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2 23:49:23水人

出離心像是一雙翅膀




(一)

文殊菩薩在「遠離四種執著」的教法中說:「若執著此生,則非修行者,若執此世間,則無出離心」。

足見出離心的重要性。



(二)

最初始的出離心意味著不滿足於自己的身心現況,想要尋求改變。

可是改變的方法有許多種。

在同類型的活動裡尋求改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譬如發現自己太沈迷於網路,想改變以看電視或電影來取代,但這樣的改變並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身與心的現況活動結果,主要是在滿足於心理需求,所以想要尋求改變,將得更仔細看待自己的心裡到底想要什麼?



(三)

大部分出離心,會發生於當歷練過各種生活經歷,對生活中的各種刺激或需求條件不能滿足於自己內在的空虛時,於是想從以前所認識的世間,進一步去尋求不同於這世間的東西。

但有時候對出離心的興趣,是由於聽聞到出離心的內容、出離心的必要、出離心的利益、或者不完全瞭解出離心而激發好奇後所產生。

無論如何,縱使只是對出離心產生一點好奇都是好的。

這代表一個人有了企圖改變的動機。



(四)

真正開始有利益的出離心,必得是從發現自己習慣的身心活動模式不夠好,所以讓自己導致許多挫折或痛苦,進而願意改變並學習更佳的解決方式。

這在佛學上被歸類於「苦˙聖諦」與「集˙聖諦」的關係。

「集」的意思是說:苦的產生,必有聚集成苦的原因。

「聖諦」的意思,則是指走向解脫道的四種殊勝方法。

該殊勝教法總共有四種,另外兩個是:「滅˙聖諦」與「道˙聖諦」。

因為只有一個人感受到苦如影隨形時,縱使只是發現到一絲絲的苦,但都將會試圖去尋找真正苦的原因,會開始思考在同樣的環境裡,為何有些人感到快樂,而有些人卻感受到痛苦。

苦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若現在覺得是苦,當然可以說: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苦的。

那麼,是不是有一個不同的世界沒有苦?或者是苦的程度少一點?

是不是有一個可以讓自己的心明覺、安祥、安樂的境地?

一定有的。

那些不同的世界又意味著什麼?必是讓苦先有出口。

苦,如果沒有出口,那就不可能千百年來大家都在口耳相傳人生可以改變,或相傳著有天堂、或者有世界名為極樂。

既然可能有,那就得去聽聽、去試試前面的人怎麼說、怎麼做。

這時候從既有環境轉向菩提道或解脫道的出離心,將會逐漸產生利益。

當然這樣的出離心只好像沒唸過書的人,開始到學校註冊進入學習。



(五)

真正的出離心則必將在認真學習,到達某一程度,自己親身體驗後產生。

那時後才能看到世界,包括自己的身心,以及周圍的所有物品環境,都是無常性的虛幻相之後,油然生起勝義諦的出離心。

親領到:原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並不是一種概念的形容,竟是一個在銳眼下親見的實相!



(六)

但無論如何,出離心,就像是一雙準備讓自己開始改變、開始學習自在飛翔的翅膀!

出離心,也像準備種植一棵可以庇護而獲得清涼的大樹。

出離心出現的重要,在於自己終於開始想善待自己,做了希求改變的決定與行動。

具備出離心更重要的是,當自己繼續執行改變的決定與行動中,有一天遇到挫折與懈怠時,憶起出離心將可以喚醒內在潛藏的勇氣與毅力!







盈盈 2006-08-31 16:39:32

*出離心出現的重要,在於自己終於開始想善待自己,做了希求改變的決定與行動。*
照你以上所寫..有了出離心...就是可以作自己喜歡ㄉ事,不管親朋好友ㄉ感受.甚至讓自己ㄉ愛人吃醋,自己感情出軌,為所欲為;這叫善待自己?即使出了人命也不管嗎?這樣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