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4 19:51:05凱洛

後現代服裝設計 (報告資料)

後現代設計研究:增補課程單元,楊裕富於2001/11/05

後現代服裝設計


通常談服裝設計是與飾品設計一起談的,不過後現代服裝
設計所潛藏的動力,遠比飾品設計來得波濤洶湧。一方面
服裝與人身體態的結合,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且無人不服
,使得服裝自然成為流行風尚的催化劑;另一方面,從人
類服裝的發展來看,除了早期的遮避風寒功能以外,整個
人類的服裝史幾乎就是人類愛美的表現史,也是人類社會
儀式的表現史,更是人類在〞追求束縛〞與〞掙脫束縛〞
間的鐘擺搖晃史,而在後現代服裝設計裡,這種掙脫束縛
的特性,不但搶在流行的最前端,與藝人、次文化偶像、
流行樂團曲風、大眾媒體相結合,這種追求束縛與掙脫束
縛的矛盾也有最徹底的表現。所以,我們從服裝設計專業
本身出發,來談談後現代服裝設計。
在談後現代服裝設計思潮之前,我們倒是該先認識一下後
現代服裝設計風潮裡,始作俑者: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是不僅是位屢屢獲得世界大獎的日本服裝設計師
,也是後現代服裝設計風潮裡的重要鼓吹者。
三宅一生在就讀大學時就認定服裝設計是他所想投入的專
業,在日本修完大學課程後便前往法國一邊工作,一邊深
入學習西方服裝設計的精華。1970年回到日本成立三宅一
生服裝公司,提出:〞薄出最低程度〞的口號,強調衣服
的演進必須回朔到最原始的想法,以一種迫切的慾望為基
點,將最真實的姿勢表露出來,重新捉住衣服回歸原始的
重點。1972年將公司拓展為三宅一生國際公司,1975年在
巴黎開設三宅一生服飾店總店,從此三宅一生服飾店在世
界個大城市紛紛設立。1988年在巴黎工藝美術館展出設計
作品,該是服裝設計作品受邀於美術館的第一人。
三宅一生所帶動的後現代服裝設計風潮,除了剛出道時提
出:〞薄出最低程度〞這樣的服裝設計口號外,簡單的說
更有以下的特色:
甲、追求剪裁單純之美
乙、追求穿著自由之美(所謂的掙脫束縛)
丙、追求媒材多樣之美(掙脫唯布的創作束縛)
丁、追求茶道禪意之美(掙脫唯西方的創作束縛)
戊、追求返璞歸真之美

不過,後現代服裝設計思潮並非〞三宅一生現象〞所能道
盡,藝人馬丹娜(Madonna )在90年代初的〞內衣外穿〞
所帶動的流行風潮,基本上也是一種掙脫束縛的後現代現
象吧。我們不如直接切入這後現代服裝設計的思潮。

一、後現代服裝設計思潮:

甲、生活與身體合一的新主張
生活與身體合一可以說是後現代情境裡的懶人思想,也可
以說是後現代情境裡的勞碌思想。而要實現生活與身體合
一,最主要的媒介就是服裝與配件。所以我們在後現代情
境裡,看得到PDA(個人數位處理器)出現,就看得到
有設計師將PDA服裝化。後現代情境裡的電子通訊新生
事物當然不只PDA,而生活、工作與身體合一的新主張
,必然衝擊且主導了二十一世紀的服裝設計。

乙、衣服與身體合一的新主張
在後現代情境裡,衣服與身體合一講求的不是貼身感,而
是貼心感,這也是三宅一生的口號之一:留給衣服與身體
之間一點空間,才能穿出自由,穿出自在。

丙、成衣化與名牌化的衝擊
不過,穿衣服有時候不是穿給自己看,而是穿給別人看。
穿衣服在本質上既有〞為自己穿〞與〞為別人穿〞的矛盾
,更有從眾性與獨特性的矛盾。
照〞為自己穿,穿出個性〞的理來說,那何必穿名牌;但
是,照〞為別人穿,我不作怪〞的理來說,名牌則是身分
的保障與品味的護身符。
服裝設計原本是量身訂作藝術品(每件設計案只製作一件
),戰後服裝業一直成兩極發展,服裝設計業強調先量身
後訂作(藝術品),成衣業強調先訂作後量身(工業設計
產品)。不過70年代後服裝設計業逐漸以品牌效用,大肆
開設服飾店,向成衣業靠攏。後現代服裝設計的成衣化現
象與名牌化現象也是越演越烈。

丁、時尚的主導企圖與飾品設計的結合
服裝設計既然成衣化了,擺脫成衣化意象的利器就是品牌
化。不但服裝設計品牌化,還以服裝設計的品牌跨入飾品
與服裝配件的產品設計。
這大量生產,多元搭配,甚至開發副品牌,整體而言就是
主導時尚的企圖,而這主導時尚的企圖將以品牌作用越演
越烈。


二、後現代服裝設計派別:品牌作用與民族風格

後現代服裝設計該不該區分派別?能不能區分初派別?
其實,在品牌作用下,每一個成名的設計師就是一個品牌
,就是一個派別。在市場利潤的與市場區隔的推動下,這
些成名的設計師還不斷的開發副品牌,不斷的開發配件飾
品。所以,後現代服裝設計算是派別林立、百花齊放,看
看台北市的所謂舶來品店、名品店就是如此吧。

不過,反過來思考,在亞熱帶的台灣,你穿西裝打領帶舒
服嗎?
服裝原本是人體與環境氣候的中介,也是身分禮儀的表徵
,在後現代多元文化思潮與差異消費意識下,回歸原點,
應該是民族風格的抬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