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0:00:00文學樹

星河實驗室3:追逐考試的我

一、教檢考試

    大三開始,對於準備教師資格考試慢慢上心,但也只是慢慢的,畢竟還有當時大三的課業和實務練習要操作,心想:唉呀!大四再來吧,我現在沒空啦!結果大四更沒空了,不是在團觀室、個諮室、個觀室、團諮室,就是在前往國中學校端的路上,也很少很少有時間可以自己念書。

    好不容易有一點點時間可以念一下書了,又會突然來個line或通知「欸,要改方案喔」、「欸,要改教案喔」、「啊!回去再改吧」、「欸,deadline是什麼時候?」、「x(髒話)來得及嗎?」、「完蛋了,快點弄啦!」、「欸,老師說這裡怎樣怎樣……」、「喔!很煩欸,是覺得我們很閒喔」、「老師怎麼不放過我們?」、「啊!之前不是說要怎樣怎樣嗎?老師又改喔」、「吼!又要改的東西怎麼那麼多」。儘管有很多書要念,但要做的事始終堆積如山,每天都被待辦事項追著跑、就算完成了一項還有下一項,事情永遠做不完的那種很煩躁的感覺,使人一點都不想念書,整天處於渾渾噩噩、度日如年的狀態,光是把眼前的課業處理好就已經讓我精疲力竭。

    拖著疲憊的身子,還是得念書啊!得在焦頭爛額的行程中,擠出時間和氣力。埋頭於筆記、新舊書本、考古題當中,彷彿回歸了高三的考生生活,除了吃飯、睡覺、讀書之外,沒有什麼別的事情要做、生活沒有什麼其他樂趣,日復一日、循環不已。

    其中我覺得更痛苦的地方在於,因為疫情的關係,教檢考試在原訂的考前一個月宣布延期,從原本的六月初延期至七月中,儘管這能讓身為考生的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準備,但同時也延長了緊張焦慮的不安感;另外在最後一個月左右之時,疫情擴散、人心惶惶,我本來想要在彰化待至學期結束再回家備考,然而殊不知染疫者曾來過學校門口的兩家超商,基於安全考量決定返家;平時習慣在系館或圖書館念書的我,是喜歡把工作和生活切割開來的類型,非常不擅長在家裡保持專注,因此在家備考也成了挑戰。

    在準備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大大小小因素的影響,並不是那麼容易上手和應付得來,得常常和自己的心理拉鋸,每天與自己進行無謂的鬥爭,像是有時候明明知道再堅持一下就能得到想要的,但當下就是什麼都不想做;也有時候看著觸目皆是的書籍,讓我想要更用力的逃離這裡。

    是身邊的人讓我必須讀書的堅持變得容易一些,無論是讀書會之間的相互解題,或是與其他同學之間的真摯談心,這使得我的備考過程中,除了溢滿的痛苦和孤獨之外,也擁有值得回味的清香點綴了記憶。讀書會的夥伴們解惑了我很多不懂的概念,我們會幫對方複習背誦重點,沒有間斷的聊天室訊息也一直傳遞「我們都不是一個人」的力量給彼此。其他同學也是我很重要的支持來源,看著大家備考也等於是在看著自己,該有多辛苦和多麼強大的信念才能堅持下來呢?該有多重視又有多努力才能走到今日呢?身為即將要面對未知社會的大四生,背負著甩也甩不掉的煩憂和困擾,這時仍能堅守己心,是柔軟又珍貴的事。

               這是一段只有我們感到刻骨銘心的歷程,也只有我們能夠知道它存在的意義。

二、面對考試

   時間的齒輪不曾改變樣態,始終持續轉動,一月底進行的學測、二月至三月進行的研究所考試、三月至四月進行的大學面試二階、五月進行的統測和會考、七月中進行的教檢、七月底進行的指考、八月中進行的國考、也被延期的教甄……等等,又是辛苦每位考生的一年。

    怎麼感覺自己擁有的除了年輕之外全是壓力,我知道面對考試一如面對人生一樣,即使已經夠努力了,卻有好多不可抗的因素,這時彷彿只能隨波逐流、任意宰割,不斷追逐著更好卻也不知道何謂夠好,究竟要做到什麼地步才算最好?

    記得高二那年,是個普通的某一天,我如往常正在補習班自習,念著書但是眼淚卻不停掉下來,簌簌、簌簌,在我還搞不清楚狀況之時,眼淚透過身體反應告訴我它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當下我處於非常驚慌的狀態。

    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過,突如其來的突發詭異狀況迫使我必須向老師緊急求助,掛著止不住的淚水和呆滯的神情,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直到抵達醫院急診室之後,才知道是因為身體使用過度產生的反應,又發燒又流淚的,坐在急診室的椅子上貼著退熱貼、吊著點滴,在醫院的這兩個小時我一直很焦急,那時候正值段考期間,燒燙的腦袋只反覆想著:「沒念完書的話怎麼辦?」、「快點退燒!我要趕快回去念書」、「為什麼一直不退燒啊!!!!」、「到底燒夠了沒……」,心裡很多責怪自己卻也無能為力的想法,一直想比別人厲害、一直以為拼命就是對的,直到身體再也受不了了,我卻還是一直在折磨自己。

    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夠呢?贏過別人了又能怎麼樣呢?人為的社會很複雜,是以前的我太無知了,這世界並不會因為我考了多好的成績,就能保證我的未來必定平步青雲。成績終究只是一個數字,告訴自己面對這次考試時,我展現出了什麼樣的答卷,它並不能夠評定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也不能用一些數字就摧毀我對該領域的喜歡。那些數字沒有那麼偉大,我的價值也不會隨著那些數字說高就高、說低就低。

  那我呢?我怎麼看待我自己呢?我這次完全的努力了嗎?我做到自己的最好了嗎?如果我沒有辜負自己,那麼一切也都是我應得的,不管是什麼樣的結果,那都是我應得的,我要去體會的是這情況何以降臨於我。退燒後隨即返家,沒有想太多,依然野心勃勃的充滿幹勁,一股腦的又埋頭苦幹,當時的身份和目標讓我無法挪出時間來感謝自己。

    在過了這麼久之後,回望那個傷痕累累卻不知道休息的高中生,辛苦了,不是空口說白話的那種,是真的辛苦了,我記得她多麼堅韌、多麼有骨氣,她不曾懂得的自我照顧。而我現在正在學習,學習在空閒時間不強迫自己找事情做、學習在休息時間不勉強自己再多做一些什麼。

    這麼努力當然是為了有好的結果、能夠達到自己的理想,但希望也能同等的注目那些自己用心又無力的日子。

    身為一路就讀升學型學校的人而言,我知道我還是不想輸、我還是不願意輸,成績考核、通過與否、他人言語,我的心還是會隨著這些擺盪,說不在意都是假的。然而再仔細一想,這些只是在告訴我「有人這樣看待」、「我被這樣評價」,我考試只是因為制度需要,順便可以幫我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用費太多唇舌,儘管我知道我的本質能力不需要驗證,也不需要向他人進行太多的說明。

     我還是會盡力去做到最好,我也還是會焦慮於結果。

     Whatever……all have its meaning. I don’t need a crown.

     深呼吸、聳個肩,陪伴自己去經歷情緒的起伏迂迴,篤定告訴自己:生活不是只有考試。

三、直視考試

    群組訊息來了,我最害怕的時刻還是到了,前幾天晚上一直反覆思考著,如果沒考過的話怎麼辦呢?要怎麼跟別人說呢?實習學校的老師會怎麼看我呢?要怎麼跟身邊一起考試的大家說呢?也是在這一刻,我才發現其實我最在乎的

是別人的眼光,我最討厭辜負別人對我的期待,我也最不喜歡看到他人的眼眸從閃爍明亮轉為黯淡妥協,那些眼光對我而言好像等同宣告「因為我不夠好,所以沒有能力達到你的期待」的事實。雖然我不是為了他人的期待而生,但各式的眼光和言語也很難不去留意。

    公布成績的前天晚上我告訴自己:無論成績如何都要誠實以待。同時憶起在觀看選秀節目《明日之子1》時,當時仍是參賽選手的藝人周震南曾在才華星推官薛之謙面前說過:「贏是贏周震南,輸是輸周震南」,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震撼!沒想到才18歲的選手能說出這麼鏗鏘有力且為自己負責的話。當三年前聽過的這句話語再次浮現於意識之時,也再次提點了我:我要為自己負責,但我不負責別人的期待,只有我能為自己負責,我只對自己有完全的責任。

    無論是親朋好友或是長輩師長,當他們對我有所期待和厚望時,只是表示我能力夠好、認可我有一定的程度,我對此感到自豪和滿意的同時,我亦要分辨得出何為他人?何為己心?才能於眾多聲音的碰撞下,保持堅定並且守護自己。與考試及制度相處至今,每回進考場我依然焦慮緊張,然而當我花心思去釐清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之時,別人的唇舌也會顯得更不重要一些,就算前往考場的路上必須披荊斬棘,我也還是能緩緩前進。

     在意成績並無不妥,代表我認真投入的同時我也期待能有所回報。這令我想起文字工作者林君的文字:「焦慮是因為有所追求,希望做得好、做得更好,這並非壞事;美好的一切,往往伴隨著疼痛。」這正顯示著我對自己有所期許,並無不妥。但不管結果如何,都不要忘記自己曾經那麼渴望達到目標而寫了無數張便條紙,規劃了無數次複習進度,看了無數次重要概念,也要記得是我和身邊的人秉持著信念堅定不移地來到此時此刻-我自己、讀書會、班上同學、系上老師和隔壁班同學、學長姊、家裡人。

      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試後,我發現自己更能夠直試考試了,意思是我逐漸懂得考試絕不是一輩子的事,它並不會決定我的一生,儘管面對它心仍然會有負擔感,但是我可以與之過招。公布教檢成績沒過多久之後,就要前往國中學校端實習,我將會被龐大繁雜的執務量推著前行,也會在實習過後馬不停蹄地準備教甄考試,之後可能又會面臨使我徘徊猶豫的生涯抉擇交叉路口。而我深深相信再更之後,根本沒有人會想要知道我的教檢成績為何了……

依雯老師 2021-09-09 09:38:51

即使已脫離學生身份好多年,至今偶爾仍然會夢見自己置身在某個考試現場,一臉驚懼且茫然地瞪視著眼前無比陌生的考卷,心想:怎麼辦?我根本還沒準備好?
相信這是許多大人都有過的考試夢魘,也是所有孩子持續歷經的沉重壓力。子瑜今年大四剛畢業,也剛在八月底通過教檢考試,她抱持著「如果以前有人告訴我這些就好了」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追逐考試的我〉,重新凝視、思索考試之於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