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1 23:19:36李隱

當一切優勢已成過往雲煙,《屈辱》之感自心而生

       這本書名取得很有意境,想一下,“grace”在英文裡有優雅之意,什麼樣的人會使人和自身感覺優雅?居上位者或者地位在他人之上,這兩種人具有一切的優勢,毋須面對下層所必須面對的工作也不必卑躬屈膝的生活;然而若在前面加前綴詞“dis”就有反面的意思:不優雅。當自身的優勢隨著時代的轉變而變成過去,開始過著下層人所必須面對的生活時,原先下層的人已適應此種生活,如今這些曾經是上位者或地位在他人之上的人必須在這些人面前與他們過同樣的生活,再對比以前的優勢,屈辱之感漸漸由心而生。

 


 作者:柯慈

(J.M. Coetzee)

譯者:孟祥森

出版社:天下文化

 

 


 (按圖片可連結來源)

 作者簡介

       1940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1969年獲得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博士。197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昏黃之地》(Dusklands),獲得南非默夫洛──波洛默獎;1977年《在國家的心中》,獲得南非文學最高榮譽──CNA獎、1980年出版作品《等待野蠻人》獲得CNA獎、賈伯紀念獎即布萊克紀念獎等三項大獎;1983年以《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獲得布克獎和賈米那獎;1987年被認為對「獨立個人的自由」貢獻卓著,榮獲「耶路薩冷獎」,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南非人。1990年《鐵器時代》出版,獲得英國「星期天郵報」年度好書獎;1999年再度以《屈辱》一書獲得布克獎;2003年柯慈更摘下「諾貝爾學獎」桂冠,獲得國際文壇的最高榮譽。

 

       非洲局勢發展至今,如今能發聲的議題不再只是圍繞在「種族歧視」這個區塊上,現今,若還有作者依然執迷這個區塊上緊咬不放也只是老調重談,毋須費神閱讀。

       這本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屈辱》夾帶的就是非洲的新議題,作者執筆時,在書中已然嗅不出任何歧視黑人之意,更甚而扭轉局勢,反過來歧視白人。在後種族隔離時代的非洲,由於黑人逐漸掌政,白人地位不如前,因此作者將視角鎖定在非洲白人所遭受的種種境遇以襯托這種昨是今非的別時感。

       柯慈把主角設定為一個對自身優勢不復存在感到困惑的中年白人教授大衛‧魯睿,這位教授曾經能輕易獲得女性的青睞,如今卻只能靠買春才能得到女人,對女學生的求愛變成一種半強迫半免強的局面,最後,還被告性侵害,逼得不得不辭職下鄉與女兒露西相會。女兒在鄉下農莊這邊的日子也每況愈下,尤其曾經是受雇於露西農田幫手的貝德璐斯也在局勢的轉變下變成露西的合夥人,甚至逐漸併吞她的農田,而這一切另大衛備感不解並且無法適應這種新生活的面貌。

       一次,黑人藉故入侵露西的房子後,所有的財物都被搜括並且性侵露西,女兒為了種種原因不得不掩飾此事件,大衛亦在一次貝德路斯的聚會中赫然發現嫌犯之一現身其中,未料,女兒與貝德路斯卻不願張揚此事感到勃然大怒卻也莫可奈何。最後索性和碧芙‧蕭從事獸醫工作,卻赫然發現當地的動物處理辦法十分糟糕……

       如果說,《屈辱》的付梓具有警醒作用,提醒南非白人優勢不復存在,那麼作者也在小說裡提到在這個政黨輪替後的新國度裡浮現出種種問題,包括土地管理辦法、治安、動物、警察辦案的鬆散……等問題。

 

延伸閱讀:

文◎林慧菁

屈辱:南非後種族隔離時期與英國殖民文化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