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0 17:05:50corner

書架二三事

在《逛書架》這本書端出書市並引發一陣愛書人的閱讀活動經驗交流的興味與迴響之前,「逛書架」這樣的舉動其實早已潛移默化地融形成許多人的生活慣習的一部份;如果你對於書本保有那麼一點興致,初次來到什麼人的家裡造訪,無論他的藏書多或是少,你難免還是要好奇正襟危坐在屋內某一處的那些書本展露什麼樣的個性與風情。

而其實有時不會那麼好意思大剌剌地就站在別人書櫃前端詳了起來,不過眼角總是會不經意(其實是下意識的有意)地瞄向書架上的風景。如果說一間房子的陳設是觀察一個人的個性品味的好依據,書本無疑又是進一步探測人們內心思維或情感關懷的好參考。閱讀的書本能不能等同一個人的品氣也如同一間房子可不可以忠實反映一個人的心境一樣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或者取代這樣過度不精緻的推論,總是這些東西都是成就一個人身心形貌的面向之一,當然也可以是你更熟識一個人的切入點或補充(翻案?)參酌資料才是。

這次回到台北,決定幫書架好好做個順序。九月初搬下台中時,我利用短暫而倉皇的時間隨意地挑選出一些書籍一起帶到台中;隨意設想著哪些書可能隨時都想翻閱,哪些書可以陪我度過某些聊賴的下午,當然還有一些書是「吃飯」的工具(這樣形容好像很不尊敬,其實我是很珍愛它們的),說什麼也得一起帶走的。任意抽取選數的結果,是原本紮實的書本頓時沒有秩序地渙散了起來。

書櫃的陳設沒有一個基本穩定的樣子,住在裡面都會覺得不夠安心。感覺書籍隨時要逃跑,我也只是暫居在這兒幾天而已。我是服膺這樣的感受邏輯的,也揣想書櫃所透露出的訊息是足以讓其他人也察覺出一點什麼。不在家的日子爸爸媽媽還是會為了什麼也不為了什麼來到我的房間(比如說上次的地震把我的麥當勞玩具和扭蛋震倒了幾隻,爸爸會很熱心地將他們一一扶起。他也沒忘記跟我邀功就是了。:P),一個紮實穩定的書櫃或者可以有穩定軍心的作用?女兒還是很在意這個書櫃→房間→家庭,現在只是出去旅行啦,總還是要回來的;你看這麼多書都在這兒心平氣和地端坐著,嗅不出任何一點它們也正在收拾包袱等待主人來把他們一併接走的訊息……

例如家裡二老一前一後經過房門看到我在書架前把書本疏散堆灑落一地緊張兮兮地問你在幹嘛在幹嘛,得到的答案是我在整理歸類而已然後安心地離去。

那天兩位同學幫我搬來了一個簡淨端莊的深木色小茶几;(雖名為寄放,但見到小矮桌陳布在我房內居然可以展現出原本埋沒在一堆生活儀器之下而所未能見的光彩時,我決定讓它長住下來……)擺定桌子之後,兩位讀書人不可避免地重複了到他人家作客的第一步儀式—逛別人的書架。B偵探一般地細心訪查我房內不同方位的兩處書架,研究小說的他敏感地嗅出兩處居然都放了同一本書:Ian Watt的《小說的興起》—唯一本是簡體字版,一本是繁體字版。如同肉食性動物捕獲到獵物一般的精神奕奕,B是客氣卻也是興致高昂地要我讓賢出一本。

我當下陷入一陣錯愕,左右手分拿著兩本書比照端詳,幾乎無法置信居然會犯下這樣的「錯誤」。書的版面設計與包裝固然趣味迥異,但畢竟書名是一字不差的;我不禁在腦海裡同時跑過那些親臨或耳聞的某某老師某某學者或某某作家的說法:書籍的出版如排山倒海一般淹沒書市,在還沒來得及閱讀完自家書架上的藏書之前,又忍不住像蟻工一樣把書本往家裡搬。或者是,多年前翻閱過的一本書,哪天從書架裡在拿出來時,居然又再度擁有第一次閱讀般的全然新意!而這兩種情況都是造成重複購書的理由之一。

固然我也曾經幾度發生過再次翻閱某書時,驚詫地發現自己隨著心情狀態或工整或凌亂的閱讀筆跡;事後卻不記得我曾經這樣致力於該本書的研讀;當下問起我那本書的精神大意,我可能也要支吾不已。不過終究是要知道有著這麼一本書端坐在我的書櫃裡的。重複買書,這怎麼可以是我這種人生都還沒堆積歷練出一點什麼的人做的事呢?

B繼續詢問我要留下哪一個版本,簡體版還是繁體版;我望著一種雅緻一種俐落的封面設計,未翻書之前書本的設計風格已經是教我目光不能轉移的第一個誘因。我喃喃地問著哪一個版本翻譯得比較好呀……B的回答像一陣風一樣不著痕跡地飄過耳際,而當下我只忙著在心中跟自己展開一段理性對話:兩本都很味道、都很想要→書當要盡其所用,書本的價值不只在擁有而在閱讀的過程和結果→一個人在不是有意而是失誤的狀況下擁有兩本同樣的書不是一件應該太高興的事情……。

空出的一格書位很快的又會被某位新房客進駐,而經歷過書籍滿溢書架遭遇的我其實更擔心的永遠是空間的有限對照書籍存量的無限可能這一類的問題。這樣想想很快就釋懷了,書籍的離去也沒那麼好悼念才是。

誰曉得幾年後會不會Ian Watt的《小說的興起》「三世」又再次出現在我的書架風景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