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 05:40:30katrinr62lna0

出生活力差 罕見胎兒血回流母體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女童出生時膚色慘白、活力差、合併呼吸微弱異常而轉至北榮加護病房,當時已重度貧血及低血壓與休克,檢查確認為少見的「胎兒母體輸血症」。經低體溫治療,於出生後第 7天成功拔管,持續復健治療後,現在 1歲 10個月的她已能正常呼吸、進食。
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曹珮真表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胎兒的血液倒輸回母體內,當胎兒倒輸回母體血量大、或在短時間內發生,就會危及胎兒或新生兒。懷孕時遭受外力撞擊或受創、多胞胎、臍繞頸、低出生體重等都可能是致病因子。
她指出,若發生急性或嚴重的胎兒母體輸血症候群,可能直接引起心臟驟停、血壓過低導致的失血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多重器官損傷,甚至胎死腹中,一般發生在懷孕第 4、 5個月時,較難以發覺。
曹珮真說,目前證實可成功降低或預防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變的治療方式是低體溫治療,過去 10年臨床試驗已證明,低體溫治療能夠降低 60%的死亡風險以及主要的大腦發育障礙,是醫療先進國家治療新生嬰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變的標準治療方案。
上述女童被送至北榮時,呈現極重度貧血及低血壓與休克狀態,全身血液灌流嚴重不足。因腦部是需要血液灌流支持最重要的器官,在這種狀態下極可能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變,立即安排接受低體溫治療。
透過降溫墊將其體溫持續 72小時維持在 33至 34度後,女童慢慢回復到正常體溫,活力與反應亦漸漸恢復。出生後第 7天成功拔管,整體活力、肌張力與經口進食能力皆於復健治療後逐漸改善,正常呼吸進食,聽力測驗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