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0 16:10:25小精靈

為什麼地下水水量約佔全球淡水水量的25%,且是地表水水量的33倍 ?

 

 在全球總水量中,鹹水的海洋就佔了97%以上,偏遠而難以利用的兩極冰帽及冰川約佔2%,其餘不到1%才是人類可取用的水資源,而其中地下水的貯存總量居冠(如下表)。由於地面可用的水源有限,分布又不均,有的地區水資源豐富,有的地區貧乏,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農業、工業用水及自來水的需求量,除了利用水庫調節之外,地下水就成為人類日常用水的重要來源之一。在許多乾旱地區,地下水是主要或甚至是唯一的水資源。

水   體水量 (萬億噸)佔全部水量%
空氣中的水氣130.001
地面水海洋1,320,00097.2
內陸鹽湖與內陸海1040.008
淡水湖泊1250.01
淡水河川(平均)1.250.0001
冰川及兩極冰冠29,0002.15
生物體內的水分500.004
地下水800公尺深度以上4,2000.31
800公尺深度以下4,2000.31
土壤中的懸浮水670.005

(資料來源:歐陽嶠輝等,水資源利用與保育)

  台灣平均年降水量約為900億立方公尺,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乍看之下似乎不少;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平均每人每年獲得年降水量只有4,290立方公尺,約是全球平均值的五分之一。這些降水量中,約有25%蒸發掉了,而由於台灣山高水急,有55%的降水量是直接流入海中而難以利用,實際能被我們利用的又更少了,根據經濟部水資源局統計,台灣地區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用水只有856立方公尺。聯合國以每人每年可分配到的水量為指標,將各國的水資源分為三個階層:水資源豐富國家、用水可慮國家及缺水國家,依照聯合國的標準,台灣是列為缺水國家第18名,排在我們之後的多為中東地區的沙漠國家。對照東亞鄰近地區,中國大陸及日本每人每年都分配到超過2,000立方公尺的水量而列為水資源豐富國家,台灣的水資源確實極為有限,因此相對地也就更仰賴地下水作為水源。

  台灣開發地下水的歷史可回溯至日據時代,大正初年(1910年代)民間已能用簡單的工具開鑿出深於100公尺的深井。到了1950年代,政府開始在各地大量開發地下水資源,台灣省政府甚至在民國47年成立地下水工程處,在各大平原地區探勘及鑿井取水,此後民間也大量起而效尤。一直以來農業用水都非常仰賴地下水,而從早期的民生及工業用水至近年來的養殖漁業,地下水也一直是重要的水源。

  民國82年台灣地區用水總量估計約171億立方公尺,其中農業用水126.5億立方公尺佔最大量;生活用水與工業用水各佔27.7億與16.8億立方公尺(見下表)。這些用水中有71億立方公尺,近42%的量是抽用地下水,足見地下水在台灣水資源中的重要性。

年別 (民國)7075808182


灌 溉137.08123.71103.32103.0387.13
養 殖21.2324.3130.9330.6428.01
畜 牧0.711.001.281.351.37
小 計159.02149.02135.53135.02126.51
生 活 用 水14.6619.0124.9326.0327.71
工 業 用 水14.6713.6216.2817.3316.84
合  計188.35181.65178.74178.38171.06

單位:億立方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