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入膀胱,推到小腸入心經



背後氣脈循行.jpg


腎氣入膀胱,推到小腸入心經



最近利用暑假上課時把學員的基本母氣及母勁調整起來比較重要!

我認為最重要的母精是少陰入太陽的練法

少陰:腎經及心經
太陽:膀胱及小腸

就我的練習經驗來看這是練功時最基礎的內勁.也是人身體的本錢!

腎氣是練習下半身的核心肌力及各種角度的凱格爾運動.動作的要求非常仔細,所以沒有仔細練成習慣,是蠻可惜的!

只要腎氣強,靜脈回流就有效率.自然可以改善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胸悶的心火外相..

腎氣必須是要透過丹田入命門(加上帶脈鎖緊/衝脈)才可以節節貫穿推動到小腸經的.

小腸經的推動可以把肩胛向前推動...把心包經鬆開...

腎氣就可以順利的入肩胛到小海..入少海到少衝...

好不容易腎氣推到了當然要保持住,等氣盡了再轉回小腸經的少澤...循原來的穴位回到湧泉.

基本上這四條穴位加上督脈/帶脈/衝脈是一套的練習方式.稍懂經絡的人,都會明白這樣的練習對於心血管症狀及三焦水腫的症狀有明顯的效果.基本上,我都要求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症狀的學生,有限練習.有認真練習的人,效果都很好的.這也讓我很確定是高血壓跟糖尿病都是可以透過正確的氣脈運動改善症狀的!只是吃藥不運動的人,通常就會終身用藥,大幅提高洗腎的機率...

這樣的外型看似容易,但是穴位的推動比動作本身更重要.

由於這是纏絲精的母勁.裡面包含了出精及收精對於身體氣脈的調理更是重要!

建議學員要用心練習...只要熟悉母精...招式不用多學就可以養生了.

若不懂母精,招式學多也沒有甚麼用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