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31 20:40:42圓寂大師
恰似妳的溫柔
昨天在計程車上聽到恰似妳的溫柔
接下來節目播放的是"請跟我來"
我好奇的想著,這是老歌電台嗎
因為上次這麼有系統的聽到這些歌
是在台北之音,禮拜六傍晚周治平主持的節目
他總會有系統的播放紀錄某位音樂人歷程的歌曲
我聽過童安格與梁弘志,還有其他我已經忘記的人物
雖然同行的兩個小孩不停對著窗外的大樓尖叫
我還是輕巧的跟著唱起請跟我來
並在腦中迅速的注記著
改天要記得去買蘇芮的精選輯
同時又忍不住想起對恰似妳的溫柔的回憶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在姑姑家的糖果批發店裡
在堆起來的拆平紙箱上玩耍
嘴巴則不聽的唱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雖然不懂歌詞的意境
卻也已經知道何謂感傷
不然好歹也知道哪裡需要感傷一下的強說愁一番
稍微長大後跟四年級的老人家混
以這樣的年齡差距來看,我其實還是不算成人
但是平常都跟著他們看張菲的綜藝節目
聽的是民歌,去的是老歌星的秀場
浸淫的是 yellow ribbon,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cotton field...這些老歌的故事
以及黑皮白牙這類眷村電影
騎著腳踏車的男孩,偷偷到電台點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給心儀女孩的情懷
所聽過最符合年紀的一場音樂會
大約是蔡琴跟底細在國父紀念館的第一場音樂會
我不曉得我狂戀老歌與抒情歌曲,是本性如此,還是這段成長期受到的影響
總之,這是已經成形的我,而且再也不會改變
我依然將不停探索新的世界,新的熱愛
但是第一時間會讓我駐足感動的,第一時間會想追尋的
還是這樣的樂曲
我很羨幕某些人
不管他們是不是背負著家人的期許,或是和家人有著什麼樣的衝突
在他們身上,總是有些習慣,知識,感懷,目標
是從上一代傳承下來的
有一天我朋友說:好吧,我說了,其實我蠻羨幕有哥哥的人的...
我在腦海中輕輕遊歷一番
確認了自己似乎從不曾羨慕過什麼樣的人
最近才忽然發現
當聽到這樣的話,我會開始偷偷羨幕說話的人 :
"我父親喜歡這個,所以我..."
或是"我母親對這方面的事情很有研究,所以我...
這是我父親教我的,這是我母親堅持的,這是從我爺爺那一輩留下來的..."
當一個人可能因為長輩的期許備感壓力或是叛逆不已時
角落卻還有我正偷偷的用欽羨的眼光觀察著
一個人若沒有這類的傳承,我總覺得有若失根的浮萍
於是我開始找尋自己所接受的傳承
最後這些老歌,便成了另類的一種根源
在不期然而遇的鄉愁現身時,帶來隨身又便利的溫柔港灣
因此我對它們,除了熱愛外,還有些孺慕之情
通常面對動盪時,我選擇"挖空心思"的面對
將情感,心緒上的衝擊先擺一旁,等待著
當下無可避免的感想,先讓它在潛意識流洩,與它和平共存,繼續等待著
最近即使每天晚上閉上眼睛
會不經意的出現某個入殮的影像
我便當成自己也正在入殮的,不動聲色的凝視,耐心等待著
這是我的方式,因為我並不喜歡傷心,難過,沉溺
我等待的是 "事過境遷"
我一向喜歡這四個字
前一兩個月,面對了劇烈的變化
此後,我總覺得自己一直處在假死(或假活?) 的狀態
這回去度假,是我心中設定已久的一個事過境遷的句點
倒不是說要開始對未來有什麼計畫或期許
或是走路變成跑步,或是展開什麼新生等等
只是覺得,可以開始繼續重拾正常的日子了
借用歌名,不是為了追悼梁弘志先生
畢竟我只是個聽到他的歌曲會感動的大眾之一
對他並沒有太多有系統的認識
這些生死變化
對我來說都是一種人生階段
除了感傷外,也就只是訊息的接收而已
我並非冷血
只是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種獨特
把自己的經歷強加在別人的經歷上
或是把別人的歷程強拿來與自己對照
未免剝奪了自己或他人自我感懷的空間
傷心都是必然的過程
留給自己跟別人,這樣的空間
若有開口,只是為了給予支持,或是分享彼此的感受
讓所有人成為自己歷程上的主角
正是所謂的溫柔
接下來節目播放的是"請跟我來"
我好奇的想著,這是老歌電台嗎
因為上次這麼有系統的聽到這些歌
是在台北之音,禮拜六傍晚周治平主持的節目
他總會有系統的播放紀錄某位音樂人歷程的歌曲
我聽過童安格與梁弘志,還有其他我已經忘記的人物
雖然同行的兩個小孩不停對著窗外的大樓尖叫
我還是輕巧的跟著唱起請跟我來
並在腦中迅速的注記著
改天要記得去買蘇芮的精選輯
同時又忍不住想起對恰似妳的溫柔的回憶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在姑姑家的糖果批發店裡
在堆起來的拆平紙箱上玩耍
嘴巴則不聽的唱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雖然不懂歌詞的意境
卻也已經知道何謂感傷
不然好歹也知道哪裡需要感傷一下的強說愁一番
稍微長大後跟四年級的老人家混
以這樣的年齡差距來看,我其實還是不算成人
但是平常都跟著他們看張菲的綜藝節目
聽的是民歌,去的是老歌星的秀場
浸淫的是 yellow ribbon, 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 cotton field...這些老歌的故事
以及黑皮白牙這類眷村電影
騎著腳踏車的男孩,偷偷到電台點 I don’t like to sleep alone 給心儀女孩的情懷
所聽過最符合年紀的一場音樂會
大約是蔡琴跟底細在國父紀念館的第一場音樂會
我不曉得我狂戀老歌與抒情歌曲,是本性如此,還是這段成長期受到的影響
總之,這是已經成形的我,而且再也不會改變
我依然將不停探索新的世界,新的熱愛
但是第一時間會讓我駐足感動的,第一時間會想追尋的
還是這樣的樂曲
我很羨幕某些人
不管他們是不是背負著家人的期許,或是和家人有著什麼樣的衝突
在他們身上,總是有些習慣,知識,感懷,目標
是從上一代傳承下來的
有一天我朋友說:好吧,我說了,其實我蠻羨幕有哥哥的人的...
我在腦海中輕輕遊歷一番
確認了自己似乎從不曾羨慕過什麼樣的人
最近才忽然發現
當聽到這樣的話,我會開始偷偷羨幕說話的人 :
"我父親喜歡這個,所以我..."
或是"我母親對這方面的事情很有研究,所以我...
這是我父親教我的,這是我母親堅持的,這是從我爺爺那一輩留下來的..."
當一個人可能因為長輩的期許備感壓力或是叛逆不已時
角落卻還有我正偷偷的用欽羨的眼光觀察著
一個人若沒有這類的傳承,我總覺得有若失根的浮萍
於是我開始找尋自己所接受的傳承
最後這些老歌,便成了另類的一種根源
在不期然而遇的鄉愁現身時,帶來隨身又便利的溫柔港灣
因此我對它們,除了熱愛外,還有些孺慕之情
通常面對動盪時,我選擇"挖空心思"的面對
將情感,心緒上的衝擊先擺一旁,等待著
當下無可避免的感想,先讓它在潛意識流洩,與它和平共存,繼續等待著
最近即使每天晚上閉上眼睛
會不經意的出現某個入殮的影像
我便當成自己也正在入殮的,不動聲色的凝視,耐心等待著
這是我的方式,因為我並不喜歡傷心,難過,沉溺
我等待的是 "事過境遷"
我一向喜歡這四個字
前一兩個月,面對了劇烈的變化
此後,我總覺得自己一直處在假死(或假活?) 的狀態
這回去度假,是我心中設定已久的一個事過境遷的句點
倒不是說要開始對未來有什麼計畫或期許
或是走路變成跑步,或是展開什麼新生等等
只是覺得,可以開始繼續重拾正常的日子了
借用歌名,不是為了追悼梁弘志先生
畢竟我只是個聽到他的歌曲會感動的大眾之一
對他並沒有太多有系統的認識
這些生死變化
對我來說都是一種人生階段
除了感傷外,也就只是訊息的接收而已
我並非冷血
只是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種獨特
把自己的經歷強加在別人的經歷上
或是把別人的歷程強拿來與自己對照
未免剝奪了自己或他人自我感懷的空間
傷心都是必然的過程
留給自己跟別人,這樣的空間
若有開口,只是為了給予支持,或是分享彼此的感受
讓所有人成為自己歷程上的主角
正是所謂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