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2 06:37:29kimying

人子、彌賽亞、救世主

公元前604-602年,巴比倫統帥尼布甲尼撒對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諸小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大馬士革、西頓、推羅以及猶太的國王都被迫納貢稱臣。
其實,在尼布甲尼撒發動這些征服之前,先知耶利米早就收到風聲,並向猶太國王約雅敬發出警告,按聖經所述,猶太國王約雅敬並沒聽從,並指耶利米是發神經。然而,即使約雅敬聽從耶利米的警告,但是他可以做的確實不多,當時的猶太王國不過是一個小國,跟本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巴比倫軍隊對手。
猶太王國被巴比倫征服期間,猶太國王約雅敬一直臣服於尼布甲尼撒,但到了公元前601年,巴比倫與埃及交戰。其實巴比倫一直與埃及都不斷發生衝突,但這一次交戰,猶太國王約雅敬竟趁機脫離巴比倫,投向了埃及。此舉雖然曾被先知耶利米反對,可是耶利米又一次被人當是發神經。
尼布甲尼撒知道猶太國王約雅敬投靠埃及,大發雷霆,發誓要踏平耶路撒冷。於是率巴比倫軍隊對耶路撒冷發動圍攻,攻了兩次,第一次在埃及軍和猶太軍的聯合對抗下失敗而回。但不久後尼布甲尼撒又再進行第二次圍攻,歷時18個月,在饑荒和內部分裂的情況下,耶路撒冷終於在公元前586年淪陷。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牆被拆毀,神廟、王宮和許多民宅被焚燒。全城活著的居民幾乎全被擄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巴比倫之囚」。
亡國的猶太人便在周圍大國的夾縫中苟延殘喘。
而先知以西結便在這個時候成為了當時猶太人的精神領袖。以西結經常借神之口責備猶太人道德淪喪,崇拜偶像,是耶路撒冷陷落的原因,令猶大人將如同無家可歸的羊。
這令當時的猶太人深深相信,導致亡國的原因,是因為觸怒了耶和華上帝。因此,若要擺脫苦難的話,就只有重新得到上帝的眷顧。而修補和上帝關係的方法,便是遵守律法和堅信唯一的真神耶和華。
舊約《以西結書》的便是猶大人在流亡中的懺悔、自責和期待的流露。
以西結出生於祭司家族,與猶太王約雅斤等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往巴比倫,後來蒙召在被擄的同胞中作先知,先後共22年,因此又被稱為「被擄的先知」。當時以西結曾被稱為「人子」。
「人子」 (Son of Man) 是猶太人獨特的稱謂詞,主要是一種詩歌修辭語言,通常是指完美的人、理想的人(the ideal man)
猶太人在這個時期開始,便以「人子」作為道德和行為的標準。渴望討好耶和華歡心,修復與神的關係。他們一直堅持這種信仰精神,直到先知以賽亞的時代,情況開始改變。

以賽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以賽亞的名字,已反映了當時猶太人的渴望。猶太人的復國情緒越來越強烈,他們已不再滿足於成為討耶和華歡心的「人子」,而希望有一個領袖出來領導他們再上演多一次出埃及記。由於猶太人對復國的渴望,就產了「彌賽亞」。
彌賽亞在阿拉米語中,意思是施涂油禮的人,涂油禮就是指埃及國王登基時的一種儀式。阿拉米語是當時應用最廣泛的言語,在當時阿拉米語幾乎完全取代迦南語和阿卡德語,而迦南語 ( 希伯來語 ) 只會在儀式上才使用。至 19 世紀末,立陶宛猶太裔醫科學生本耶胡達致力恢復希伯來語口語化, 希伯來語才 "復活" , 並於在 1948 年以色列復國後成為官方語言,為以色列人所用。
由公元前六世紀末開始,猶太人一直等待這個施涂油禮的人出現,他們深信這個彌賽亞會帶領他們復國。直到羅馬帝國時期,已經等了幾個世紀,這個彌賽亞都沒有出現,這時許多猶太人已經變成羅馬帝國的順民,只有小部份人仍抱著復國的希望。
而一個稱「人子」的人,耶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那一小部份人抱著強烈復國希望的猶太人,認定耶穌就是彌賽亞。但是大部份猶太人都不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竟然對猶太人說人家打你左面,你要連右面都給人打。這種思想怎能使猶太人相信耶穌是會帶領猶太人起義復國的彌賽亞呢?因此,耶穌的抗爭在沒有多數猶太人的支持下,結束在十字架上。
在耶穌死後,興起了救世主復國論,猶太人依然相信,會有一個救世主出來帶領他們復國,在這個信念支持下,曾有一個以救世主自稱的人,帶領猶太進行了三次起義,可惜三次起義都失敗,最後猶太人還被羅馬政府趕出耶路撒冷。
歷史都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在羅馬帝國納為國教的基督教演繹下,猶太人的失敗是因為不相信耶穌所致。
此後,救世主復國論再沒有人敢說起,而猶太人繼續他們流離失所的生涯,直到 1948 ,以色列終於復國。但是,內戰使他們生活沒有因復國而安定下來,或許,猶太人依然需要一個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