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22:24:06Kilayko & Chungki

第二十屆臺北藝術節 5/29兩廳院全面啟售! ASSEMBLY為了藝術在一起


第二十屆臺北藝術節 5/29兩廳院全面啟售!

ASSEMBLY為了藝術在一起

 

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文化局承辦的臺北藝術節,今年邁入第20屆。由國際策展人鄧富權策展,以「ASSEMBLY為了__ __在一起」為主題,邀請所有市民和藝術家,一起用藝術展現自我,用對話擁抱差異,群聚思考,想像未來。

 

2018臺北藝術節邀請來自日本、南韓、香港/澳門、越南、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美國、丹麥、英國、法國、荷蘭、德國、波蘭等橫跨四大洲、共計17國跨領域藝術家,以及臺灣年輕創作者,於88日至1021日,推出16檔售票節目、1檔免費戶外節目,並特別規劃二十周年專題活動「共想吧Think Bar」,總計124場精彩演出,以藝術做為社會參與的動力與媒介,匯聚各式社會群體,共同成就臺北市多元社群融合的活力。售票節目票券於529日中午12時兩廳院售票系統啟售,早鳥75折優惠於625日截止。

 

20屆臺北藝術節 為了雙十年華在一起

 

臺北藝術節於1998年開始舉辦,今年邁入第二十個年頭!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表示:「臺北藝術節邁入雙十年華,人在雙十年華是身心最健全的時候,所以20應該是要勇於進行各種藝術上的嘗試與冒險,同時,20也是開始廣大結交朋友的年齡,期待滿20年的臺北藝術節可以四方交友、擴展八方。」今年起,臺北藝術節開始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統籌規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表示:「北藝中心將更積極協助臺灣年輕藝術家實踐創意,並在藝術節多年累積的基礎上,拓展國際網絡,將臺灣表演藝術介紹給世界,賦予臺北藝術節新的未來想像。」

 

因應20周年,臺北藝術節也特別設計了新的LOGO識別系統和2018藝術節主視覺,由新生代設計師張溥輝Peter所設計,他剛入圍2018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新TAF LOGO由亮麗色彩、簡潔線條的組成,象徵藝術的自由和純真。而主視覺設計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件翻轉,大變小,長變短,呼應每個人對生活的獨特詮釋,並藉著視覺設計匯聚眾人的目光。此設計也與悠遊卡公司合作,推出20周年紀念限量悠遊卡。

 

本屆臺北藝術節由來自新加坡的鄧富權擔任策展人,以共製、跨域、跨文化為核心理念,提出「ASSEMBLY為了__ __在一起」。鄧富權表示:「定居臺北已經超過一年,這段時間,每天都在趕場,非常忙碌,因為臺北每天都有各式活動,不只是藝文圈,社會運動也自發興起,各文化領域的年輕世代,為未來的生活與生存尋求不一樣的願景,令人印象深刻,也被感動。所以,用Assembly回應當下的社會脈動,邀請年輕藝術家和大眾,透過藝術和社會對話,共同思考未來。」

 

ASSEMBLY為了__ __在一起」為今年藝術節主題,邀請大家群聚享受藝術,共同思考克漏字,展開沒有標準答案的思辨之旅。臺北市文化局局長鍾永豐為此問題填上Off-Beat,他表示:「Off-Beat就是讓大家在臺北藝術節舉辦期間,脫離於城市的工作與生活節奏,到藝術節一起Off-BeatOff-Beat可以讓我們的城市生活更豐富、更多元,讓生活節奏更富音樂性。」

 

20屆臺北藝術節的節目安排以群聚ASSEMBLY為軸心,主題分別是「藝術前進中山堂」、「國際聯合共製」及「共想吧Think Bar」,展演涵蓋戲劇、舞蹈、合唱、音樂、馬戲、講演及戶外馬拉松派對,分別於中山堂、城市舞台、水源劇場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舞蹈廳等處輪番上演。

 

頂尖國內外團隊 用藝術震動臺北中山堂

 

臺北中山堂在82年的歷史當中,是一個兼具政治性、社會性與公眾性的空間場域,其特殊性正呼應本屆策展主題「ASSEMBLY為了__ __在一起」,因而成為藝術節主要的展演基地。總計5個週末,各類表演者、酷兒、噪音製造者、雜耍者、視障、業餘愛好者和藝術狂熱者聚集在一起,用各種樂趣和刺激震動這個空間,宣示如何在臺灣脈絡中重新界定身份認同,社會共識和藝術自治。

 

以探討社會資源分配,民主議會程序為議題,藝術家黃鼎云與明日和合製作所帶來《山高流水之空中》(Provisonal Alliance)全新創作,沉浸式劇場演出,用非典型的審議程序,共同決定展演的樣貌,810日至819日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英國克萊德劇團(Kaleider, Exeter)則以《金錢眾議院》(The Money)邀請觀眾成為玩家,在談判桌上溝通斡旋,一同探討金錢的資源分配,本作品曾於英國國會大廈演出,大獲好評,825日至826日於中山堂光復廳上演。

 

法國著名編舞家傑宏.貝爾(Jérôme Bel)以《歡聚今宵》(GALA)與臺北的觀眾見面,邀請各種身型、年齡、神態的素人和專業舞者,參與舞作,試圖打破舞蹈表演的刻板印象,鼓勵社會多元群體的面貌和差異,824日至826日於中山堂中正廳上演。來自澳洲的女王特使行動團(All The Queens Men)將在中山堂廣場舉辦免費戶外《放跑馬拉松》(Fun Run),藝術家崔斯坦.米虔(Tristan Meecham)化身古希臘時代傳遞捷報的使者,在舞台上的跑步機一口氣跑完42.2公里,演出時間預計5小時,各種專業及業餘的表演團體,將輪流共舞成為應援團,邀請大家歡樂亂入。

臺灣做為亞洲發展的前沿地區,各文化領域的年輕世代揚聲自立,為未來的生存及生活尋求不一樣的願景。《但是又何Night》(Queer Night)匯集在臺北藝穗節受到矚目的6組臺灣創作團隊,結合音樂、歌舞劇、裝置藝術及戲劇表演,攜手打造出最酷的會議時空,831日至91日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陳星合策畫《釘孤枝雜耍擂台》(Ting-Koo-Ki Juggling Battle),下達戰帖,邀請各方雜耍好手一決勝負,爭奪2018雜耍之王,將於92日於中山堂光復廳上演。成立17年的「G大調男生合唱團」與臺灣第一個視障阿卡貝拉組合「蝦米視障人聲樂團攜手合作,帶來《夢想發聲》(This is me),用音樂表達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樂在其中的自由,97日於中山堂中正廳邀請大家一起勇敢大聲唱。《噪集》(Noise Assembly)聚集來自亞洲與台灣的聲音藝術家,由實驗音樂狂粉無不朝聖的「Asian Meeting Festival (AMF)」與大友良英(Otomo Yoshihide , Japan)、 dj sniff (Japan)策劃,沒有樂譜、沒有語言,傾聽彼此,即興回應,落實公眾參與的想法,98日至9月日於中山堂光復廳演出。
 

 

跨國連結 開啟藝術想像

《島嶼酒吧》(IsLand Bar)實現「2017亞當計劃」(ADAM 2017)構想的概念,以咖啡館作為表演空間,藉情色Talk bar的外觀,讓來自臺灣及亞洲各地的藝術家們將與參與者進行一對一、一對雙的親密接觸,822日至92日於中山堂劇場咖啡演出。《光年紀事:台北-哥本哈根》(Chronicle of Light Year: Tapei-Copenhagen)是臺灣狠主流&狠劇場與丹麥埃爾西諾文化庭院(The Culture Yard)合作,運用4D Box幅空投影技術,觀眾必須戴上3D光學眼鏡觀戲,811日至819日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演出。

 

《臺北東京距離計畫-我並不哀傷,是因為你離我很遠》(In our distance, there is no sorrow.)是與東京藝術節共製作品,日本劇作家柴幸男(Yukio Shiba)連續2年來台進行田野調查,審視人與人,臺北與東京之間「感同身受」的時差與心理距離,928日至930日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及舞蹈廳雙劇場平行演出。《地平面以下》(Under the Horizon)曾在2016被評選為ISPA「年度最受矚目十大新作」,由黃翊工作室與旅德日本藝術家黑川良一(Ryoichi Kurokawa)、荷蘭室內合唱團(Nederlands Kamerkoor)合作,將推出亞洲首演,結合舞蹈、科技、影音之力,為影子傾注靈魂,挖掘地平面之下的故事,1018日至1021日於城市舞台演出。

 

今年也首次推出年度典藏計畫系列,選擇以獨特概念展現臺北特有風格的作品,讓表演藝術也可以被保存。2017年藝術節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遙感城市》(Remote Taipei)成為典藏作品第一號,今年再度上演。里米尼紀錄劇團(Rimini Protokoll)將帶領大家,用不一樣的視角去觀看熟悉的城市,一起進行一場隔絕又共感的臺北小旅行。

 

全新對話平台「共想吧」 一起思考當下的未來

邁入第20年的臺北藝術節,為了藝術節的廣度及深度,特別規劃Think Bar共想吧」,一個新的對話平台,提出Assembly」的框架與亮點,以藝術家、評論家及製作人三個面向呈現,邀請11國內外專家學者、藝術家參與,12天內密集地舉辦近30場次,包括專題講座、工作坊、講演、交流對談、售票等活動,提供參與者能有知識方面的獲得,同時也兼顧實作,讓臺北藝術節成為一個具有思考性的藝術節。

 

其中,菲律賓Eisa Jocson帶來《身體計畫》(Mahco Dancer & Corponomy),探索勞動、認同與性別的形成,以及菲律賓社會的流動性。南韓劇場製作人和音樂作曲家具滋昰(Jaha Koo),擅長透過多媒體和劇場演出呈現對社會政治的觀察與反思,透過《Cuckoo電子鍋》(Cuckoo),一款1998年在金融海嘯誕生的福庫電子鍋,述說著南韓近20年來的經濟歷程。藍貝芝則以獨立製作人身分參與,提出「製作人選粹系列」《不男不女》、《手談坐隱》,呈現她及國外藝術家對社會的觀察。

               

臺北藝術節除了提供年輕藝術家被世界看見的機會,也積極培養年輕觀眾,用貼近年輕人的題材和降低購票門檻的專屬優惠,吸引更多人進劇場看戲。今年在售票上,推出學生套票的優惠方案,以幾近買一送一的方式,讓學生看完14檔臺北藝術節的節目。今年節目涉及各類當代的議題,包含勞動權益、資本流動,文化移民,建立獨立和批判性的思考,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夏天,誠摯邀請大家走進中山堂與各個演出場所,從參與、思考到分享,獲得獨一無二的藝術體驗。20歲的臺北藝術節,我們一起動手打造屬於每一個人的藝術節。為了藝術,我們在一起!

 

密切關注臺北藝術節官網:http://www.taipeifestival.org/

 

策展人簡介

 

鄧富權

新加坡籍,於新加坡和倫敦修習文學、戲劇、媒體和文化理論。現以策展人、製作人、戲劇構作 (dramaturge)等身份,活躍於歐洲和亞洲當代表演和視覺藝術領域。同時致力於非物質遺產範疇,曾任職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曼谷東南亞區域考古與藝術中心(SEAMEO-SPAFA)。2009年他為新加坡國家館策畫的黃漢明個展,榮獲第 53 屆威尼斯雙年展 Special Mention 獎項。他陸續於全球各大藝術節策畫主題展演包括: Tokyo Performing Arts Meeting (橫濱表演藝術集會, 2015- )、 Exodos Festival(盧比安納出走藝術節,2013)、In Transit Festival (柏林迴境藝術節,2011)、 Colombo Dance Platform (斯里蘭卡可倫坡舞台平台,2010)、 Indonesian Dance Festival (印尼舞蹈節,2006- )和 Bangkok Fringe Festival (曼谷藝穗節,200406)。另外,他亦曾任 Singapore Arts Festival(新加坡藝術節,200212)戲劇構作、《Straits Times Life!》舞蹈評論人、《 Arts Magazine 》(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撰稿人以及期刊《 Performance Research 》(Routledge)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