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8 10:50:53小甜心

啟發一至三歲幼兒全方位學習潛能的方法

要啟發一至三歲幼兒學習潛能的方法,就是提供幼兒大量的感官刺激。專家指出,仔細觀看人類腦部的運作就像一部電腦,要靠不同部位的腦細胞之間,藉由生物電流來傳送與接收訊息,相互聯絡以建立網路,但是嬰兒出生時腦細胞的聯結尚未穩定,也就是腦細胞間的聯絡網路只有粗略的藍圖,必須靠大量的感官刺激神經活動,才能建造緊密的網路。

為此Enfamama特別根據美國心理學大師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簡稱MI),衍生出「7個IQ」的觀念,幫助寶寶健康的成長、聰明的學習!

「7個IQ」又可分為三大部份:
《1》IQ智能發展
@@空間視覺(對空間景物、 物體觀察的能力):
這是一種理解三度空間物體移動或旋轉等問題的能力,且可以在腦海中形成圖像,加以運用和操作。像水手航海和使用地圖符號,都需要具備這種掌握空間的能力。其他如工程師、畫家、雕刻家等,也都具有高度的空間IQ。平常爸媽和幼兒玩積木、走迷宮,從圖畫裡找出圖形,或是從部份圖案(例如又大又長的鼻子)來玩「猜猜我是誰」(答案是大象)等遊戲,培養幼兒對周遭環境和事物的敏銳觀察力。

@@內省思考(能深層思考,自我省思):
這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思維能力,能夠自我反省,對事物有更深一層的思考。隨著長大,幼兒開始感受事物帶來的喜怒哀樂,而善於思考的孩子,會深入這些情緒,找出他的內在意義。內省IQ高的人,比較能了解、掌握自己,對自我有積極看法,並能處理好自己的事

@@數理邏輯(對數理、邏輯思考的判 斷力和潛能):
「我們來數1、2、3」、「你幾歲?」、「哪一邊比較多?」....這些日常生活裡的教導,其實已經慢慢將幼兒帶入數理邏輯的領域,然而數字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必須透過教導才行。事實上,數字方面的知識必須從2~3歲時教起,但其所能理解的數字不多,在此之前,應先讓它們瞭解物與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多、少、大、小.....,如果能在小時後就打好這種基礎,可讓幼兒發生興趣,並去親近它。父母可配合幼兒的發展能力,活用玩具或圖畫書,引用生活中的實用教導,陪著它唸簡單的數字,在輕鬆自在的遊戲氣氛中,讓幼兒對數字產生好感。

@@語言文字 (掌握語言和文字的能力):
孩子對語言的感受力特別敏銳,寶寶從牙牙學語到能用複雜的語句表達自己意志的過程中,他們展現了驚人的語言發展能力。雖然因為個別差異,語言發展的程度有快有慢,但是語言能力的增強,需要靠不斷的練習。所以多唸書給孩子聽、多跟他說說話,讓他體驗各種事物,對孩子語文能力的發展有極大幫助。
啟發幼兒語言潛能的方法

  對於正處語言能力啟蒙期,在語言能力上發展迅速,並有突破性進展的1至3歲幼兒,父母應如何掌握此關鍵期,為幼兒奠定良好的語言學習基礎?幼教專家們表示,多陪幼兒說話,同時配合豐富的聲調、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並讓幼兒多開口說,且結合生活經驗自然而然的教導,都有助於此時期幼兒語言的學習。
  本文綜合整理了美強生嬰幼兒營養專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教系盧明老師,以及致力幼兒智能開發的奇德兒腦力開發教學聯盟負責人陳文德教授所提供的方法,希望對家長在啟發1至3歲幼兒的語言潛能上,有所助益。
【1~2歲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般嬰兒大約從七個月開始,會由單純的發音進展到模仿語言的發音,步入所謂的「牙牙學語期」,此時幼兒大都以臉部表情和身體動作來和人溝通。到了一歲半以後,發音能力增強,會說簡單語句,對語言有強烈的學習慾,喜歡聽別人說話,並會認真地作出反應。

每個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快慢不同,比較遲些學會說話,並不代表孩子的智商較低,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耐心的協助,孩子很快就會迎頭趕上。

有助1~2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方法
多和幼兒說話,說話時眼睛看著他,並配合豐富的聲調、表情及肢體動作。
對幼兒說話時語句要清晰,儘量減少用兒語。
從幼兒開始牙牙學語,就讓他儘量說、唱、跑、跳。
陪幼兒一起聽兒歌或童話錄音帶,鼓勵幼兒一起唱。
和幼兒玩電話遊戲。
唸童話書給幼兒聽,並和他一起閱讀。
對幼兒感興趣的事,加以詳細說明,並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多讓幼兒開口說,兒音濃厚、說不完整都不必急著糾正他,告訴他您聽得懂,再把他想說的話,用正確的發音和語句說給幼兒聽。
配合生活實物或圖片玩配對遊戲或看圖說故事。
陪幼兒玩模仿遊戲。

【2~3歲幼兒的語言能力 】
此階段的幼兒對詞彙的意義有較多的了解,已能有效運用語言,不再只是用表情或肢體動作來表達他的需求,而是用詞句來表達,對學習語言的興趣濃厚,常嘰哩呱啦說個不停。此時幼兒已能說出自己的姓名、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及周遭環境中熟悉的人、事、物,喜歡發問,並喜歡說:「不要!」對自己喜愛的故事,百聽不厭。
有助2~3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方法
唸童話書給幼兒聽,然後鼓勵幼兒說給您聽。
陪幼兒一起看書,讓幼兒挑選他喜歡的書來看。
當幼兒使用單字或簡短語句時,鼓勵他多說幾句。
多使用形容詞、描述性字句和幼兒說話,如紅色的、香脆的蘋果。
故意說錯某些事物的名稱,讓幼兒來指正。
利用報紙、雜誌或書籍上的圖片,問幼兒看見什麼?如果家中有此物品,也請幼兒指出來。
和幼兒玩簡單的猜謎遊戲。
讓幼兒多和親友講電話。
帶幼兒上超市,請幼兒說出他知道的商品或他喜歡的商品。
帶幼兒到戶外接觸大自然,接觸不同的人,並讓他多和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玩耍。

《2》PQ身體智能
@@身體動覺(肢體的協調性、靈敏度):
孩子會爬會走會跑會跳,會拿東西會丟球等,都在運用身體動作的能力:更進一步的,還可以運用身體來表達情緒,像舞蹈:舉行一場比賽,像運動;創造新的產品,例如新的設計或發明。這種運動能力的提昇,要靠爸媽在孩子小時候多提供活動的環境和機會,讓孩子多動多練習,有時幼兒的一些玩法大人雖然未必了解,但不需要過於限制。多鼓勵、多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引起興趣 自然學習
小孩子都喜歡玩遊戲,尤其是可以運用想像力,以及可以自己操控的玩具,只要與生活有相關,對他而言都很有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如果注意聽寶寶跟玩具說話,妳會發現,他正模仿著妳平時說話的語氣。如果常讚美他,妳聽到的可能是:「你好乖,媽媽很高興」。如果不是,妳可能就要多給寶寶一些讚美囉!寶寶除了會模仿說話的方式,也喜歡扮演爸爸或媽媽,穿著父母的衣服、高跟鞋,然後「叩、叩、叩」的到處亂走。為了防止衣服遭受「摧毀」的命運,媽咪可以找一些舊的衣服、鞋子或便宜的首飾,讓寶寶滿足他的模仿秀。

@@音樂節奏(對聲音、節奏的反應敏感度及相關能力):
相信每一個人都懂得哼哼唱唱!實際上,兩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能配合母親唱歌的音調和旋律了,雖然有關音樂技巧的學習關鍵要到二歲半才會開始,可是如果能在這之前,讓孩子多聽音樂,對其日後的音樂智能的發展,對寶寶將來的情緒穩定性、人際關係及智能啟發很有幫助喔!
讓寶寶沉浸於音樂的薰陶中
根據醫學報告指出,在放鬆性音樂的帶領下,能使腦波、心跳、血壓、皮膚、肌肉等都處於放鬆的狀況。而古典音樂的柔和,對於逐漸長大的寶寶來說,不僅具有穩定寶寶的情緒,使他能專注的探索或學習新事物的功效,長期薰陶下,更能培養寶寶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使寶寶未來遭遇挫折或困境時能更有能力去面對和處理。

如果寶寶還在幼兒的階段,那麼可以隨時播放古典音樂讓他聆聽,即使是睡覺、遊戲或進食,特別是哭鬧的時候,更能讓寶寶逐漸安靜下來。如果爸爸媽媽能陪伴同隨著音樂跳舞或身體律動,不但能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還能舒緩平日緊張的工作壓力。但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時間陪著寶寶一起聽,而且寶寶是交由褓姆或長輩幫忙照顧,沒辦法和寶寶一起互動的話,還是可以儘量播放,讓寶寶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對寶寶的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仍然有正面的幫助。

如果寶寶漸漸長大了,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設立一個欣賞音樂的小天地,讓他自己操作、自己決定想聽的音樂,讓他學習面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甚至是學習如何處理和解決不好的情緒。另外,爸爸媽媽也可以試著觀察寶寶是否有興趣學習樂器的彈奏,如果有,便鼓勵和引導他學習,如果沒有也不必勉強,以免弄巧成拙,反而讓寶寶視音樂為畏途或避之唯恐不及,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而聽古典音樂的寶寶更是EQ高、聰明加倍,給寶寶一個樂聲繚繞的環境吧!讓寶寶無論腦部或身心都能健康發展、快樂長大!

《3》EQ人際發展
@@人際溝通 (溝通的能力及態度):
現代人除了強調IQ,也強調EQ,要建立孩子良好的情緒智商,宜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學者Erikson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1~3歲的孩子正處於口腔─感覺期,宜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以建立他對社會的信任,如餓了餵他吃、換濕尿布等;多抱孩子、撫摸孩子、多和孩子說話,千萬不要只在孩子哭鬧時才滿足他,當孩子乖乖玩就不理會他,這會鼓勵孩子以哭鬧來表達需求。同時根據研究,持續溫暖關心的照顧將有助於孩子情緒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