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第2次段考)
( )1.有一則寓言描述一棟古厝及其居民的情況,這棟古厝屋頂毀壞、梁木腐朽,一旦風雨猝集,必然要傾倒。古厝居民有的毫無知覺,仍然整理嬉戲,有的雖然知道危急,卻只有痛哭流涕,束手待斃,有人雖知道修修補補,卻只求解決眼前的問題,苟且偷安。寓言的作者認為,較好的做法是找來工匠,把壞的部分拆掉,重新建造;這種做法剛開始時也許代價較高,但只有這樣才能高枕無憂,這個寓言是哪一個人說的? (A)曾國藩 (B)張之洞 (C)孫中山 (D)梁啟超。
解答 D
( )2.著名冊封文:「大契丹皇帝若曰:咨爾子晉王,實係本枝。予視爾若子,爾待予猶父。……朕永與爾為父子之邦,保山河之誓。」文中「大契丹皇帝」是指? (A)耶律阿保機 (B)耶律德光 (C)遼穆宗 (D)遼聖宗。
解答 B
解析 後唐時石敬塘為河東節度使,為了稱帝,結援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向契丹(耶律德光,遼太宗)稱臣為「兒皇帝」。
( )3.中國自隋朝開始開科取士,至宋朝科舉的方式有所調整,關於宋朝的科舉制度有何重要改變? (A)創設「公卷」制度 (B)取消殿試 (C)考試內容限於「四書」、「五經」 (D)創設糊名、謄錄之法。
解答 D
解析 (A)廢除「公卷」制度 (B)以殿試 為常制 (C)考試內容限於「四書」、「五經」始於元朝。
( )4.清朝攻下南京之後,下達全面薙髮的命令,在江陰、嘉定卻激起了激烈的反抗,漢人寧可因護髮而犧牲生命,對於這樣的行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應為: (A)對漢人而言,頭髮具有高度的文化象徵,雖被統治,也不能胡人衣冠 (B)薙髮嚴重影響一個人的美醜,漢民族為高度重視外在容貌的民族,故不願接受 (C)這段史事應是清朝所假造的,用以解釋他屠殺江陰、嘉定的藉口 (D)這段史事應為明朝遺民所假造,乃為了喚醒漢人的民族意識而作。
解答 A
( )5.清末國民公報館密商決議:「同人各返本省,向諮議局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吾輩公決祕密革命;並以各諮議局中同志,為革命幹部人員。若日後遇有可以發難之事機,各省同志竭力響應,援助起義獨立。」上文中「報告清廷政治革新絕望」是指何事? (A)自強運動的失敗 (B)戊戌變法的失敗 (C)庚子後的新政未能推行 (D)「皇族親貴」組閣。
解答 D
( )6.下列何者是讀書人不滿宦官亂政,起而批評時政所引起的歷史事件? (A)牛李黨爭 (B)新舊黨爭 (C)靖康之難 (D)東林黨爭。
解答 D
解析 明末東林黨爭是指東林黨和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間的鬥爭。
( )7.清朝入關之後,在北京有不少官僚士紳是「有更始之慶,而無亡國之痛。」其關鍵原因在於? (A)清廷籠絡懷柔政策的成功,使他們立場改變 (B)此輩官僚士紳,為明朝剝削壓制,故歡迎新的統治者 (C)清廷同意維護他們既得利益,並且授予更多的特權 (D)北方漢化較淺,無忠貞節氣之社風。
解答 A
解析 李自成入據北京,軍紀秩序大壞,官僚士大夫為其剝削壓榨。清軍入據北京,多爾袞實行懷柔政策如禮葬明思宗、禮遇明朝遺臣、廢除苛捐雜稅,禮優文士等,深獲很多士人、地主的支持。
( )8.資料:「官逼民反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它反映北宋末年的政治及社會亂象。書中處處可見官員行賄及壓迫百姓之事實,表現出當時百姓有苦無處伸張的現象。」請問資料中所指的是哪一本書?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兒女英雄傳》 (D)《儒林外史》。
解答 B
解析 這四本書當中只有《水滸傳》是以北宋末年為背景。
( )9.清季有某人在信中曾云:「以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製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製器之器,則或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的,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這封信的背景,正是清季推動何項改革運動之時?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解答 A
解析 (A)自強運動以船堅炮利為目的。
( )10.「人知危亡,不肯安於守舊,自八股之廢也,翻譯書籍出版者,人人爭購,市為之空。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有力者則自請舌人詳之,而快新睹。斯時智慧驟開,如萬流譎沸,不可遏抑也。」以上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應是哪一皇帝在位時盛況? (A)道光 (B)咸豐 (C)同治 (D)光緒。
解答 D
解析 八股之廢在光緒二十八年。
( )11.中國的一般庶民本來不能自行設立家廟,這樣的規定到何時才解禁? (A)宋 (B)元 (C)明 (D)清。
解答 C
解析 明神宗嘉靖十五年(1536)解禁。
( )12.清朝皇帝推行的措施包括:實施科舉、尊孔崇儒、弘揚儒學、編撰巨集、興文字獄、藉編撰巨集來銷毀不利滿清的書籍或言論等。由此可反映出清朝皇帝的根本目的是: (A)懷柔漢人,促進滿、漢融匯 (B)箝制思想,維護專制統治 (C)以高壓政策控制漢人 (D)統一文物制度,使中國在文化上成為一個整體。
解答 B
解析 清之統治漢人,高壓與懷柔並濟,目的在維護專制統治。
( )13.魯迅有一段評述說:「西哲的本領雖然要學,子曰詩云也要昌明,換句話說:便是學了外國本領,保存中國舊習,本領要新,思想要舊。」這是對以下哪一種思想的分析?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C)變法思想 (D)傳統孔孟之教。
解答 B
( )14.某年江西正考官查嗣庭因引用詩經上「維民所止」四字為考題而獲罪。據此可知該考官為何時之人?又因何事入罪? (A)明太祖、文字獄 (B)清聖祖、未自四書五經中出題 (C)清世宗、文字獄 (D)清高宗、散播反清思想。
解答 C
解析 (C)維民所止的「維」和雍正的「雍」去掉「亠」字形相似,被解釋為雍正被砍頭。
( )15.資料一: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日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資料二: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
請問資料中所指的應是哪一個城市? (A)春秋時的臨淄 (B)漢朝的長安 (C)唐朝的洛陽 (D)宋朝的開封。
解答 D
解析 從「茶坊每日五更點燈……至曉即散」可知經營時間不受日中為市的限制,應為宋朝。
( )16.元朝哪一種戲曲深受統治階級喜歡,有許多仕途受阻的士人投入創作,著名的作品有《西廂記》、《竇娥冤》等? (A)雜劇 (B)南戲 (C)傳奇 (D)崑曲。
解答 A
解析 (B)南戲於元末以後較勝 (C)(D)傳奇、崑曲盛行於明朝。
( )17.「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今求一藝之末,而又奉夷人為師,無論夷人詭譎,未必傳其精巧……。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這段文字是清朝一位士大夫反對朝廷推動一連串改革所持的理由。請問他反對什麼運動? (A)立憲運動 (B)維新運動 (C)自強運動 (D)庚子後新政。
解答 C
解析 此為倭仁的言論,其反對學習西方的技藝,故選(C)。
( )18.順治時,曾喻禮部曰:「……今中外一家,君猶父也,民猶子也,父子一體豈可違異?若不盡一,終屬二心,不幾為異國之人乎?……自今布告之後,京城內外,限旬日盡使……,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此令既出,使無數漢人面臨何種危境? (A)文字獄之害 (B)「江南奏銷案」之摧殘 (C)偷渡臺灣投靠明鄭政權 (D)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解答 D
解析 此為薙髮令。
ㄟㄟ~~這要怎麼用阿= =
ㄚ你是故意來破解的喔~~ 果然真的可以ㄟ= =
我拿一份嚕= =
老師阿!!
這幾天好累喔~
一下三角關係
一下又是電電電的
還是從回歷史的懷抱吧><
溫暖且實在 2010-05-13 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