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7 00:20:45吳騰飛kenwu

【電影】《瘋狂與美麗》,在美麗和瘋狂中成長

一直也都弄不清楚對青春的定義是什么,而以往的電影模式給出的結論都太過單調,《美國派》系列式的嬉笑情欲經歷,《呆呆向前沖》的戀母情結,盡管都有道述出一定程度的社會現象,但還是會因為過分的漫畫式地夸張表現手法而感到難以親近,尋常美式青少年電影都喜歡強調處于人生弱勢地位的主角通過奮斗繼而成功實現自我價值轉變的圓夢經歷,這出由人氣偶像克爾斯滕丹斯特主演的電影《瘋狂與美麗》同樣延襲了這一個公式,但是卻叫人看得舒服。

这出《瘋狂與美麗》當間涉及到的家庭背景對個人成長中的制約和影響,對于友情恰到好處地著墨,還有刻畫愛情中的考驗和相互扶持的點滴,以及親情中血緣的牽引,經由女主角妮可爾的人生片斷拼湊成圖畫,看來就猶如共同經歷了她的成長旅程。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并不會一帆風順,有些人會不斷地遇到挫折和挑戰,而另一些人則較為平坦,再加上社會主流價值論調的判別,因此一些不順遂的人生片斷往往就會被刻意地掩蓋起來,然而在致力推廣的美麗童話式的故事中,那些痛哭的失意時刻,就會否因此而不復存在了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些事情,我們不愿意去看見它,可是它依舊在重演地發生著,并不會由于我們的漠視而消失不見,《瘋狂與美麗》一片的意義也就在于,將不那么理想化的事物以包容的立場呈現出來,告訴觀眾知道,有些人物可能不是那么地受歡迎,有些事情可能不是那么地令人愉悅,可是在受側目的非議下,并不代表這些人物就是不努力的,并不代表這些事情就是理所當然地要發生的。

電影中妮可爾由于家庭因素的影響有放縱、空虛的自毀傾向,倘若以往昔不開化的媒介視點就會批判她不曉得開解自我,不過電影很干脆地就脫離了這個窠臼,采取的是交由觀眾自己去評判的角度拍攝,更多地展示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神奇力量,心靈的創傷需要情感的無慰治愈就會更加地迅速,這一老生長談的道理以往在許多主流電影中都給予觀眾太過說教的感覺而被嫌惡,可是在這一部《瘋狂與美麗》中,守望互助的元素在慘痛的青春物語中真摯傳遞,卻不會叫觀眾覺得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