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諸野
『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此書由日本大塚敬節所著,何志鋒譯,作者集四十年臨床專研,淺白解說傷寒論,余細看之,見解體貼入微,解開我看本國醫宗金鑑讀本所疑之處。不禁慨嘆,中國人讀中國書,反見疑處甚多而無法理解。原因有三:
其一:
著書者雖有文采,然其非業醫者,故在美藻又私串己意之下,往往扭轉了原意。
其二:
世襲自珍,而工於文者鮮。自珍則密而不宣,拙文則墨難施為。
其三:
習醫有得於心又有文采者,不願挪時間將數十年所學所習心得,無所隱且有系統地筆述出來,一旦大限一來,一生技術伴隨幽冥。
再者,余私臆古時印刷不盛,顯學無法普及,必有完整版本被密藏起來,承繼者未必將之付梓出來以佳惠後人,在後繼無人之下,不是蟲蠹毀壞,即被不肖子孫視如糞土丟棄或燒毀,或隨作古之人埋於九泉。
嗚呼!禮求諸野,固有傳統,反求異國,豈不可悲。
940501pm12:35
殷墟劍客
折首兩字
思來恐怖
示戰爭無情
以首論功賞
折是手旁
斬是刀為
同是斷首
折與斬是否有差異呢
版主回應
今文談到打站砍頭,用的是馘字,懸首于戈上,好像介紹過了,如無,當作介紹。折字原作以斤〈石錛〉將木頭從中砍成兩段,後來訛變才成手。斬從車從斤,斤可致人死命,車則是用車把人撕裂,更為慘忍,以後有機會再詳為介紹。
版主回應
謝謝您釋字詳盡
對這斬字
以為是用刀砍人成段
重壓可致死
車是以輪壓過人身嗎
浩雲
民族性不同也可能會有這種結果...
版主回應
是人
要沒私心很少
藏私
是精粹消失世間之主因
而求精進
廣求以精進學問與技術
求諸野
不可耻
小知之
中國的文化精深博大
未能好好保存
卻要向國外索本
真的好諷刺呀
原來您醫術高明
失敬失敬
版主回應
我不是中醫師
不能行醫的
何來醫術高明
讓您誤解了
我才失敬呢
楊風
心有戚戚焉
能者不肯傾囊相授
總是留一手
如此如何能發揚光大
祝端午節快樂!
版主回應
樂見學生或徒弟領悟力好
傾囊相授更能青出於藍
學生或徒弟
若能以師志為念時存感恩
相信為師者更樂於相授
只因互存私心
才會留一手
秋辭
求諸野
不如求一己
心領神會
版主回應
一己心不靈
不求明師濟
終生投故紙
一旦理澈明
樣樣曉於胸
小林雅子
您的智慧
原是經中醫淬鍊的
相信在研究過程中
就不會只是追求那一紙帶著運氣的榜單
相較於日本人的細膩
包羅萬象的中華文史典籍
或許正因為 多而不稀
才會造成您說的狀況
值得警惕
晚安~
版主回應
就傷寒論問世以來
字簡意深
為之註解者甚多
就連日本人習中醫者
亦也有終身深究有得於心而著述者
中國人因儒而涉醫者多
以儒者善為文又多有主見
若非深諳醫理且與臨床經驗結合
寫出之心得,往往會成為私臆之空論
畢竟一家之說
總會留給後人學習參考之資
空泛註解有如浩翰雲河
若不經高人引領指點提攜
反增進入堂奧之困擾
終身只在雲霧的書中深索探求
不得朗明於胸
不是書多的問題
在習者是否有深厚基礎
才能在書中抉髓掄精
否則易成沒有正見的牆頭草
小洋子
心裡的深處儘是感動
如夜的雨綿延...
WitchVera
趁未當機來問候, 祝 安康.
(有些事真是憂心.)
版主回應
電腦時常當機
若不是硬體的問題
就是亂了或染病毒
值此
難免不憂心
除此之外
又憂心何事?
小洋子
說了啊,沒聽到嗎?虧我還說了那麼多,呵呵呵
晚安。
紅袖藏雲
日本地震頻傳
往好處想
或許就這樣隨土石掩埋
天下很多寶物就是栽在子孫手裏
多年辛苦憑自己智慧創造知識
憑觀念控制自然
或許天災人為因素造成的遺失
對後世人來說是造成莫大不方便的因子
不管如何
先送粽再說
版主回應
子孫、回祿、戰爭、天災
皆能斷喪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與智慧
或許這些因素都是上天早就冥冥安排好的事
怨天怨人只是庸人自擾的想法吧
謝謝您送來的粽子
小洋子
"腦袋空空
如何添錦"
那就看你要我說如何
晚安
小洋子
其實,我要學的就是這個拉
我有很多東西還要學
這樣才能使我規律的生活更增加些像樣的活力與想像力啊,呵呵呵
晚安。
明天
======================
安安
踩踩敲門叮叮咚
明天送上端午粽
祝友萬事皆興隆
再踩空間飆長紅
送上端午粽來--明天
======================
版主回應
門外聞詩響
開門粽飄香
明天玉人至
煮茶共品嚐
安肚臍
"野"相對於"廷"?
今勢之所趨,知識大眾化
求諸野,必然!
只
或因私心,或矇於惑
求諸野,易得,但,不易明,
不明真假之資訊充斥媒體,假知識、資訊優勢之名,行欺世盜名者,有之
真心傳承之人,不得不慎也!
版主回應
乍看"野"是相對於"廷"
"野"應指"不在管轄之內的地方",意義較廣。
知識確實有真假
唯內行者知
唯有得於心者能取精去粕
外行人只會越讀越迷糊
更怕由外行人私意整理
名為巨著之大集成
實為珠石共混
更讓後人混亂而無所適從
小洋子
看來我要跟你好好學習耶。
駱駝
聽文道來,心有同感,
慨歎很多我們的學問,或歷史人文,卻倒是日本人願花心思整理,匯集,付梓,將學問與人分享,而自己人的疑慮甚多,心血不得傳承,非常可惜.
版主回應
私密家傳
古來及今
莫不如此
無法就原來基礎精益求精更上層樓
就是這種私心習慣所造成
真的是無可奈何
旅人
中醫檢定及格
已是不簡單了
溫病條辨此書
必定讀過了吧
旅人
第二賞
您是中醫師嗎
佛家云人生是苦海啊
而彼岸在哪
晚安安
版主回應
只是曾參加檢定考試及格
而特考階梯更高
不是我有工作之人能全力應付的課程
因此我不是中醫師
正因是苦海
才能把業力消磨
當下方寸不求
外覓哪能到岸
方寸用功
即是修行
殷墟劍客
困苦的年代
又沒至親
更是辛苦
心志更堅
版主回應
我人生的轉折點在高中年級時,不至於長成無用的人,如讀我的傳記,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會貼到那兒,謝謝閱讀。
被毀棄的圖書必有相當的份量,尤其在動盪不安定之中,中國歷史不知有多少戰亂天禍,沒有家庭不受到波及的,就像我,出國時書存雙親之處,終致全部毀棄,幸好都是出版物,對社會無所損失。
版主回應
戰亂的烽火無情
確是寶貴文物沈淪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只想到國泰民安時
獨漏這項重要的事項
謝謝您為我增一因素
精闢
有如快門 2010-06-24 2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