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9 01:22:01李隱
數不盡隱身她牆後的《燦爛千陽》
「每一片雪花都是世上某個悲傷女人所發出的一聲嘆息。所有的嘆息高飛入天,聚積成雲,然後碎成片片細雪,靜靜落入凡間。彷彿就為了提醒我們,像我們這樣的女人吃了多少苦頭,我們又是怎麼默默忍受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命運。」 (p85)
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小說,好看歸好看,還是細細品賞箇中滋味。
作者一開始就以女性的角度思維,描繪出女性的內心世界,成功的寫出在父權極制的社會下女性的悲哀,也讓讀者深刻了解在那樣的年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如同娜娜告訴瑪黎安:男人問罪的手指找到的永遠是女人,就像指南針永遠指向北方:
瑪黎安的母親娜娜告訴她:「妳知道他為了替自己辯護,是怎麼跟他老婆說的嗎?說我是自己送上門去的。全是我的錯。懂嗎?女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這麼回事。」(p009)
她愛上一個年輕人,是本地一位穆拉的兒子。他們打算私奔到加德茲,但還沒離開喀布爾就被攔下了。被抓回家之後,穆拉的兒子挨了一頓鞭打,於是反悔說是娜格瑪用她的女色勾引他。他說,她對他施了咒。他保證以後會重新鑽研可蘭經。穆拉的兒子獲釋,娜格瑪被判刑五年。
她說,坐牢對她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她父親已經立誓,等她一出獄,就要拿刀割斷她的喉嚨。 (p339)
即使略過這個男女不平等的議題來看,作者一開始就預設了三個重要的角色:瑪黎安、拉席德、萊拉。
書中一開始就描述瑪黎安從小是個私生女,後來因為一場錯誤的會親之行而失去母親後,被父親嘉里爾帶回家,父親的妻子無法接受她的存在強逼她嫁給大自己二十多歲的拉席德。被強逼的瑪黎安總算認清親生父親為了維護個人尊嚴而犧牲她,從某種角度來看,瑪黎安是認清自己在父親的家無法得到親人的愛。
從赫拉特嫁到喀布爾的瑪黎安剛開始的生活的確有點新嫁娘的焦慮、新奇、快樂,直到拉席德送給瑪黎安的第一樣禮物:一件天藍色的布卡,並告訴她,「女人的臉只屬於丈夫」時,身為讀者的我不禁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因為,瑪黎安的幸福生活並沒有太久,從她第一次不小心流產,丈夫對她的喜愛已漸趨為淡,及至後來六次的流產,她的處境也不難想像了:
雖然砂礫和石子塞得滿嘴,但瑪黎安還是擠出一句哀求。淚水從她眼角汩汩流出。
「咬啊!」他吼道。他滿是菸味的氣息噴到她臉上。
瑪黎安咬著。她嘴巴裡面有什麼東西碎掉了。
「很好。」拉席德說。他的臉頰抖動著。「現在妳知道妳煮的飯是什麼味道了。現在妳知道妳在這個婚姻裡給我的是什麼了。糟糕透頂的飯菜,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他轉頭離去,留下瑪黎安一個人,吐出石頭、血,以及兩顆臼齒的碎片。(p098)
瑪黎安十九歲那年,作者安插的第三個角色:萊拉出生了。
看到這,瑪黎安悲慘式的劇情也告一段落。接著作者將整個重點放在萊拉和她的家庭及塔力格上。
出身中產階級的萊拉從小由於父親的教導,受過良好教育,和塔力格是青梅竹馬,後來無情的戰火將這對青梅竹馬拆散。
由於內戰,萊拉失去雙親,輾轉間被拉席德獲救並帶回家。拉席德以卑劣的手段騙婚,萊拉為了腹中胎兒而允諾,也使得作者得以連串這兩位女主角。
這三位主角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和作者上一本《追風箏的孩子》一樣,時代背景也是連年戰事:
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建立在從一開始察希爾國王主政→達烏汗推翻→阿巴杜‧卡狄爾推翻達烏政權,進入民主共合國時代→簽署日內瓦條約,蘇聯撤軍→納吉布拉投降,共產黨徹底瓦解→拉巴尼當選總統引發內戰→塔利班主政→賓拉登恐怖攻擊事件→布希總統宣戰→塔利班政權垮台後,選出阿富汗首任民選總統。
在本書中,出身鄉下的瑪黎安代表著最傳統的女性,拉席德是父權體制下的代表人物,萊拉則代表新時代女性。同時作者也將阿富汗連年戰事和這三位主角互相串聯起來:
一九七三年,察西爾國王被達烏推翻。如同作者所言,察希爾國王主政國內一片昇平,而當達烏推翻察希爾後就如瑪黎安的世界變天了。自一九七三年後,瑪黎安的世界急轉直下。
一九七八年,阿巴杜‧卡狄爾推翻達烏政權,進入民主共合國。這時萊拉出生。此一階段,政府重視女性的教育,萊拉也因此有機會受教育。
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小說,好看歸好看,還是細細品賞箇中滋味。
作者一開始就以女性的角度思維,描繪出女性的內心世界,成功的寫出在父權極制的社會下女性的悲哀,也讓讀者深刻了解在那樣的年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如同娜娜告訴瑪黎安:男人問罪的手指找到的永遠是女人,就像指南針永遠指向北方:
瑪黎安的母親娜娜告訴她:「妳知道他為了替自己辯護,是怎麼跟他老婆說的嗎?說我是自己送上門去的。全是我的錯。懂嗎?女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這麼回事。」(p009)
她愛上一個年輕人,是本地一位穆拉的兒子。他們打算私奔到加德茲,但還沒離開喀布爾就被攔下了。被抓回家之後,穆拉的兒子挨了一頓鞭打,於是反悔說是娜格瑪用她的女色勾引他。他說,她對他施了咒。他保證以後會重新鑽研可蘭經。穆拉的兒子獲釋,娜格瑪被判刑五年。
她說,坐牢對她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她父親已經立誓,等她一出獄,就要拿刀割斷她的喉嚨。 (p339)
即使略過這個男女不平等的議題來看,作者一開始就預設了三個重要的角色:瑪黎安、拉席德、萊拉。
書中一開始就描述瑪黎安從小是個私生女,後來因為一場錯誤的會親之行而失去母親後,被父親嘉里爾帶回家,父親的妻子無法接受她的存在強逼她嫁給大自己二十多歲的拉席德。被強逼的瑪黎安總算認清親生父親為了維護個人尊嚴而犧牲她,從某種角度來看,瑪黎安是認清自己在父親的家無法得到親人的愛。
從赫拉特嫁到喀布爾的瑪黎安剛開始的生活的確有點新嫁娘的焦慮、新奇、快樂,直到拉席德送給瑪黎安的第一樣禮物:一件天藍色的布卡,並告訴她,「女人的臉只屬於丈夫」時,身為讀者的我不禁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因為,瑪黎安的幸福生活並沒有太久,從她第一次不小心流產,丈夫對她的喜愛已漸趨為淡,及至後來六次的流產,她的處境也不難想像了:
雖然砂礫和石子塞得滿嘴,但瑪黎安還是擠出一句哀求。淚水從她眼角汩汩流出。
「咬啊!」他吼道。他滿是菸味的氣息噴到她臉上。
瑪黎安咬著。她嘴巴裡面有什麼東西碎掉了。
「很好。」拉席德說。他的臉頰抖動著。「現在妳知道妳煮的飯是什麼味道了。現在妳知道妳在這個婚姻裡給我的是什麼了。糟糕透頂的飯菜,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他轉頭離去,留下瑪黎安一個人,吐出石頭、血,以及兩顆臼齒的碎片。(p098)
瑪黎安十九歲那年,作者安插的第三個角色:萊拉出生了。
看到這,瑪黎安悲慘式的劇情也告一段落。接著作者將整個重點放在萊拉和她的家庭及塔力格上。
出身中產階級的萊拉從小由於父親的教導,受過良好教育,和塔力格是青梅竹馬,後來無情的戰火將這對青梅竹馬拆散。
由於內戰,萊拉失去雙親,輾轉間被拉席德獲救並帶回家。拉席德以卑劣的手段騙婚,萊拉為了腹中胎兒而允諾,也使得作者得以連串這兩位女主角。
這三位主角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和作者上一本《追風箏的孩子》一樣,時代背景也是連年戰事:
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建立在從一開始察希爾國王主政→達烏汗推翻→阿巴杜‧卡狄爾推翻達烏政權,進入民主共合國時代→簽署日內瓦條約,蘇聯撤軍→納吉布拉投降,共產黨徹底瓦解→拉巴尼當選總統引發內戰→塔利班主政→賓拉登恐怖攻擊事件→布希總統宣戰→塔利班政權垮台後,選出阿富汗首任民選總統。
在本書中,出身鄉下的瑪黎安代表著最傳統的女性,拉席德是父權體制下的代表人物,萊拉則代表新時代女性。同時作者也將阿富汗連年戰事和這三位主角互相串聯起來:
一九七三年,察西爾國王被達烏推翻。如同作者所言,察希爾國王主政國內一片昇平,而當達烏推翻察希爾後就如瑪黎安的世界變天了。自一九七三年後,瑪黎安的世界急轉直下。
一九七八年,阿巴杜‧卡狄爾推翻達烏政權,進入民主共合國。這時萊拉出生。此一階段,政府重視女性的教育,萊拉也因此有機會受教育。
Garfield
2008-11-17 01:30:20
很可惜的是,我還沒完成這篇感想,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就逾期了
我看書的速度比較慢,花了幾天看完後,又做了一些重點整理
還沒寫完,就得把書拿去歸還,得等到可以再借來看才能把這篇完成...^^"
rene
2008-11-16 21:48:32
你把"燦爛千陽"的微言大意寫得很精確。
更難得的是把本書跟姊妹作"追風箏的孩子"的時代背景,做了一目了然的整理與對照,對於不甚熟悉這兩本書時代背景的我們是一大幫助。
這本書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好書,加上要整理重點自然就更耗時間了
加油啊!
期待你早日寫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