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03 17:08:44肯特
網路上的交談
一個人如果不顧一切,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對不對?
寄件者: 日月潭泳者 (原始留言)
傳送時間: 2001/11/29 下午 03:48
一個人如果不顧一切,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對不對?
昨夜"路人"提出這樣的話題,是這樣說的沒錯吧?
路人說,某位朋友回答這個問題道:凡事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原則。
想了一下,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或許我們先不要用對與不對來看這一件事,因為一來這話題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在完全一致的條件下來思考這個問題。再來每個人在對錯好壞的基準是不會一致的,更何況在人世間只要是有對的就會有錯的,兩者是連體嬰一體兩面的畸形兒,這也就是人類有我就沒有你的先天命限。如果一定要用對與錯來看一件事,可能會產生以下的情形:如果我說的是對的,那麼跟我不一樣的就是錯的,就好像我現在坐在這一把椅子上,我是對的!不坐在這個位置就是錯的,而我卻不可能永遠坐在這個位置,當時空交替時你可能會來坐這個位置,那麼又該如何?我知道這樣說不容易被人理解,不過路人原本拋出的就是這麼艱深的問題啊!
就像作陶,並沒有說一定要怎麼做才對(較鐵齒的說法),又像游泳沒有規定一定要怎麼游吧。君不見游泳池裡各式各樣的游泳招式,你一定不會指這隔壁水道的阿伯說,你怎麼游得像鍋裡炸的一根油條。他或許會說,你才是真正游得像河馬的人呢!所以說,只要大家自在逍遙任自遨遊不是很好嗎?用對不對去看隔壁水道的人,可能就會產生問題,用欣賞的眼光去看隔壁水道的人,那就海闊天空各自悠遊。如果真要說對錯嘛,那就是不要淹死,這就不是可以由人主觀的看法可以來說對錯的啊,或許我們人應常體"道"心,自然近道矣。
寄件者: Trudy
傳送時間: 2001/11/30 下午 12:18
自從學了微積分之後,瞭解到凡事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偏偏我們家的人只有絕對的觀念(其中有人還學過微積分)。
寄件者: cccstudio
傳送時間: 2001/11/30 下午 01:54
如果這樣 那我還想要問
用自然的, 欣賞的方式 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好不好?
對者未必對 非者未必非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如果沒有了是非觀念 ......
呵呵 .......
寄件者: 藍星海豚
傳送時間: 2001/12/3 下午 12:11
這個題目真是有深度,不過恐怕是很難有結論的。不過我想不論是以相對還是絕對的觀點都還是站在同一個框架上,基本上還是在"我是人非"的價值觀上在作思考。也就是這樣的思考主要取決於位置。想要有另類的想法必須要跳離這個框架來思考。好像我們學游泳,學會第一種泳姿往往不易進入第二種,當我們學會忘記第一種,才不會依賴 第一種而被束縛住。在一個家庭內,假如跟兄弟姊妹發生意見不一,就提升一個層次以父母的眼光去看事情,如果與子女發生意見不一,那就提升一個層次,以天的眼光去看事情,這時往往可以意外的發現海闊天空。
寄件者: 藍星海豚
傳送時間: 2001/12/7 上午 11:00
好不好跟原先的要不要其實是一樣的。
我們來換一個方向,如果你現在開的是一架飛機,地面上的觀眾認為好不好或對不對與你正在做的事情關聯性就好像不是那麼大。這時候也不用沈重的去考慮到是非的觀念,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個特技飛行)能不能(有能力做得到)。我們做一件事,人為的價值觀只是一個參考,我們往往不太會去在意,這時候比較重要的反倒是你想不想去做與你有沒有能力完成。這就是為何常會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情事發生。明明全天下人都反對人去做,可是你偏要去做,甚至任性的說,不惜動搖國本。 像911事件也是這樣嘛。
當我們憑自己的意志要去做一件事,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阻力,這些阻力來自於多方面的,有主要的阻力與次要的阻力。主要的阻力是人為先天的有限性,如時間,身體,能力....等,次要的阻力為環境因素,如社會價值觀,道德觀......等。各種阻力構成這個事情的底層結構,自己的意志力強弱決定水流的大小,水由上面倒了下來事情的結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我們做一件事的決心很強,能力又夠,別人認為對不對與好不好就比較不是事情的主軸了。
人類除了執行自己基因內預設的目標之外,又會生出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遇到阻撓會因而產生挫折感而不快,這時就只能做出修正與妥協而做出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想做的事情多可幸運達成叫做"心想事成",反之就叫做"人生是黑白A,社會是黑暗A"。
好,那路 人你說,人生都要做到"心想事成"可不可能?
寄件者: 日月潭泳者 (原始留言)
傳送時間: 2001/11/29 下午 03:48
一個人如果不顧一切,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對不對?
昨夜"路人"提出這樣的話題,是這樣說的沒錯吧?
路人說,某位朋友回答這個問題道:凡事以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原則。
想了一下,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或許我們先不要用對與不對來看這一件事,因為一來這話題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在完全一致的條件下來思考這個問題。再來每個人在對錯好壞的基準是不會一致的,更何況在人世間只要是有對的就會有錯的,兩者是連體嬰一體兩面的畸形兒,這也就是人類有我就沒有你的先天命限。如果一定要用對與錯來看一件事,可能會產生以下的情形:如果我說的是對的,那麼跟我不一樣的就是錯的,就好像我現在坐在這一把椅子上,我是對的!不坐在這個位置就是錯的,而我卻不可能永遠坐在這個位置,當時空交替時你可能會來坐這個位置,那麼又該如何?我知道這樣說不容易被人理解,不過路人原本拋出的就是這麼艱深的問題啊!
就像作陶,並沒有說一定要怎麼做才對(較鐵齒的說法),又像游泳沒有規定一定要怎麼游吧。君不見游泳池裡各式各樣的游泳招式,你一定不會指這隔壁水道的阿伯說,你怎麼游得像鍋裡炸的一根油條。他或許會說,你才是真正游得像河馬的人呢!所以說,只要大家自在逍遙任自遨遊不是很好嗎?用對不對去看隔壁水道的人,可能就會產生問題,用欣賞的眼光去看隔壁水道的人,那就海闊天空各自悠遊。如果真要說對錯嘛,那就是不要淹死,這就不是可以由人主觀的看法可以來說對錯的啊,或許我們人應常體"道"心,自然近道矣。
寄件者: Trudy
傳送時間: 2001/11/30 下午 12:18
自從學了微積分之後,瞭解到凡事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偏偏我們家的人只有絕對的觀念(其中有人還學過微積分)。
寄件者: cccstudio
傳送時間: 2001/11/30 下午 01:54
如果這樣 那我還想要問
用自然的, 欣賞的方式 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好不好?
對者未必對 非者未必非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如果沒有了是非觀念 ......
呵呵 .......
寄件者: 藍星海豚
傳送時間: 2001/12/3 下午 12:11
這個題目真是有深度,不過恐怕是很難有結論的。不過我想不論是以相對還是絕對的觀點都還是站在同一個框架上,基本上還是在"我是人非"的價值觀上在作思考。也就是這樣的思考主要取決於位置。想要有另類的想法必須要跳離這個框架來思考。好像我們學游泳,學會第一種泳姿往往不易進入第二種,當我們學會忘記第一種,才不會依賴 第一種而被束縛住。在一個家庭內,假如跟兄弟姊妹發生意見不一,就提升一個層次以父母的眼光去看事情,如果與子女發生意見不一,那就提升一個層次,以天的眼光去看事情,這時往往可以意外的發現海闊天空。
寄件者: 藍星海豚
傳送時間: 2001/12/7 上午 11:00
好不好跟原先的要不要其實是一樣的。
我們來換一個方向,如果你現在開的是一架飛機,地面上的觀眾認為好不好或對不對與你正在做的事情關聯性就好像不是那麼大。這時候也不用沈重的去考慮到是非的觀念,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個特技飛行)能不能(有能力做得到)。我們做一件事,人為的價值觀只是一個參考,我們往往不太會去在意,這時候比較重要的反倒是你想不想去做與你有沒有能力完成。這就是為何常會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情事發生。明明全天下人都反對人去做,可是你偏要去做,甚至任性的說,不惜動搖國本。 像911事件也是這樣嘛。
當我們憑自己的意志要去做一件事,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阻力,這些阻力來自於多方面的,有主要的阻力與次要的阻力。主要的阻力是人為先天的有限性,如時間,身體,能力....等,次要的阻力為環境因素,如社會價值觀,道德觀......等。各種阻力構成這個事情的底層結構,自己的意志力強弱決定水流的大小,水由上面倒了下來事情的結果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我們做一件事的決心很強,能力又夠,別人認為對不對與好不好就比較不是事情的主軸了。
人類除了執行自己基因內預設的目標之外,又會生出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事遇到阻撓會因而產生挫折感而不快,這時就只能做出修正與妥協而做出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自己想做的事情多可幸運達成叫做"心想事成",反之就叫做"人生是黑白A,社會是黑暗A"。
好,那路 人你說,人生都要做到"心想事成"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