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2 23:07:22藍寶猴
【偽●2010夏日的blog傳說 】Day11 - 寶物
《雌雄胴體》是從99年的《擁抱》專輯便開始熟知的曲子,一直到03年的《時光機》,原本聽習慣的《雌雄胴體》變成了《雌雄同體》,編曲上帶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光是前奏就有種讓人深深陷入的力量,熟悉的旋律卻點綴些許陌生的新鮮感,後來聽怪獸說,他們加入了「西塔琴」。
為了瞭解這個讓一首原本聽慣了的曲子,輕易的幻化成另一種不同感覺的樂器,我開始接觸西塔琴,說是接觸,其實只是很淺薄的認知,這些年來也僅聽過一次西尤樂團的演奏,然而從大師級入門準沒錯,於是我開始聽 Ravi Shankar。不過一直以來,我純粹喜歡印度樂曲的節奏感,喜歡他們的鼓聲、以及撥弄西塔琴弦、從音箱共鳴出來的聲音,並沒有對印度樂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因此,《Ravi Shankar, l'extraordinaire lecon》對我來說,還是有種「啟蒙」的感覺。
尤其最後一段的即興演出,讓我幾乎想拍手叫好,這種無須彩排,隨著團員的默契,一起跟著旋律往前走、一起共舞的方式,讓我聯想到FUNK、爵士樂的Session,果然音樂是沒有界線的,不管是哪一種形式、哪一種文化下的音樂,根本的道理都是一樣的啊!
在這段紀錄片中,最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大師的女兒 Anoushka Shankar 提到,其實很難用實際的言語去「說明」音樂,但是他父親告訴他:「有時候你會遇到一些人,感覺這兩個人長的蠻像的,似乎鼻子還是眼睛感覺起來很像,真的很像,但其實他們還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印度樂曲的 Raga 調式也是一樣的道理,感覺起來好像是差不多的音符與旋律,但他們就是不一樣。」
小的時候學音樂都是憑感覺,在開始練習某首樂曲之前,有的老師什麼都不說,示範彈奏完之後就你接著練習;還有一種老師,會說明曲子的原由、甚至當時的背景,真的可以把你「帶進去」那首樂曲的世界。面對什麼都不說的老師,完全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去「模仿」老師示範出來的樣子;對於能夠把你帶進去樂曲裡的老師,則讓你有更明確的依據去揣摩作曲者的心情。有一次演奏會的表演曲目是「荒城の月」,我一直彈不出「荒城」的感覺,後來老師就在我一邊彈奏一邊說著:「你現在走進來的,是一座荒廢的城池,因為戰亂的關係,人們流離失所,你沒有家可以回去了,現在抬頭看,掛在那裡的月亮是不是很孤獨?」
音樂是「無形」的,我一直覺得可以把「無形」的東西,轉換成讓人可以輕鬆的就走進去的模式,是不容易的,這得仰賴教導者的智慧。而這樣的「智慧」,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Ravi 的學生說到,他們跟著老師學西塔琴,並不「只是」學西塔琴而已,還要跟老師一起住、一起生活,學習老師的生活智慧與態度。人的個性與生活習慣,會影響他所演奏的音樂;同樣的,音樂也會影響人的個性與習慣。其實不只是音樂,閱讀、繪畫...等等所謂的「美學」,都會與一個人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氛圍」息息相關。我一直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從小聽過太多「為什麼要給他學琴/學畫畫,以後又沒有要當音樂家/畫家」這樣的話,為什麼寧可多上兩堂數學課,也不願意上音樂課?為什麼寧可把美術課拿來考模擬考?為什麼不當音樂家、不當畫家、不當作家,就不可以學琴、不需要學畫畫、不需要買(參考書、勵志書以外的)書?喜歡聽的音樂、喜歡的畫家、喜歡的文學作品,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與言行舉止,為什麼總是要用金錢、數字去衡量「得到」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去相信「相輔相成」這樣的道理呢?
雖然說為了學一種樂器,而過著與老師「天涯相隨」的日子,實在太夢幻也太不符合實際生活了,不過,這不就像當初追隨著孔子周遊列國一樣嗎?真的要跟老師學習,光是「聽課」是不夠的吧!而要能夠擔任如此重任的「老師」,想必也是不容易的吧。
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嚮往可以遇到一個像這樣讓人可以「全心全意」跟著往前走的「領導者」,更希望有一天,能有越來越多人認同這些「無形」的力量,也是種珍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