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2 15:22:01kieydhtd

陪孩子處理交友的失落感

小朋友和朋友相處的反應都很直接,可能前一刻還玩在一起,下一刻就說「我不跟你玩」了,當孩子因為朋友而感到失落時,爸媽可以用一些方式來引導。

 

在生活上,我們可以透過仔細的安排,規劃好所有大小事情, 讓一切都按照計畫執行;但在團體生活中,不論再怎麼仔細規劃與準備,還是常常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由於事情的發生不如我們「預期」,就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排水口 臭味

 

不論年紀大小, 人們總是期望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同,特別是大班至小一的孩子,更容易因為朋友的反應,而影響到一整天的心情。有時是班上來了轉學生,或有人帶了新玩具到學校等新鮮事,使得孩子本來的朋友被吸引走了,導致孩子一時覺得失落和孤單,而顯得悶悶不樂。這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總是反反覆覆的發生,甚至會持續到青春期之後,才會慢慢結束玻璃貼

 

當孩子因為朋友的關係而感到失落時,請不要隨口說:「朋友不重要」,那無疑是讓孩子覺得「你一點也不懂」,以後再也不願意和你說心事。更不要落井下石,給孩子貼上「愛嫉妒」的標籤,讓孩子感覺到「罪惡感」,只會使他變得更退縮,反而更難從失落中走出來。這時我們可以用三個方式來引導,讓孩子調整自己的心情:

 

1、等一等再說

當孩子覺得很失落的當下,先引導孩子找一件可以一個人做的事,幫助他轉移注意力,來減少失落感的衝擊。再引導孩子了解,有些事情只是暫時的,所以不要急著下定論。告訴孩子,人總是有好奇心,所以特別容易被新鮮事吸引,可能兩、三天之後就會恢復正常。因此,要養成「不要急著下定論」的習慣,就不會輕易怪罪別人,破壞與朋友之間的關係。

 

2、找出共同點

「共同點」是人際關係建立的觸媒,即使在成人的世界裡也是如此。當我們第一次遇到一個人,是不是也常詢問對方的學校、工作、興趣……這當然不是在做身家調查,而是想方設法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才能開啟對方有興趣的話題。當我們期望孩子可以和新朋友一起玩時,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和對方有什麼共同點,例如:都喜歡踢足球,當孩子發現對方和自己一樣時,自然就會拉近彼此的距離空氣淨化抽濕機

 

3、禮貌的拒絕

「失落」是「難過」這種感覺的延伸。當我們難過時,總是不自覺想要避開他人的目光,獨自一個人重新整理心情。這時面對別人的邀約,即使是大人,也很難跳脫情緒的糾纏,一定會加以拒絕。但是,這時候孩子如果脫口而出:「我不要跟你玩」, 往往會導致更多誤解。教導孩子了解「暫時」和「總是」的差異,孩子自然就會想出適宜的表達方式,例如:「我現在不想玩」,這樣下回別人才會願意再次邀請他喔!

 

失落感是很常見的情緒,要多給孩子一點時間來練習整理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主動尋求協助時,爸媽也不要吝於幫忙。但並不是要爸媽當孩子的好朋友,而是幫孩子和朋友創造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