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7 18:32:01白兔在吾妻山上跳舞
宙返り(六)
結論:只將你的心扉,向那尚未出生的孩子敞開
那么到此爲止,“宙返り”一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說,它既不是空翻之意,也不是轉向之意,也不完全是向前推進的意思,它是這三個意義的綜合體——在大江所描繪的起義運動與教會活動中,從《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到《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同時代的遊戲》再到《燃燒的綠樹》,以及今天大江花了五年心血,用洋洋六十萬字爲我們詳盡講述的宙返り的故事,都是經歷了一次次的敗北,從轟轟烈烈的起義和教會活動又歸於平靜,回到最初的出發點,在吸取前人的教訓中他的策略又有了些許的改變,尤其是對於作者本人這部書更是一部轉向小說——他第一次對失去神之後同時又在物質高壓下生活的日本人的心靈轉向作了如此細緻地描繪。這裏師傅期望的教會終於建立,可以說是一種成功和再生,而他自己的教會又毀滅了,這又是一種失敗,一方面他的想法得以向前推進,而這推進又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以兩次“空翻”爲代價的——“宙返り”本身就是一團包含了很多分歧的重復,歷史也在重復,也在改變和發展,同樣的,大江以他獨特的文體爲我們敍述這一切——這沒有結論的複雜的教會活動與歷史輪回,“宙返り”不是空翻、不是轉向、不是推進,它本身就是包含了這三者、包含了分歧的重復。
在談到自己小說的主題時,大江說他被時代賦予的主題有三:其一,是戰後的解放感;其二,是核武器造成的痛苦;其三,是先天殘疾的兒子的出生。 這三個主題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彼此緊密相連的,就日本而言,精神上,天皇進行人的宣言,政教分開,從明治時期就引進的民主主義在戰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解放;戰爭中日本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的襲擊直接仍然遺留許多問題,但遭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也隨著經濟技術的高度發展大興核電站,過去現在和一直在威脅著人們。面臨著高科技尤其是核的威脅,獲得精神解放的人們反而更加無依無靠了,於是才會産生如此之多的宗教組織,軍國主義也大有復活趨勢,尤其是後者很早便引起作者的重視,一方面是物化的威脅,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空白,日本人何去何從,作爲人類何去何從,大江一直在通過其“個人的體驗”尋找答案:生下殘障的兒子——接受他並無微不至的關懷——精心培育他成爲一個作曲家……這一切使他相信新人誕生的意義,即使面臨即將毀滅的絕境,通過呼喚新人,通過舊人的努力,終究會找到出路。
就像書中人物說的,“唯有零的降臨才是希冀的繩索” 。大江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呼喚“新人”,用“新人”這一繩索把支離破碎的思想和生命聯繫起來:“我的文學的基本形式是呼喚。我小說的現實性是以個人魅力來寫人物,一邊寫一邊在內心裏對人物發出呼喚。我在廣島和長崎採取過政治性、社會性的行動絕不會産生現實的效果,但我的社會行爲若能起呼喚作用也好。因爲我認爲人類的根源就在與呼喚。”
對於大江的文學生涯而言,這部《宙返り》與之前的作品的確有很大不同,在表現大江關注的根本問題(人類面對工業化社會的自我拯救問題)的前提下,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所改變,在這之後的一些作品中,作者更把目光直接轉向了“新人”,轉向了孩子,在《換取的孩子》、《自己的樹下》、《二百年的孩子》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他對“新人”的真切呼喚,而對於這一複雜的千百年來無人解決的矛盾,也只有期待新人去從這“宙返り”中解決了……
那么到此爲止,“宙返り”一詞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們說,它既不是空翻之意,也不是轉向之意,也不完全是向前推進的意思,它是這三個意義的綜合體——在大江所描繪的起義運動與教會活動中,從《萬延元年的足球隊》到《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同時代的遊戲》再到《燃燒的綠樹》,以及今天大江花了五年心血,用洋洋六十萬字爲我們詳盡講述的宙返り的故事,都是經歷了一次次的敗北,從轟轟烈烈的起義和教會活動又歸於平靜,回到最初的出發點,在吸取前人的教訓中他的策略又有了些許的改變,尤其是對於作者本人這部書更是一部轉向小說——他第一次對失去神之後同時又在物質高壓下生活的日本人的心靈轉向作了如此細緻地描繪。這裏師傅期望的教會終於建立,可以說是一種成功和再生,而他自己的教會又毀滅了,這又是一種失敗,一方面他的想法得以向前推進,而這推進又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以兩次“空翻”爲代價的——“宙返り”本身就是一團包含了很多分歧的重復,歷史也在重復,也在改變和發展,同樣的,大江以他獨特的文體爲我們敍述這一切——這沒有結論的複雜的教會活動與歷史輪回,“宙返り”不是空翻、不是轉向、不是推進,它本身就是包含了這三者、包含了分歧的重復。
在談到自己小說的主題時,大江說他被時代賦予的主題有三:其一,是戰後的解放感;其二,是核武器造成的痛苦;其三,是先天殘疾的兒子的出生。 這三個主題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彼此緊密相連的,就日本而言,精神上,天皇進行人的宣言,政教分開,從明治時期就引進的民主主義在戰後獲得了更大的發展,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解放;戰爭中日本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的襲擊直接仍然遺留許多問題,但遭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也隨著經濟技術的高度發展大興核電站,過去現在和一直在威脅著人們。面臨著高科技尤其是核的威脅,獲得精神解放的人們反而更加無依無靠了,於是才會産生如此之多的宗教組織,軍國主義也大有復活趨勢,尤其是後者很早便引起作者的重視,一方面是物化的威脅,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空白,日本人何去何從,作爲人類何去何從,大江一直在通過其“個人的體驗”尋找答案:生下殘障的兒子——接受他並無微不至的關懷——精心培育他成爲一個作曲家……這一切使他相信新人誕生的意義,即使面臨即將毀滅的絕境,通過呼喚新人,通過舊人的努力,終究會找到出路。
就像書中人物說的,“唯有零的降臨才是希冀的繩索” 。大江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呼喚“新人”,用“新人”這一繩索把支離破碎的思想和生命聯繫起來:“我的文學的基本形式是呼喚。我小說的現實性是以個人魅力來寫人物,一邊寫一邊在內心裏對人物發出呼喚。我在廣島和長崎採取過政治性、社會性的行動絕不會産生現實的效果,但我的社會行爲若能起呼喚作用也好。因爲我認爲人類的根源就在與呼喚。”
對於大江的文學生涯而言,這部《宙返り》與之前的作品的確有很大不同,在表現大江關注的根本問題(人類面對工業化社會的自我拯救問題)的前提下,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所改變,在這之後的一些作品中,作者更把目光直接轉向了“新人”,轉向了孩子,在《換取的孩子》、《自己的樹下》、《二百年的孩子》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他對“新人”的真切呼喚,而對於這一複雜的千百年來無人解決的矛盾,也只有期待新人去從這“宙返り”中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