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6 23:52:36吳騰飛kenwu

【電影】《人類本能》:我們都是超另類的怪人

其實也有想過,另一種人生的慘淡無光,打工的按步就班中不停地換著工作,和同事話不投機地相處著,與父母心存抵觸地生活著,永遠是一個人獨自逛街,下班后有如爛泥似地癱倒在床上,生病時一個人乘坐出租車到醫院去,需要住院時花錢雇個看護守在身邊,每天也要伴隨父母波動的情緒過活,沒有孩子和愛侶,一輩子也未曾經歷愛戀與情欲,永遠只有文化陪在身邊,想想都覺可怕,當有一天這種隱憂在電影《人類本能》中得以完整的體現,當時內心泛起的波瀾,實在難以筆墨形容。

一個因為自幼身體遍布毛發而被母親不斷灌輸自卑意識的女作家娜娜,一個從稚童時期便生活在父母親壓抑刻板的禮儀教育中的教授內森,一個被深信自己為猿人的父親帶進森林中撫養長大的半猿人帕,再加上一個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實驗室助手艾麗,這四個人碰在一起會擦出些什么火花?

《人類本能》就以匠心獨具的文化角度從整個人生的視野去探視這一切,以人的際遇來反思個人/群體在社會中的浮沉磨煉,娜娜由于愛上內森而不斷地遵循內森的審美意念而改變修正自己,是人屈從于整體社會意識的表現的控拆,娜娜身體上的毛發暗喻具有獨到新穎觀念的一批民眾,因為思想前鋒而很難融入主流的價值論調中去,因此自然受到嫌惡,而其后娜娜的為愛而壓抑自我,則是諷刺為了順應社會主流論調而竭力融入期間的這批民眾。

而內森教授的心理則表達了平靜外象下對于規章制度的不滿,在信息封閉的專制社會下,國民自小就被教曉成什么能夠做,而什么又不可以去做的,長久下來,個人的棱角都被磨蹭平坦了,很難再有任何具有啟發性的創意,艾麗內心的動搖感起源于對于自身強烈的不自信,在此也可以被視為籍由性來安撫創傷的典型代表。

而帕則是在《人類本能》電影反諷論調中充當說明物的實驗品,當這四人相遇并因而引發人生上的碰觸點時,一些微妙的事物在當中蘊釀和涌動著,改變在有意識和不自覺間開始了。

然而改變的不只是電影中的這四個角色,還有在觀看電影時的觀眾,《人類本能》促使觀眾反思,甚至是去思考;為什么特立獨行的人在迅息閉塞的社會總是淪落在苦難與傷痛之間,而又為什么一旦他們身處自由開放的體制下便得以一鳴驚人?究竟在壓制差異好呢,還是包容和尊重不同理念好呢?究竟是為了迎合他人而修正自己好呢,還是保有自我執意而為好呢?

這些關系到個人在人生中的起伏和進退命運的議題,在《人類本能》中被逐一提出來,就沖著這一點,這部電影的存在價值已經無可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