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5 21:37:52亞斯蘭空軍第一狙擊手
黃金期貨
黃金期貨──不需要全額支付價金,但須繳付「保證金」
期貨是一種標準化的交易契約,當從事期貨交易時,我們在買賣一個「未來買賣交割的契約」。所以,期貨交易是一種遠期交易,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個特定時點,以約定的價格交付特定的商品。但買賣雙方在交易的時候只決定價格,其他如交易的時間、商品的品質規格、到期日等都是由交易所來規範。
所以當這項特定的商品是黃金時,就稱作黃金期貨,而黃金期貨交易的價格並不是現在的現貨金價,而是未來某一時間的金價,通常會比現貨金價來得高,兩者之間的差異稱作基差(basis)。
目前國際間幾個相當重要的黃金期貨市場是紐約的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日本的東京工業交易所(TOCOM),以及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CBOT)。
台灣地區則在2006年3月27日,由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本地之黃金期貨商品。台灣黃金期貨契約的基本規格如下:
‧交易標的:成色千分之995黃金
‧交易時間:台灣期貨交易所正常營業日早上8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
‧交易單位:100金衡盎司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自交易日起連續六個偶數月份。
‧最小升降單位:美金1毛錢(等於一口契約10美元)。
‧最後交易日:到期月份最後一個營業日的前兩個營業日。
‧每天漲跌幅限制:15%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投資人經常忽略的是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制度,也是俗稱的財務槓桿效果。期貨交易在一開始並不需要全額支付價金,但須繳付「保證金」。
保證金又可分為兩種:
第一,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這是我們在每次買賣期貨合約時一開始所需支付的保證金,通常在約期貨契約價值的5%上下,但會隨著商品與價格波動而調整。
第二,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隨商品在市場上價格漲跌,導致合約價值減損時(通常是減低到七成左右時),期貨商就會發出保證金追繳通知,買家需將保證金補足,此即稱為「維持保證金」,這是投資人最容易疏忽的地方。
由於期貨是透過財務槓桿所操作的金融商品。交易者只需付出少量的保證金即可操作數倍的資產,例如500萬元的保證金便可操作上億元的期貨,做對了方向獲利極大,但也可能會賠到交易者無法負擔的程度。所以我要強調:控制風險是操作期貨最重要的觀念之一。
許多投資朋友常常只看到保證金不高,財務槓桿效果可以帶來很大的獲利機會,卻忽略了當看錯行情時,不但要被追繳保證金,如果無法補足保證金,就要面臨被斷頭認賠風險,再加上槓桿作用,損失經常超過個人財力能夠負擔。因此我常勸投資人,一定要先評估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財力,同時要設定停損點。
期貨投資有三高:風險高、波動率高、信用擴張高
鑑於期貨的三高:風險高、波動率高、信用擴張高。在實務操作上,我們建議如果操作一口合約的黃金期貨,最好準備有三個合約以上的保證金。
例如當我們預期黃金價格看漲並買進一口黃金期貨後,沒想到金價走勢是先跌後漲,或是上下震盪劇烈,雖然金價的確來到我們所預期的價格,但在金價波動的過程中,我們便需要補繳大量的維持保證金,否則便會在金價波動過程中,期貨合約因保證金不足,遭到斷頭,而飲恨認賠。
哪些人適合操作黃金期貨?最好是專業投資人
如此看來,哪些投資人適合操作黃金期貨?我們建議最好是專業投資人,能夠大量、即時地掌握市場資訊;同時還需要具有研判這些資訊的能力;並且有一定規模的財力可承擔波動風險。最後,必須在個性上敢於冒險又非常果斷,對於賺賠的關鍵時機不能有絲毫猶豫。簡單說,如果在個性上是個「好好先生」,就別碰黃金期貨了。
在投資操作的實務中,我們常看見台灣投資者有幾個迷思。
首先,簡單認為契約規格變小,風險變隨之變小。我們要強調,契約規格變小只是契約的絕對值、保證金需求變小,但不論是大規格或小規格的契約,其所面對的價格波動比率都是相同的,意即其風險比率完全一樣。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迷你黃金,雖保證金降低,但其風險程度還是一樣。
其次,期貨看的是「價格波動率」,而非價格的長期多頭或空頭。除非是製造業者以期貨從事原料避險,控制價格成本,否則一般個人期貨投資所重視的都是短期的價格上下波動區間(即壓力區、支撐區在哪裡),波動越大越快,則風險越大,相對來說獲利空間越大。
我想再次嘮叨一下,期貨是漲跌皆可以賺錢的工具,重點在看對方向,抓對波動,看漲做多,看跌放空,是不變的原理,至於長期幾年的多頭或空頭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
最後,我想建議投資黃金期貨的投資人,一定要會做技術分析──自己具有看圖表的功力,才能掌握期貨投資市場的瞬息萬變。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5月出版的《黃金再起:投資黃金,絕對優勢》/楊天立著)
期貨是一種標準化的交易契約,當從事期貨交易時,我們在買賣一個「未來買賣交割的契約」。所以,期貨交易是一種遠期交易,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個特定時點,以約定的價格交付特定的商品。但買賣雙方在交易的時候只決定價格,其他如交易的時間、商品的品質規格、到期日等都是由交易所來規範。
所以當這項特定的商品是黃金時,就稱作黃金期貨,而黃金期貨交易的價格並不是現在的現貨金價,而是未來某一時間的金價,通常會比現貨金價來得高,兩者之間的差異稱作基差(basis)。
目前國際間幾個相當重要的黃金期貨市場是紐約的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日本的東京工業交易所(TOCOM),以及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CBOT)。
台灣地區則在2006年3月27日,由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本地之黃金期貨商品。台灣黃金期貨契約的基本規格如下:
‧交易標的:成色千分之995黃金
‧交易時間:台灣期貨交易所正常營業日早上8時45分至下午1時45分
‧交易單位:100金衡盎司
‧契約到期交割月份:自交易日起連續六個偶數月份。
‧最小升降單位:美金1毛錢(等於一口契約10美元)。
‧最後交易日:到期月份最後一個營業日的前兩個營業日。
‧每天漲跌幅限制:15%
在我過去的經驗中,投資人經常忽略的是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制度,也是俗稱的財務槓桿效果。期貨交易在一開始並不需要全額支付價金,但須繳付「保證金」。
保證金又可分為兩種:
第一,原始保證金(initial margin)。這是我們在每次買賣期貨合約時一開始所需支付的保證金,通常在約期貨契約價值的5%上下,但會隨著商品與價格波動而調整。
第二,維持保證金(maintenance margin):隨商品在市場上價格漲跌,導致合約價值減損時(通常是減低到七成左右時),期貨商就會發出保證金追繳通知,買家需將保證金補足,此即稱為「維持保證金」,這是投資人最容易疏忽的地方。
由於期貨是透過財務槓桿所操作的金融商品。交易者只需付出少量的保證金即可操作數倍的資產,例如500萬元的保證金便可操作上億元的期貨,做對了方向獲利極大,但也可能會賠到交易者無法負擔的程度。所以我要強調:控制風險是操作期貨最重要的觀念之一。
許多投資朋友常常只看到保證金不高,財務槓桿效果可以帶來很大的獲利機會,卻忽略了當看錯行情時,不但要被追繳保證金,如果無法補足保證金,就要面臨被斷頭認賠風險,再加上槓桿作用,損失經常超過個人財力能夠負擔。因此我常勸投資人,一定要先評估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財力,同時要設定停損點。
期貨投資有三高:風險高、波動率高、信用擴張高
鑑於期貨的三高:風險高、波動率高、信用擴張高。在實務操作上,我們建議如果操作一口合約的黃金期貨,最好準備有三個合約以上的保證金。
例如當我們預期黃金價格看漲並買進一口黃金期貨後,沒想到金價走勢是先跌後漲,或是上下震盪劇烈,雖然金價的確來到我們所預期的價格,但在金價波動的過程中,我們便需要補繳大量的維持保證金,否則便會在金價波動過程中,期貨合約因保證金不足,遭到斷頭,而飲恨認賠。
哪些人適合操作黃金期貨?最好是專業投資人
如此看來,哪些投資人適合操作黃金期貨?我們建議最好是專業投資人,能夠大量、即時地掌握市場資訊;同時還需要具有研判這些資訊的能力;並且有一定規模的財力可承擔波動風險。最後,必須在個性上敢於冒險又非常果斷,對於賺賠的關鍵時機不能有絲毫猶豫。簡單說,如果在個性上是個「好好先生」,就別碰黃金期貨了。
在投資操作的實務中,我們常看見台灣投資者有幾個迷思。
首先,簡單認為契約規格變小,風險變隨之變小。我們要強調,契約規格變小只是契約的絕對值、保證金需求變小,但不論是大規格或小規格的契約,其所面對的價格波動比率都是相同的,意即其風險比率完全一樣。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迷你黃金,雖保證金降低,但其風險程度還是一樣。
其次,期貨看的是「價格波動率」,而非價格的長期多頭或空頭。除非是製造業者以期貨從事原料避險,控制價格成本,否則一般個人期貨投資所重視的都是短期的價格上下波動區間(即壓力區、支撐區在哪裡),波動越大越快,則風險越大,相對來說獲利空間越大。
我想再次嘮叨一下,期貨是漲跌皆可以賺錢的工具,重點在看對方向,抓對波動,看漲做多,看跌放空,是不變的原理,至於長期幾年的多頭或空頭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
最後,我想建議投資黃金期貨的投資人,一定要會做技術分析──自己具有看圖表的功力,才能掌握期貨投資市場的瞬息萬變。
(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5月出版的《黃金再起:投資黃金,絕對優勢》/楊天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