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6 03:48:12ken

煙火

<<製作煙火的師傅,用黑色火藥做蕊,再次序的排列各種金屬粉末和金屬化合物,然後用草紙一層一層的緊密包裹。當黑色火藥被點燃的時候,劇烈的氧化反應,讓煙火瞬間爆發,高熱燃燒的金屬粉末和金屬化合物,就成了夜裡耀眼的煙火。>>



我不知道是不是全美國人都愛看煙火?不過我想美國人大概是最愛放煙火的一個民族。別說國慶日這種大節日,舉凡球賽,音樂會,各種表演活動,園遊會,生日,甚至葬禮,煙火似乎都是重要的壓軸戲。

前兩天看了報紙上的國慶煙火時刻表,從七月二日到七月四號(七月四日是美國國慶),在紐約和紐澤西兩州,就有二十三場大大小小的煙火,短則半個小時,長至六十分鐘﹔一般來說,施放煙火的時間大概是晚上八點半到十一點,就是說在這三天內,總共八個半小時,每一小時都有三個地方同時在施放煙火,想來很是驚人。

我當然也喜歡看著煙火,在漆黑裡,綻放一片片華麗耀眼的花火。
我不是學化工的人,所以化學名詞對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忘記是哪裡聽來的,煙火裡有“菊藥”和“柳藥”這兩種混合物,顧名思義,菊藥可以在天空綻放出團圓如菊花般的煙火,而柳藥在會產生柳枝一般的線條。這兩個名稱取得比那氧化鎂,氧化鐵有趣的多,想來會想出這個名字的人,倒是浪漫的很,當然,看煙火本身就是一種浪漫的事情。

我相信,人們會喜愛一件事物,通常是這樣東西,呼應了人類本能的某一種情感,像是海水和人的呼吸呼應,森林和人的思緒契合,煙火受人喜愛,也必定呼應了人類潛意識的本能,也許是對浪漫的嚮往,或者說是對愛情的希望。


很多年以前,跟戀人在很近很近的距離看過煙火,是錯覺或是想像,總覺得打在頭頂上的煙火,有一種戰亂的硝煙氣味,當時非常書袋的說,這就是我們的傾城之戀,砲聲在耳邊想起,火花在頭頂併裂,彷彿即將毀滅的城市裡,我們參與著一場殘酷而華麗的告別。

我曾經熱切的希望有煙火一般的人生,用一生的心血和精氣,化成一抹炫麗,然後死亡。因為是那樣的輝煌耀眼,所以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結束。

”那麼,愛情呢?”戀人問。

”是的,是的,愛情也是這樣的。”
我不要歹戲拖棚的劇情,不要漫長的冬夜,我的愛情,要像煙火一樣燦爛,哪怕只有一瞬間。

沒有什麼太深的哲理,只是我年少的天真浪漫,關於煙火和愛情的比喻。


”煙火其實並沒有消失。”戀人卻認真的告訴我。

”在劇烈的氧化反應之後,煙火裡的各種化合物,會成為無色的氣體,飄散在黑夜之中,一直存在。”
戀人接著說。


再想起這天,我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體會,並且驚訝當時的比喻,是如此真切。

煙火,的確像是愛情,我們用熱情,配上各種的化合物,然後一層一層的細細包裹,等待升空耀眼的那一刻,在歡呼和讚嘆中煙散火盡。

一直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但愛情並沒有在分開後結束,就像煙火不是在美麗之後就消逝無蹤。消逝的煙火,用一種無聲無息的方式,靜靜地存在,可能是一陣煙硝味,可能是一抹落下來的灰燼,像是往日的愛情記號,其實並不曾遠離。

看過一次次的火花飛舞,讓我更了解每一場煙火的機緣不易,每一次高潮過去的冷清等待,和每一次火花上升的滿心期待。那些我們從不曾注意的愛情灰燼,其實一直都在身邊,載著滿滿的祝福,指點著下一場可能幸福的方向。

多年多年以後,當我再次看著耀眼奪目的煙火,想起在愛情旅程上遇過的那些人,還是要由衷的感激。當年的瘋狂相愛或是彼此傷害,每一分每一秒的緊緊擁抱,到最後的火燼心滅,都是那麼那麼的令人著迷。多年多年以後,我也還是喜歡煙火的歡騰,也還是沉醉於愛情的美好,只是現在,我更明白,曾經擁有,說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熱情,也將是一種永恆的陪伴。

火花上升,成為黑暗中的指引,就算灰飛湮滅之後,也有著淡淡的祝福。




*****************************************************************************

註一:
什麼?國慶日都過了兩星期啦,這一篇本來是要早早貼的,但是啊,為了確定Kenneth的記憶是對的,所以花點時間研究一下,煙火到底是怎麼做的。基本上,第一段寫的關於煙火的做法,是比較手工的啦(大概只能算“煙花”),現在煙火科技的發達,不但可以大量生產,連施放的順序組合都可以用電腦計算。當然,即使電腦再方便,煙火的設計和最後上引線,架設砲筒的步驟,還是需要手工慢慢來完成,一場盛大的煙火晚會,絕對是眾多人的耐心和電腦科技緊密結合,才能夠成就的。

註二:
嗯…七月的功課寫完啦。

上一篇:春日

下一篇:永遠的郵票

蝴蝶貓 2007-03-27 01:20:38

嗯~愛心煙火好漂亮

我也喜歡到海邊放煙火

不同的是

我喜歡我的愛情像溫開水般
而不同於煙火的稍縱即逝

版主回應
Dear 蝴蝶貓:

謝謝你的留言。
成年的愛情像溫開水,年輕人的愛情像煙火......是不是這樣說呢?不管是哪一種,都有他美好和值得回味的地方。

ken
2007-03-27 09: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