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4 00:26:34耶穌

抓緊時機發展金融行業

抓緊時機發展金融行業

香港的政府和金融機構要想辦法, 爭分奪秒地發展金融行業, 歷史給予了我們一個新的機遇, 如果我們沒有把握好, 失之交臂, 那將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與人無尤。

近期的股市大幅波動, 真是一日一驚心, 但是仍有几點希望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的。 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級的, 一等一的金融中心, 仍然有漫漫長路要走的, 不能輕率低估其中的會遇到的問題, 機會是存在的, 前景是可期的, 但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一定要靠香港人自身努力去爭取的, 去創造的。 我們要重申, 香港發展金融中心的同時, 要充分考慮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戰略佈署, 我們的利益和整體國家發展的福祉應該是一致的, 要好好擔當橋樑的作用。 在處理香港和上海的競爭問題時, 我們時刻都應抱有如斯的胸襟, 香港希望看到的是 「贏」 和「雙贏」, 這跟國家想預見的是完全一樣, 國家想見到的是「香港」+「上海」的「贏」的成分是最大化, 至於是誰贏誰輸倒是較次一級的考慮, 但在這樣的大原則下, 我們仍希望在一個相對較平等, 公平的競爭環境, 不要向上海或某一方面傾斜。香港在希望見到「贏」和「雙贏」的同時, 當然不希望是「輸」啦, 所以希望中央在執行或推出新的政策時, 也要考慮對香港的影響, 中央應該站在比香港或上海更高的戰略位置去思考, 要考慮的比如東京, 孟買, 星加坡或在國際層面上的競爭問題。在尋求「雙贏」最大化的同時, 香港的貢獻應該是正數的而不是負數才對, 那就是說, 中央推出政策的時候, 盡量不要推出一些對香港不利的, 那些政策不應該是去削弱香港的競爭力的政策, 阻止香港進步的政策, 或是甚至導致香港金融行業發展受阻或退步的政策, 這應該是底線之中的底線。 我們始終有一個夢想, 不管將來是誰贏, 誰強, 香港始終追求的是「今日的香港勝過昨日的香港」, 「明天的香港比今天的香港更好」, 國家領導人很喜歡掛在口邊的一句──「香港明天會更好」。 至於最後基於客觀問題, 香港人和上海人為自己城市建設的魄力, 能力的高低比較下所分出的勝負, 我們是樂意見到的, 亦勇於接受挑戰。 損人利己的事不要做, 我們希望「上海」方面也要有相同的想法, 「利己」的政策當然要盡量爭取, 但站在「損人」的基礎為出發點的「利己」政策實在不可取。 如有可能盡量以「雙贏」的角度去思考。

香港當今還可以做的其實很多, 只是大官凡事畏首畏尾, 沒有那創新的勇氣與能力, 以下還有几點建議以供參考的:

1)盡快成立在香港上市的台灣股票指數 (HKT-Index), 以反應在香港上市的有根或無根台商的表現, 加強橋樑角色, 要把握時機, 在台灣出現強勢政府前(2008台灣選舉), 加大力度拓展台資來港上市, 因為一旦強勢政府上台, 情況可能不再允許, 因為香港市場還未夠做強做大!

2)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投放, 如港交所要努力發展股票, 基金, 衍生工具等的股價或公司新聞發佈的平台, 要檢討一下是否需要分門別類的編劃, 在港交所的網頁要有升級或更新的必要, 另外金融機構亦要加強硬件的投資, 如網上交易系統的提升, 更要重新考慮縮窄買賣差價的建議, 劵商們要面對的是7百萬人以外的更大市場, 理應有更多的生意可做, 須要尋求更精確和公平的定價/尋價功能; 亦要立法規定將磁帶的銀行提款卡或信用卡淘汰, 提升至用晶片(chips)的銀行卡, 增強資料的儲存量, 保安功能, 英國兩年前已全部更換了。

3)要確立香港成為中國人買賣境外金融產品的集中地, 推出不同的ETF, 即是說投資銀行可以設立一些ETF 的衍生工具, 當中可以包括不同的中國公司在紐約交易所, 在倫敦交易所, 在NASDAQ 交易所,在新加坡交易所,在東京交易所,在多倫多交易所等的股票, 把這些股票集齊為單一種類的ETF在香港買賣,推出不同的中國企業在外地上市的ETF, 加強香港和不同交易所的合作和互動,達至某程度的更進一步國際化的目的, 這才是我們想預見的中國公司回歸中國市場上市的長遠目標, 而並不是局限於將香港的紅籌或H股回歸上海上市的層面,這猶如學成歸來的學子,促成一批一批走出去的企業回歸中國或香港市場,加入建設香港--作為「中國的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夢想! 願大家一起努力!


P.S 現在大陸的居民基本上已同意可以在香港買賣股票了,也不分彼此了,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級的金融中心」提供了一批生力軍,新的市場力量, 當然香港提供給你們的是一個更公平,更開放的,更國際化的投資平台,也務請你們投資前做好準備,承擔和衡量自己的回報要求和風險!
26.0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