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跟瑜珈的總和練習的確可以改善新陳代謝

太極跟瑜珈的總和練習的確可以改善新陳代謝

我同時練習太極拳跟瑜珈都有一段時間了,這二樣練習都是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增進肢體心靈意識的好方法。所差異的是,太極拳非常重視氣、勁的引導,瑜珈則是自我肢體、意識的探索,二者各有所長,結合起來練還真的可以體會到風生水起呢!

由於這二樣的練習再加上過去的生活經驗及閱讀,有時候與學生的互動如調整姿勢、拳架、推手過程當中,竟然可以感覺出個人的身、心狀況。

最具體的就是只要碰觸肩、頸、背肌肉大概就可以判斷個人身上是否有動脈硬化、筋膜炎、心血管疾病。因為我們的身體外露部分就是忠實的警報器,只是現代人都是用我很忙的藉口跟止痛劑帶過去,直到非常不舒服才企圖用藥物跟按摩來進行控制。  

透過這陣子對肌肉及骨骼的暸解,才發現每個人在身、心上都有不同角度的問題。我也發現透過瑜珈的拉勁及練拳時氣勁導引,可以讓學員從行、立、坐、臥當中注意身體的姿勢、移動方式、心理狀態,然後發展出個人的練功方式,達到身心平衡及平靜。原來每個人練功的方式都要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問題跟需求各有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動禪。練功若是不練深入跟修心的話,說穿了不就是翻花舞袖罷了!

一般來說比較靈活的肢體及有彈性的肌肉就會比較少有病痛(就算有恢復期就很快,有的老人家平常有運動一旦肌肉酸痛只要輕輕調整一下就可以恢復,但是很多年輕人的肌肉就像鐵板一樣無從下手必須要靠整脊),而且肌肉協調度也高,通常比劃一下就上手了,推手時整體協調能力不錯。可以很快的配合律動的人,身體狀況都不錯。要測知身體的靈活度,拉筋就是最好的觀測點。

上半身肌肉僵硬:不僅代表情緒容易緊張,由於不自主的大量使用上半身力氣來推動及支撐也連帶使得肩、頚、心臟部分的血管受到壓迫而造成頭痛、胸悶。外表呈現的是肌肉的協調程度不佳。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神經性緊張的壓力症候群導致肩頚長期壓迫、糖尿病、高血壓、筋膜炎。在全身的血液循環長期不佳的狀況下當然讓癌細胞聚集形成腫瘤的機率當然提高了。其實很多人,我很清楚若是自己再不用點心在自己身上,過幾年就會生大病。希望這文章可以提醒到他們。

有些人筋骨還可以上半身沒有力氣也缺乏協調性:通常比較容易受緊張、壓力傷害,有趣的是基於生物的防禦本能很會保護自己,不太會情感表達,通常思緒很多。有趣的事,上半身沒有力氣的人,原因出在下盤沒有力氣,因此下半身的毛病就很多。太極拳跟瑜珈都非常重視下盤的鍛鍊,主要是固腎(水)然後調理心(火)腎相交。因此筋骨拉鬆的人必須練習下盤的氣勁,這樣才可以改善婦科及腰痛的毛病。

就生物能量的觀點來看,每個人身體上的能量各有不同,因為長期的心理、生理、姿勢、習慣困擾而導致各種的身心障礙,在生理上看就是全身痠痛,就肌肉骨骼來看就是全身深層筋膜失調,透過外力的SPA, 按摩,整脊的確可以短暫的舒緩,但是時效在一個小時左右,因為人是活體有記憶性,都會很快回復到原先的失衡狀態。除非自己願意用毅力去改變這樣的狀態-練功。

因此在練功過程,最重要的是毅力。必須能先體會到自己身心障礙的問題,才可透過情緒、肢體的放鬆,用意念加上呼吸來調整身體的頻率,然後用呼吸喚醒內在的肌肉群慢慢的相互推動,這樣整個身體結構才可以慢慢的回到屬於你的年紀的最佳狀態!

就氣的觀點,身體經絡的共振一致、深層筋膜協調就會有氣感,這就是我們練功完身心舒暢的感覺。這也解釋我們在不同的心理狀況下練習出來的太極拳協調性便大有差異,通常在煩躁時所練習的拳架就明顯比較僵硬,心理狀況越平衡的人,拳架表現出來就會比較鬆柔。

就經絡的觀點是,穴點是我們的身體的反應器,身体出毛病猛按反應器這樣的治療方式我並不認同,充其量將反應器按麻痺了,這樣身體會改善嗎?我的經驗是必須要全身運動後再來按壓穴點,這樣的確有加速改善的效果。經絡在整體的練功效果的確非常好,但是在身體僵硬的狀況下則是效果有限。這跟整棟大樓水管都是通暢的狀況下,清理部份堵塞時是有效的道理是一樣的。在身體不通暢的狀況下,我就看過氣結到處轉移的實例。本來是肩痛的,肩痛改善了換腰痛。

完整動禪的練習方式,必須先放鬆身、心,適度的拉筋及瑜珈是絕對必要的(事半功倍)、緩慢的練習老架(越慢愈好),接著可以透過推手(這是太極拳獨特的練習方式)來感覺肢體的問題,反饋出是何種心理及生活障礙導致肢體僵硬,通常這可以找出許多生活習慣及精神壓力,這樣就可以在平時多加注意。

總和調心、調息、拉筋、拳架、經絡按摩、休息,這樣的練習才算是完整的動禪練功方式,方可有效治療慢性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各種疾病。

重點是人必須要心情愉快、放輕鬆,自然百病全消。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體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