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腸胃健康日,發布「國人腸胃驚世代」調查 世代生活惡習擾健康,專家建議補充好菌3首選
50歲大腸瘜肉憂
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數據顯示,105年國人因腸胃、消化系統等相關問題就醫人數達469萬7千餘人[1],但腸胃問題卻易被民眾忽視,因此稍有不慎即鑄下健康威脅。長年推動國人腸胃保健衛教宣導的台灣乳酸菌協會,偕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吳文傑,共同發表「國人腸胃驚世代-20至50歲世代腸胃健康調查」,發現各個年齡層飽受不同腸胃問題困擾:20歲世代功能性消化不良問題最明顯、30歲世代易便秘、40歲世代容易胃潰瘍、50歲世代大腸瘜肉問題最棘手。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英傑教授指出,菌相平衡為腸胃相關保健課題的重要基礎之一,藉發掘國人不同年齡世代的腸胃問題,突顯生活作息不正常的隱憂,並以「補充好菌3首選」建議,再次提醒國人對於腸胃菌相保健的重視。
年齡有別腸胃驚世代,職場菜鳥與資深人員無一倖免
台灣乳酸菌協會與吳文傑醫師合作,依照台灣人口年齡分布比例針對全台1,068位民眾進行「國人腸胃驚世代-20至50歲世代腸胃健康調查」,試圖了解各年齡世代的差異,如:便秘、消化不良、大腸瘜肉等各種常見的腸胃問題[2],於受訪各年齡層中佔比偏高且較其他年齡層明顯的比例結果,進一步尋找國人腸胃保健漏洞,調查發現:功能性消化不良、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是20歲世代相較其他年齡層最為明顯的腸胃問題,並顯示有腸胃問題的受訪20歲世代中,每兩人就有一人受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苦。30歲世代最為明顯的腸胃困擾則是便秘問題,到40歲世代則是胃潰瘍。而50歲世代較明顯的腸胃困擾分別是痔瘡、大腸瘜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據此項結果,吳醫師進一步分析表示,20歲世代正好面臨初入職場的新鮮人角色,生活型態面臨第一次的大變化,身體挑戰相對明顯。而30至40歲世代也開始進入成家立業階段,工作生活中應酬次數也漸多,因此多數腸胃困擾伴隨而生。在調查數據上可見30至40歲世代在痔瘡、腸躁症、胃食道逆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問題雖不是各年齡世代最明顯者,但比例同樣偏高。因此再次提醒民眾,腸胃保健須於日常生活中及早做起,在職場生涯攀升的同時,注重飲食選擇、重視菌相保健,配合日常作息降低來日的健康隱憂。
世代生活惡習:20歲時差作息、30歲飲食負擔、40歲腸道老化、50歲加班晚睡
除公布國人腸胃驚世代結果外,此次調查也發現各個年齡層在日常生活的「世代生活惡習」,包括:一、20歲世代時差作息:20歲世代外食比例最多,為87.36%,且有接近四成的20歲世代受訪者有吃宵夜的習慣,在睡眠習慣中,超過七成20歲世代有熬夜、過12點後入睡習慣。二、30歲世代飲食負擔:在30歲世代中每兩人即有一人有飲食過量的習性,有將近六成五的受訪者表示飲食偏好油炸與燒烤食物,近六成表示偏愛吃重口味,且加班比例為各年齡之冠,三成六受訪者表示須經常加班。三、40歲世代腸道老化:每四人即有一人腸道年齡老化20歲以上,為各年齡世代中腸胃老化跡象最明顯的族群。四、50歲世代加班晚睡:每日睡眠時數不足6小時比例超過四分之一,而加班時數為各年齡之冠,每日加班超過4小時以上者達21.95%。
蔡英傑教授表示,飲食習慣、睡眠、工作加班等不良作息都有可能影響體內腸胃菌相的分布,但從調查中發現部分生活作息的特性,例如工作時數、睡眠情況較難短時間內導正,因此飲食的選擇上便格外重要。高壓的工作情況使腸胃中的菌相失衡,好菌屏障的功能減弱,增加不良物質與增加發炎的機率,而過往研究也發現,藉由飲食調整,例如日常飲食中搭配優酪乳作為補充好菌的方式,3周後發現可減緩五成腸道慢性發炎與腸道毒素,因此建議不同年齡世代在日常生活正視腸胃菌相平衡的重要性。
八成上班族挑食,專家建議「補充好菌三首選」
針對飲食營養的標準,此次調查發現在每日全榖根莖類、蔬菜、水果的攝取份量上,皆超過八成的受訪者未達每日飲食指南標準,再次顯現腸胃保健的隱憂。尤其在飲食習慣不正常、睡眠不足、工作壓力等多重影響下,腸胃問題日益加劇。因此,台灣乳酸菌協會藉由5/29腸胃健康日之際,以「補充好菌三首選」的提醒,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以更聰明、安心的方式,搭配運動與均衡飲食,幫腸胃加油。3首選建議分別為:1.選方法: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比例,讓好菌在體內保持活力與效用,並適時補充好菌,例如以優酪乳作為每日1.5至2杯的乳製品選擇之一。2.選菌種:好菌進入體內會受到胃酸與膽酸的影響,應選擇較強健的菌種,可以通過胃酸、膽酸考驗,發揮功效。3.選認證:好菌補充方式很多,如選擇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則可多一份保障,讓國家幫忙把關。響應「529腸胃健康日」藉由「補充好菌3首選」,不分世代維持腸道菌相平衡,擺脫腸胃驚擾,為全台民眾建立保腸保胃的專業後盾。
個案說明
蘇先生-23歲/製造業/職場新鮮人:高壓職場震撼教育,消化不良且卡便10天
蘇先生目前工作為作業員,是畢業後的首份工作。由於製造業對於產能要求格外重視,在兼顧品質與數量的要求下,有許多獎懲制度規範。雖督促自己力求表現,但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仍有很多專業與職場應對仍在摸索與學習狀態,無形間造成莫大壓力。除自己分內工作外,常常自願替補請假的同事,每天與時間和壓力拉鋸,工作期間密集緊繃,總會上工一整天後才上廁所,而中午便當放到下班再帶回家吃已是常態。之前排便情況正常,但工作不到一年,常常會腹痛且開始出現排便不順、需特別使力的現象,一周如廁次數不到一次,最久甚至長達10天未排便。起初不以為然,直到腹痛狀況日漸頻繁,才尋求醫師協助並建議從飲食調整起,中午盡可能放下手邊工作用餐,晚餐也不吃重複加熱的食物,早餐會特別選擇像優酪乳有好菌的乳品幫助順暢,也減少代班讓自己有休息的空間。維持一段時間之後,莫名的腹痛情況漸有緩解,如廁的頻率也漸漸增加。
張小姐-45歲/會計:三餐不定、飲食不正常,長期累積引胃食道逆流擾睡眠
張小姐擔任會計職務已有15年以上的資歷,初入行時因為想讓自己盡快上手博得主管青睞,且加上長期養成的不良飲食習慣,不吃早餐、甚至忽略午餐成為常態。由於服務業種屬於百貨業,有時下班已過正常晚餐時間,因此一天的第一餐往往就成為宵夜。而後雖因資歷累積,工作日漸駕輕就熟,即便不再被忙碌所迫,卻仍然有初入職場時的不良飲食及宵夜習慣,終於在近幾年身體開始出現異狀,不時胸口會感到灼熱,喉嚨有異物感而乾嘔,深擾作息甚至影響到晚上入睡時間,睡眠品質大打折扣。但仍忽視此情況,直至健康檢查後發現胃食道逆流問題,張小姐才意識嚴重性,因而開始導正自身吃宵夜且過量的飲食習慣,提早用餐。聽從醫師的指示接受治療且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取,不適的情況日漸舒緩後,也會開始攝取一些保護腸胃的飲食,考慮其便利性,通常用餐時搭配一罐優酪乳幫助消化與腸胃健康。
[1]消化系統之其他疾病全國就醫人數:935,000人/食道、胃及十二指腸之疾病全國就醫人數:3,762,000人
[2]消化不良、腸躁症、便秘、痔瘡、發炎性腸道疾病、腸瘜肉、大腸炎、十二指腸潰瘍、大腸癌、胃食道逆流、胃瘜肉、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幽門桿菌感染
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蔡英傑教授(右1) 及 顏聰榮教授(右2) 偕同仁愛醫院消化內科吳文傑醫師(左1)邀請民眾響應529腸胃間健康日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比例,讓好菌在體內保持活力與效用,並適時補充好菌
世代生活惡習:20歲時差作息、30歲飲食負擔、40歲腸道老化、50歲加班晚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