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0 00:38:51卡菲爾

《京都岔路》選讀

京都岔路選讀

 

作者:馬蘭達、傑利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080215

 

雪中的純白京都 馬蘭達


京都以櫻花與楓葉最為著名,然而,我卻偏愛下雪的京都。當白色覆蓋這座古老的城市時,京都似乎穿越時空,回到一個沒有太多觀光客喧擾的年代。而此時,恰巧遇到日本慶祝新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秉持著古老的習俗,掛出吉祥的物品,吃會帶來福氣的食物,京都人紛紛穿上和服,到廟裡去祈福。站在冬日京都的街頭,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覺得自己彷彿置身平安時期,那繁盛而自得的平安京。

對我來說,純白的京都中最奪目而令人心悅臣服的,恐怕非金閣寺莫屬;常聽到很多人到金閣寺後感到失望,認為它只不過是個「亮晶晶」的建築罷了,我真的要說,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雪中金閣」的緣故。還記得第一次到金閣寺時,天空飄著細雪,我低著頭從門口走入,一抬頭,幾乎毫無預警地倒抽了一口氣,那雪中金閣就這樣與我對望,霎時我完全無法轉移目光,難怪有人會忌妒金閣寺「太美」,要放火燒了它。我在金閣寺還遇過一位英文講得很好的日本太太,她拿著單眼相機,激動地對我說,這是她第三次來金閣寺:「真的!雪中的金閣最美!」

京都東北郊區的「大原」,則是另一個屬於白雪的領地;其實大原的夏日有翠綠嬌嫩的一面,楓葉紅時也是秋意正濃,但冬天的大原,卸下了一身紅塵,回到那個一千年前、高僧尋覓至此隱居修行的年代,無邊無際的白,三千院、勝林院、寶泉院、寂光院……座落其間,踏著白色的石階拾級而上參拜,心中的雜質也隨著腳步一點一滴褪去。天空顯得份外澄淨,遠處的僧人在石階上方舀起煮熱的甜清酒微笑等待,這天地的白如此純粹莊嚴,令人心安。

而純白京都最熱鬧繽紛的,則是那逐步堆積出來的年節氣氛。年節接近時,京都人循著千年流傳至今的習俗,忙碌地準備起來,直到除夕的一百零八聲鐘響,慶祝與狂歡如煙火般爆發,京都的夜間參拜公車載著滿滿的人潮從這個寺廟開到那個寺廟,每個寺廟前都是燈火通明的攤販。京都人盛裝笑著,同時雙手合十、虔心禱告,置身其中,讓人忘了那已是深夜,過年的京都也許一直都是個徹底的不夜城吧。

第一次來到京都,就是為了尋覓那過年的氣氛,而京都的年果然沒讓我失望,那純白的京都,始終都在我心中佔據了第一的位置。

 

動靜之間看見禪  傑利


在逛過京都數十間「名寺」,拍了幾千張照片之後,我十分訝異,京都大大小小的寺廟竟都有著不同的味道和風情,幾乎沒有一間讓我後悔一遊。

不過,源光庵給我的感覺非常特別,這座既小又沒有知名美景的寺廟,卻是我覺得在京都最具「禪味」的地方。

要不是因為丸子屋的一位旅客──福澤同學每次到京都一定會去源光庵,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否則我們應該不會來到這裡吧。

到底是什麼樣的理由可以讓福澤同學每回都造訪此地呢?福澤告訴我們,他每次都刻意花上一天,來源光庵靜靜消磨時光。

基於好奇,馬蘭達和我追隨著福澤的腳步來到源光庵,想找到它定期召喚福澤的魅力,也想看看這間小小的寺廟裡究竟隱藏著些什麼,足以讓人在此待上半天。

不知是否是離開了市區的關係,搭乘巴士抵達源光庵時四周一片寂靜;包含我們在內只有不到十名遊客。進入本堂,有種難得的寧靜,這是我逛了京都不下十間「名寺」後,第一次碰到如此安靜的地方。

刻意來到其中最知名的兩扇具有禪意的大窗(圓形的「悟之窗」代表心的修為、宇宙圓通融合;方形的「迷之窗」則代表生老病死與四苦、八苦等意涵。),因為沒人,我坐在窗邊許久,周遭太過安靜,連自己的呼吸和心跳都能清楚聽見;窗外的庭院乍看之下是靜止的,但時間一長,就會發覺每一秒都有細微的變化,風吹、葉落,生生不息,彷若世間的生老病死、因果輪迴。

說也奇妙,彷彿就在裡外一靜一動之間,我想起許多事,包括過去、未來、我的家人與馬蘭達;也許,一時之間我無法參透人生或宇宙的奧秘,但這許久未曾感受到的寧靜,卻讓旅途中馬不停蹄的心獲得暫時的紓解和休息。也許不是空間的寧靜,而是心靜;靜下心來自然能夠看到更多、想到更多。

也許日本的禪師就是在這片寧靜中,拋開了種種繁雜俗務、虛偽假象,得以看到最真、最無所保留的自己;當人的心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時,才能發現外頭的天空是多麼的遼闊,而人生的悲歡喜樂、生老病死正如同四季交替,週而復始,無法避免,只能平心看待。

從窗外的一角瞥見一片竹林,風吹過時發出「沙沙、沙沙」的聲響,不禁又讓我想起虎尾的竹林,想起過世的外公、外婆,想起那段塵封已久的兒時記憶……

好好聽的竹林聲……,「沙沙、沙沙」地滑進我的心底……,好想好想再多聽一會兒,不知何時,眼淚已悄悄從臉頰滑下,不知是感動還是思念,是難過還是高興,幸好遠處的馬蘭達完全沒有察覺……

就這樣讓眼淚慢慢乾去吧,反正身旁沒人,這一刻就讓我靜靜地獨享吧!我想,福澤同學每次來京都都要到此地一遊的秘密,被我找到了!

 

執著的手工麵包與百年部屋的怪怪老闆 馬蘭達


Hachi Hachi最近成了京都的名店,「怪怪老闆」的照片也在不少日本著名雜誌上曝了光。然而,我第一次去Hachi Hachi時,它其實還沒那麼有名,對丸子來說,Hachi Hachi更是她本來想獨處時最愛的「秘密基地」。

Hachi Hachi
在丸子屋舊址附近,我第一次到丸子屋時,丸子就跟我介紹,附近有家專賣德國手工麵包的咖啡店,有時還會有音樂表演。因此,某天早上我要出門時,剛好遇到丸子屋有個新朋友「修司」從橫濱搭早班車抵達,問起附近哪裡有早餐可吃,我們就一起到這家Hachi Hachi看看。

幸好有修司帶路,要是我自己走的話,應該不可能找得到這家店,因為它完全是在我對「咖啡店」的認知之外。丸子先前指示說:「很簡單,就是前面那條巷子右轉到底」,但放眼望去,全是看起來像民宅的老房子,而且每戶都隱身在大院子之中,靜悄悄地像沒人住似的。

所以,當修司指著最後一間大門緊閉的老房子,跟我說應該就是這裡時,我不太敢相信,但修司堅定地表示,門牌上簡單幾撇、圖畫似的日文,發音就是「Hachi Hachi」,我只好硬著頭皮跟進去。結果,在乾淨的玄關脫了鞋走進去,除了有個像櫃台的地方,這兒還真的「就………………………………………………子」,幸好在榻榻米的一角,我注意到有幾塊麵包擺在木箱上,用昏黃的燈泡照得像藝術品似的。疑惑之中,蓄著短鬍子、酷酷的老闆也從後方的廚房出來點點頭,總算讓我安心地盤腿坐了下來。

我以仰角環視這個據說已有一百年的老房子,歲月在古老的木柱、牆面上留下了痕跡,不知老闆怎麼會想到把麵包直接擺放在牆角的木箱上,但在令人昏昏欲睡的燈泡微光下,竟有種麵包也在那裡放了幾百年、跟空間融為一體的奇異錯覺。

倒是麵包的確出奇地好吃,是德國麵包才有的樸實無華但真材實料的口感,新鮮的穀物與果乾經過咀嚼,散發深遠濃郁的香氣,配上黑咖啡,真是完美!

老房子整片的落地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雪,而且越下越大,白色的雪點紛落在院內不經修整的樹上、草上,最後形成漫天安靜的白;我只記得修司告訴我,日本人英文講不好,主要是因為他們很害羞,其餘的對話,彷彿全被這個老房子所吞沒。在這裡,靜靜地、專注地聽著時鐘滴答滴答走著,看著窗外的落葉緩緩掉下,一切顯得很理所當然。

後來我才知道,最愛到源光庵沉思的福澤,每次花四個小時來回走路到源光庵時,總會在這個地方點杯咖啡,小憩一下,我想,他應該也是因為喜歡這裡無論何時都可讓人感到安心的氣氛吧!

至於被我稱做「怪怪老闆」,幾乎從不多吐出一個字的男人,丸子只說,他很喜歡德國麵包,所以,特別到德國學了這項手藝,就在這棟祖先留下來的房子裡做起麵包來,其他的事,都是個謎。

攝影花絮photography


馬蘭達第一次到Hachi Hachi時,是在飄著雪的寒冬中,而我跟著馬蘭達到那兒時,則已經是四月的初春了;儘管從馬蘭達口中聽到不少傳聞,這次的探訪還是從頭到尾都充滿了驚奇!巷子裡毫不起眼的「店面」根本讓人感受不到這是一家店,它樸素的外表,讓我覺得是間不折不扣的老房子。對!就是這種感覺──一間很久很久的「百年老房」。在鏡頭下,我只想忠實呈現出一座隱沒在京都裡的老房,裡頭有位酷酷的麵包達人與好吃的麵包。

進入室內,麵包的擺設是另一個讓我驚奇的地方,昏黃的燈光下,擺在木箱牆角旁的德國麵包呈現出一種莫名的光輝,完全搭配屋內寂靜、充滿著歷史味的氣氛,這讓我體會到這位麵包達人的巧思與用心。但燈光太暗對拍照又是一個難題,我再度因為不想破壞氣氛而努力提高ISO、把光圈開大,希望能夠以照片充分呈現既是美食又宛若藝術精品般的「牆角麵包」。

窗外的庭院景色亦令我吃驚,屋內的昏暗與庭院的明亮,恰好反映出室內與室外的一靜一動,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兩位先來的客人在窗邊小聲地說話,剎那之間, 好像所有人都與這間老宅融為一體,享受都市裡難得的幽靜午後。

在一片寂靜中,喀擦喀擦的快門聲顯得特別大聲,讓我有些不好意思。

臨走前,雖然有些預感,我還是客氣地問了老闆,看看能不能為他拍幾張照。「不!謝了!」老闆客氣而堅定地拒絕了我,果然,跟我想的一樣,麵包達人非常低調,這是我和這位麵包達人的初體驗。

 

博客來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