的採購之地。四樓的美食小吃與一樓的傳統市場,應有盡有,傳統市場內也有美味,像是料多實在的林合發油飯及造型口味多變化的三發包子,永樂市場也是值得休憩選逛的地方。

  

  寧夏觀光夜市 (民生西路、寧夏路口)

      夜市文化是具代表性的臺灣特色,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臺灣美食供你挑選,像是美食百貨的感覺,現做現吃,非常新鮮。

 網址: www.wretch.cc/blog/nx582

 

  

  青草街(民樂街上、永昌街口附近)

      先民留下來的百草茶,就是可代表傳統臺灣滋味的其中要角。青草茶又叫百草茶、涼茶、苦茶,從閩南、廣東等地移民帶入臺灣,是傳統保養身體的飲品。青草茶來臺之後,先民們加入臺灣當地的草本植物,改良後適合臺灣氣候下飲用,夏天飲用能解熱消暑,尤其如果有腸胃疾病的時候,先民們更會以青草茶當成消炎解毒的秘方。

  

  大稻埕戲苑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9樓)

      大稻埕是大臺北地區傳統文化繁衍傳遞的寶地,有臺北「戲巢」、「戲窟」之稱。近年來也因保留傳統藝術的聲浪愈來愈高,加上當地特有的茶葉、古蹟等觀光特色慢慢興起,為了結合地方資源與傳統戲曲,臺北市政府993月於永樂市場9樓設立了大稻埕戲苑,規劃歌仔戲、掌中戲、崑曲、南北管及說唱藝術等戲曲展演。週末時在一樓的永樂廣場也有戲曲文化的演出或教學,讓民眾可以輕鬆親近傳統戲曲。

 網址: www.tmseh.taipei.gov.tw

  

  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79號)

      傳承前人愛、創新、 希望、努力、快樂精神,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一方面有館藏世界各式各樣多達5000多件的戲偶,配合不同主題推出特展讓民眾可了解不同國家的偶戲文化及樣貌,另一方面也積極推出融合傳統偶戲及現代戲劇、藝術、音樂等元素新戲劇,更深入社區學校作偶戲文化推廣及教學。

  

  URS127127公店」&URS44「大稻埕故事工坊」

      URS(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 意指都市再生前進基地,由本市都市更新處規劃管理,直接依門牌號碼作為命名,其中URS127,又稱「127公店」由淡江大學主持,在這舊街屋裡注入設計、建築、藝術展演等功能的公共空間;而URS44,亦稱「大稻埕故事工坊」,則透過展演讓民眾了解老臺北裡大稻埕的故事、產業、發展及創新,引進民間活力,活化周邊產業,未來期許發揮迪化街觀光資訊站的功能。

UR127127公店」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27 網址: tku127.blogspot.com/

URS44「大稻埕故事工坊」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44

  

  大稻埕碼頭

      進入五號碼頭就可以看見,一艘四分之一比例的小船,這是先民渡過黑水溝(臺灣海峽)時所搭乘的船,也稱戎克船,當時渡海所載的一些壓船板的石頭,後來還用來蓋先民所居住的房子。碼頭旁設有自行車道,很多人也會騎著單車自在的享受河面風光。

  

  永樂町(迪化街)

      大稻埕的發源地,是清朝到日治時代在臺灣北部很重要的一個商圈,這時期的迪化街是商業發展的大街,以南北貨、茶葉、米、布料及中藥為主,街上的每一棟建築也各有特色,以前也頗有相互較勁的味道,看看誰家的立面做得華麗。而現在的迪化街仍然保持南北貨、布市、中藥行及批發零售業作為此區的特色,也是每年春節臺北人準備年貨時必逛的一條街。

  

  港町(貴德街)

      清末時規劃為外國人居住區,路寬僅四公尺,日治因為離河口近改名為「港町」,而且這裡的建築最大特色是都墊高以防河水氾濫時淹水,這條素有洋人街之稱的街上曾有洋行、茶廠、茶行、醫院、講堂、布行,可以想像當時熱鬧的街景,而且當時這條街上的人還可以直接欣賞淡水河上的夕陽及帆影點點。現在的貴德街雖然沒有當時的風華,但是仍有一些老建築可讓人追憶過往的美麗時光。

  

  李春生紀念教堂(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44號)

       此教堂為以前大稻埕首富李春生後代及信徒為紀念他而蓋的,1937年落成,雖然沒有富麗堂皇,但可以看到建築上的創意,從正面來看就像一個人臉,眉毛、兩個圓形窗當眼睛、中間長型窗作鼻子、還有給人進出作禮拜的大嘴巴,非常有趣。

  

  莊協發港町文化講亭(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53號)

      莊協發原為一間雜貨店,建於1920年代末期,像是那個年代的便利商店,建築外觀乍看貌不驚人,但多瞧幾眼令人讚嘆,陽臺、天井、難得一見的竹節式漏水管,窗門板是可拆卸式木板牆的店鋪格局、為防水患加高的亭仔腳等,在2010年被評定為市定古蹟,文史工作者莊永明老師的父母也曾在此做生意,現今莊老師也在此為大家說著臺灣的老故事。

  

  錦記茶行(陳天來厝,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73號)

      錦記茶行是茶葉大亨陳天來建於1923年的豪宅,位於貴德街(即「茶街」),仿照福建廈門、鼓浪嶼中西合併式的建築,在當時於二樓陽台即可欣賞淡水河落日及帆影點點的好景色;後花園中花、木、泉、石皆備,還砌上一面假山,可見建造規格非同一般。現在的錦記茶行雖然沒有當時風光,以建築風格及品味,還是能體驗的到豪宅的味道。

  

  鹽館(辜宅,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3039號)

      「鹽館」 建於1910年,由於當時辜家與日本政府關係良好,取得官鹽在臺灣的代理權,辜顯榮居住於此,並作為經營鹽生意的場館。經過時代變遷,目前仍保留原建物,並改由榮星幼稚園繼續使用。

  

  太平町(延平北路)

      以前又叫作「臺灣人的街」,日治時代是頗具臺灣文化的一條街道,酒樓、餐館、劇院林立,最盛時曾達200餘家;其中較著名的有山水亭、波麗露、第一劇場……等,都是當時名流士紳聚集談論、共抒理想的場所。

  

  大安醫院(義美食品,延平北路二段31號)

      創辦人為史稱「臺灣孫中山」的蔣渭水,當時提倡反日本殖民以解放臺灣民族為目標,大安醫院則是社會運動者的大眾十堂及招待所,也是蔣渭水醫師行醫的場所,大安醫院旁邊以前也是蔣渭水為民喉舌所創辦的臺灣民報,1934年義美食品買下了大安醫院,當時臺灣仍處於經濟艱苦年代,義美食品由這裡發跡,以實在態度、真材實料把食品做好,獲得顧客的支持與迴響,並於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商品及門市據點遍佈全臺各地,成為臺灣知名的食品公司。

  

  慈聖宮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225巷)

      為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格局完整,主神媽祖。由於臺灣早期的移民都是從中國沿海渡海來台,而媽祖是保佑航行平安的神明,所以為臺灣普遍的信仰之一。一開始廟宇建於民生西路迪化街交叉口,靠近船支出入的港口邊,有保護來往淡水河上船隻出航順利的味道,隨著週邊規劃廟也跟著搬遷,為了保留古蹟,採行一磚一瓦卸下方式,移到新址重建,現在的廟前也有很多廟口小吃,也是很多饕客愛去的地方。

  

  大稻埕教會禮拜堂(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40號)

       1915年所建立,由當時素有「臺灣茶葉之父」也是當時大稻埕首富的李春生先生一手打造而成,建築風格中西合併非常有特色,曾經改建,但仍仿造之前形式重建,也保持當時是男性及女性從兩邊門分別進入的設計風格,也顯現出當時保守的民風。

  

  法主公(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3442號)

      大稻埕三大廟宇之一,1787年大稻埕發生瘟疫,安溪茶商從中國分靈來大稻埕,並刻神建廟,之後瘟疫除去,1968年因為臺北市道路拓寬,將後殿拆除,1996年將其重建,變為五層建築,一樓挑空,也是臺灣少見的廟宇建築,以前常見還有「乞龜、還龜」的習俗,用代表長壽的烏龜造型所做的粿,信眾會許願請一個紅龜回去保平安,來年還願時要加倍償還,現在常有人以紅龜粿做貢品拜拜。

        台北地下街於民國89年成立,是全國首創、最具規模的地下商店街,全長約1公里,有27個出入口,貫通臺北火車站和捷運站商店街,形成一個規模超大的地下 商圈。台北地下街的落成帶來商機及人潮,更創造了全新的臺北購物文化型態。在這裡,便捷舒適的大眾交通系統連接,使民眾得以輕鬆享受購物休閒樂趣。

                                                                                                                       (取材資訊台北觀光局)

 

活動接駁車

 

()營運資訊:活動當日行駛時間為1700-2300(視人潮情況調整),班距4-6分鐘1班,收費方式:1段票。

()「雙連線」:捷運雙連站(2號出口)→延平北民生西路口(大稻埕碼頭)→捷運雙連站

()「臺北車站線」:臺北車站(東三門)→中興醫院站→臺北車站(忠孝站)

 

 臺鐵

如搭臺鐵火車至臺北車站,可於臺北車站(東三門)搭乘「臺北車站線」活動接駁車。

  

  公車

行經大稻埕碼頭周邊之公車路線包括912206255274518641669704811及紅33

  

  捷運 Taipei MRT

1. 搭乘捷運淡水線至「雙連站」,於2號出口轉乘「雙連線」活動接駁車。

2. 搭乘捷運至「臺北車站」,至東三門轉乘「臺北車站線」活動接駁車。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