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的最高教養法!
早在我們開始懷疑,世界上是否真有一種非凡的教養方程式之前,我們就注意到一些令人好奇的故事,是關於有些人何以能培養出前途大放光明且擁有明確目標的孩子。這些父母擁有沉穩的自信,就好像他們知道且看得見其他人所不知道、看不見的事証婚場地。
透過與這些父母的對話,我們得知,他們對於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擁有明確的願景,同時擁有使願景成真的動機,也就是「渴望」。我們後來發現,那股渴望來自他們自己的背景故事。
每位父母也都有計畫、有策略、日復一日,在孩子身上培養他們認為成年後最需具備的特質。這培養早在孩子出生時就開始了英國Leeds。
童年不僅是真實人生開始前的等待期。每一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都有可能成為旅途中意味深長而豐富充實的片刻。書中的大師級父母了解這點,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影響孩子在人生中採取的路徑,而他們確實如此。
有些父母面臨的障礙,如無家可歸與貧窮,確實比其他挑戰更龐大也更長久,但我們都會面臨可能使教養更形艱難的挑戰。大師級父母都會經歷事業的高山與毀滅性的低谷、離婚、戰爭、死亡與疾病。書中案例之一的桑谷在迦納從事人權工作,他回想起父親德爾大夫一度被行刑隊列為槍決對象。另外,在書裡提及的大師級父母當中,有幾位中產階級母親在離婚後,發現自己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像是蓋比的母親在成為單親媽媽後,每個月只靠六百美元過活。一位父親必須在照顧孩子與照顧患有躁鬱症的妻子之間,蠟燭兩頭燒。這些例子當中,不只一位父母在家庭成員不幸過世後,必須繼續走下去。這些家長依然成功培育出高成就者Amway 傳銷。
這些父母與擁有較高學歷或較多資源家長的不同之處,並不在於任何特殊的天賦。更確切說,他們的不同之處是在於策略性思考,思考如何實現他們對孩子的願景,以及那股決心和渴望,堅持完成他們認為該做的事,以幫助孩子成為他們應該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