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讀後感
余曾在書局翻閱現在白話版的聊齋誌異,細讀我所知的幾篇故事後,不禁教我閤書而嘆,雖然故事綱要不減,但是整篇情節的氣氛都走味了,怎麼看都沒有原版古文來得好。惜乎現代學子,一切貪求速成,對古文的獵涉日稀,會有白話版,只為因應現在人的讀書習慣罷了。
同是清朝時期紀曉嵐之閱微草堂筆記,亦同為人狐神鬼誌怪。在篇幅結構與情感描述上,遠遠不及蒲松齡所著聊齋誌異;在文學價值上,聊齋誌異遠優於閱微草堂筆記。聊齋誌異在用字遣詞上,也比閱微草堂筆記來得講究,所以古文基礎未深者,初讀聊齋誌異會倍感辛苦,其對事之細膩描寫,對人情冷暖之容貌神態之表現,在精簡幾字內即闡釋無餘,這得有深厚文學造詣始能將字用得妥切。所以能用心細讀此書,對爾後對事之表述與人情之呈現之能力,皆會在無形中增長,人之所以會腸枯思竭者,咸因無法將心中之思維或起伏,或對事之看法,用適切的文句表達出來。我所知道的,如果能常沈浸於古文的人,文筆必有所長。
足本古文聊齋誌異共有十六卷,每卷各有十幾或二十幾篇,篇篇幾乎以人物之名為名,偶或以人物所業或所事為名,或誌人或誌事或誌神或誌鬼或誌狐或誌物,種類繁多,不全誌鬼怪之事,坊間一談起聊齋誌異,皆以此書誌鬼狐之事,而電視節目所演聊齋,亦全以鬼狐之事為主體,是因所知不足所致。數百篇中,或長或短,皆有其所取之價值,故篇短者亦誌之羅列其中,篇長者故事結構嚴謹,大多感人肺腑,常令人讀後而有所發,其對人性之起心動念之批發,人情冷暖之揭櫫,七情六慾『動之於心,行之於表』之勾勒,則擲地有聲,令人拍案叫絕。
書中有幾十篇很深動,足教我感動或有所啟者,如聶小倩、香玉、姐妹易嫁、仇大娘、邵女、胡四娘、二商、湘裙、喬女、顏氏、小謝、偷桃、蛇人、僧孽、王十、募緣、妾擊賊、鴝鵒、黎氏、鬼令、林氏、大鼠、義犬,以上是我所讀時,覺得不錯的,當然人隨著年紀增長,重讀此書時,一定會有所增減的,而且每個人的思想背景亦多有所不同,對我所列者,也未必信以為真,唯將我所圈註的列出來。
我曾聽聞一說,蒲先生學識淵博卻終身不第,胸有錦織卻無力可施,因而借聊齋一舒胸中之瑰塊,其首篇第一字為『余』,終篇末字為『恨』,兩字接續即『余恨』,說作者將恨意記託在這本書中,姑且不論作者是否有存這等心念,也或許是個巧合,全書觀之,是有其文學價值的,這點是不能不知的。其藉著故事來闡發世間人情冷暖,對人性的光輝與卑劣一面,相互交錯,讓讀者為柔弱良善而終獲善報者,始由感傷而末至欣慰;為粗暴邪惡貪狼而終獲惡報者,初由切齒而終至該然。總是那麼扣人心弦。若不以篇幅大小來論著述者之功力及文學價值,單就其於短文之中,即可將故事之人物及人事應對之情節,寫得如此透澈與深入,可謂是極短篇小說之佳作了,且其用字之洗煉,在短篇小說中鮮出其右的。以上是我對該書之淺略心得。
上一篇:說苑四則之大意
我讀高中時看的是白話本
記得當時很膽小
從此未再看過
讀了您的心得
令我汗顏
誤以為只寫鬼怪的事
這本書有不少寫生人
寫得很好的很多
還是原文讀來有味
白話太淡了
有空看看胡四娘這篇
味道大不同於聶小倩 2010-05-02 22:12:43
對學問的偷懶,
我亦自覺汗顏,
讀您的文章,刺激了讀書的熱情.
是數年前為同事寫讀書心得
沒同事請求
還沒這篇呢
所以將之貼文充數 2010-06-23 17: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