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4 13:27:15Joe

導讀文章:我是誰

導讀文章:我是誰

 壹、               文章出處與作者簡介 

 傅佩榮先生,39年次,上海人,輔大哲學系、臺大哲學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

 〈我是誰〉一文摘自於傅佩榮先生的一本書《最後一張王牌》,198910月由洪建全基金會出版。本書是傅先生在洪建全基金會文經學苑裡『豐富人生』系列講座的演講,主題有四:人生的悲劇與喜劇、人生是荒謬的嗎、尋找真正的信仰與最後一章王牌,以及問答篇。這些是傅先生多年人生閱歷的思想心得,經過潤飾後結集成《最後一張王牌》問世。當書成集時,傅先生人在西德做研究。

 本書我極力推薦給想要探討人生哲學入門的朋友,它從一個問題開始:我們的人生要求什麼?如何才不虛度此生?要怎麼做才能讓人生更有價值?所有的答案來自恰當的瞭解,傅先生把人生喻為牌局,除了他常陪母親打牌,更重要的事,他肯定人人手中都有一副牌,拿到好牌爛牌都沒關係,重點是要把手中的牌打得漂亮。以此之故,『牌』雖不可選,但是成功的因素卻來自於「自己」。打牌的過程中或許經險萬分,唯有真正認識自己、進而充實自己、不斷的超越自己,手上的王牌自然會多起來。

 傅先生認為,他人與自我所共成的世界比萬花筒還複雜多變,窮達順逆難以預料,恩怨離合更是無常,個人若能矢志於生存、奮鬥、信仰及創造,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然而人生中的王牌如何求得,每個人都可以當下自求,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導讀要為朋友介紹的重點---我是誰?我手中有什麼王牌?怎麼找?再回到自身,以誠敬之心,體認環境,以決心與堅強的意志面對與解決.

 本書共分四章:

第一章,    人生的悲劇與喜劇

1、生命的原始要求:自我肯定要整體和諧、自我的能力與限制、和諧的內在困境。

2、悲劇不可避免嗎:以希臘悲劇為典型、面對共同的命運、憐憫與恐懼

3、喜劇如何可能:快樂結局之幻滅、道家的秘訣、適性與逍遙

4、人生問題的定位:我能夠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願意做什麼

第二章,    人生是荒謬的嗎

1、現代人的孤立處境:超越界的退隱、自然界的疏離、社會與他人的張力

2、存在主義的傷痛:從虛無到荒謬、西齊弗(薛西弗斯)神話、反抗與自由

3、儒家的思考線索:從事實到價值、人性向善論、道德如何化解荒謬

4、洞察人性與超越荒謬:存在即是存在的更多、有多少力量即有多少愛、重新開展自我的向度

第三章,    尋找真正的信仰

1、信與不信之間:信仰混淆的時代、為什要有信仰、存在與價值之根基

2、誰的信仰是真的:獨特的辨認、全盤的付託、普遍的傳揚

3、認識宗教的究境:教義.儀式.規範.合理表達、從行善到解脫、密契的合一經驗

4、感受與實踐:善處孤獨的個人、充滿辯證的歷程、走向終極的關懷

第四章,    最後一張王牌

1、我對人生厭煩嗎:無根的族群、人我的隔閡、為何逃避自我

2、我在哪裡:生存領域與物理空間、生活世界與心理空間、生命的中心與重心

3、我是誰:界線狀況的壓力、自由想像的方法、掌握一張王牌

4、我要去哪裡:了解一切即寬容一切、接受命運與超越命運、誰的未來是夢呢

 本書篇章雖多,就一開始我所介紹的,因是演講稿,所以都是口語化,將艱澀的哲學術語轉化為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詞語,簡明易懂。我們雖只擷取其中一章的一篇,我想,透過前文的簡介,朋友們不難瞭解,本書的重點與探討的旨要,本書的哲學意是非常豐富的。我們會安排這一篇文章,是在一連串的生命思考後的出發起點,這裡也要與同好介紹現象學的方法論,從中找到我們手上的王牌,進而突破困境、面對人生。

 貳、               文本---我是誰

 前言 

做為一個人,我們的一生或許有許多很好的安排,讓我們的心靈可以無限延伸,但是,從生存到生活,最重要的還是生命的重心,尋找這個重心是要向自我的內在去尋找:「我身為一個人,我對自己能不能夠肯定?」,而肯定的方法又來自認識我自己。

有沒有人不認識自己?或許你知道自己的身高、體重、血型、膚色、考試成績與現在的地位、角色,知道這些就是認識自己了嗎?莊周夢見蝴蝶。對自己題出一個問題:「到底蝴蝶是我,還是我是蝴蝶?」人對自己是誰還不見得有把握。耶穌也曾向他的門徒問:「我是誰?」他要學生肯定他們面前徹個人到底是誰,答案是「你是上帝的兒子」

 

界線壓力

 

第一,人要願意去面對自己。這種『願意』有時後常常是被逼迫的,人常被逼得非去面對自己,因為,在正常的軌道上的日子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沒有人會去想其他問題;但是人生常遇到意外,例如:原本好好的工作卻面臨失業。如此一來非要去面對自己,這也是所謂的「界線狀況」。

第二,界限狀況所指有三點:1.生理上的;2.心理上的;3.精神上的。

1、生理上的界限:指自然的的生命,我們的身體。最明顯的界限是「生病」、「受傷」與「死 亡」。平常沒事人不會去想病況的壓力,有時候,遇到身體的痛苦才讓人驚覺自己原來是如此的脆弱與知道生命所帶來的警訊。一個有智慧的人不需要碰到界限才知道反省,從他人的遭遇就可以惕厲自己。

2、心理上的界限:在日常生活中人都有自己的原則,覺得自己還不壞,然而,當界限來臨時,就不見得守得住倫理道德……等原則了。例如:沒看書卻要期末考,心理想作弊;號稱自己人格無價,卻可以因為高價把自己出賣。這就是心理出現了矛頓。因此孔子說:「造次比於是,顛沛流離必於是」,是多麼高的目標,因此,人的心理上是有脆弱的時候。

3、精神上的界限:一個人的精神,基本上是建立在對自己的肯定、期許以及本身的道德實踐上,構成一個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有時我們發現似乎不是這樣。例如:「善惡有報」這件事,從小我們相信,好人有好報,我要當好人。越是年長,發現報應之說不怎麼有規則。佛教說,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基督宗教說:有最後的審判;儒家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沒有報應之說,也不要想報應之事。也就是說,自己去找一個安心的方法,有智慧的人不是因為獎賞而去做什麼,因此不太看重報應與否;但是大多數的云云眾生還是要一個規則讓他有得遵循才行。

第三,所有的界限都在讓你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基礎,也是認識自己的重要機會,遇到界限處境,有可能天地萬物都失去了意義,當所有的一切都在動搖的時候,你面對的還是只有你自己,你必需問:「我是誰?」

 

自由想像的方法

 

如何知道「我是誰」?

以自由想像的方法來做。將自己的一切列出一張表,然後從裡面去問:

1、你「所是」是什麼?

2、「我有的」與「我所是」的如何連結? 

3、如果把這項拿掉我還是我嗎?

最後你將發現,有幾個條件是不能去掉的,若去掉了,我就不是我了。

(操作方法如附表)

 

掌握一張王牌

 

找到王牌有什麼用呢?

首先,人活在世上遇到以下三種問題的情況

一、出現一個問題了,我該如何解決?你要有特定的朋友或能力。因此需要結緣、惜緣、隨緣。

二、我遇到一個與「人」有關的問題,也就是人事問題。以誠來解決。當你要解決人的問題時,記得,彼此都是主體,在互為主體時,誠懇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不誠無物」,去掉了誠懇,其他就全是虛偽的了。

三、自我的問題。如果,「事情」是問題,「他人」是主體,那麼「自我」就是一個奧秘,這個「奧秘我」如何去跟它一起生活?答案是:尋其心安與不斷的奮鬥。也就是「不斷的奮鬥、上進、開展,我才能心安。」因此請你自問:「你碰到問題,碰到任何情況,你憑什麼?」

人活在世上,要經常問「憑什麼?」遇到考驗、困難,我憑什渡過?憑:朋友、師長、家人與能力。我與人交往又憑藉了什麼?憑:誠懇。我自己遇道自我的困頓了,憑藉什麼去釐清?憑:自我的瞭解與此生要完成什麼。

透過自由想像你已經找出自己的王牌,遇到困境就要把它打出來。(每一斷年鈴你的王牌可能不同,例如:中年人有地位,年輕人較少有地位)

 

結論問到「我是誰」,就是在界限狀況的壓力下,運用自由想像法,掌握到自己的王牌。

 

參、               問題探討

一、    聰明與智慧的差別?

二、    為什要看清一切?

三、    要怎麼做才能正確的且客觀的認識自我概念?

四、    如果主管對你有成見該如何化解?

五、    人一定要求上進嗎?落後別人當個老二哲學有什不好?

六、    自我是不是因為別人存在才顯現?

七、    如何讓自己的想法與實際情況沒有差距?

八、    當一個人懷才不遇時是不是要認命隨緣?

九、    如何保有自我又過著暢意的人生(不亢不卑的活著)

十、    人在什麼時後可以沒有自我?還是一定要有自我? 

 

補充一:「界限狀況」說來自雅士培,他認為人的界限狀況有三,身體界限、心理界限與靈魂界限。

1、身體界限:一般人到了身體出狀況了才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例如重病者。而所謂的意義是指: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與實現自我的過程。

2、心理界限:自我認知的能力界限。例如:平常自己是正人君子,一遇到利益或困難,平常的原則、理念便動搖了。有時自己也難以理解怎麼會這樣。

3、靈魂界限:靈魂代表著精神,它關係著「意義」的問題。人生有沒有意義不是心理問題,榮格曾說:「到我這裡來治療心理疾病的,大多是上層社會的人。他們身體健康,心理正常,但是並不快樂。」也就是說此問題不在 Body,也不是Mind,而是SoulSpirit

 

補充二:在此我要補充說明,「自由想像」的方法來自胡賽爾的現象學。他的思想有三個概念:描述法、自由想象法與地平線(視域)。

1、描述法:要分辨一個事物,先作一客觀的描寫,把描寫的對象直接凸顯出來,旁邊的事物暫時存而不論,再搭配自由想像法。

2、自由想像法:現象學的目的在讓人知道一樣東西的本質,如果要掌握此本質,需要先把我們可以掌握的所有現象寫下來。當其中一個條件不存在時,他就不在是他了。例如,人有四肢……等等東西,如果人少了手還是人嗎?通常這些東西會與一個人內心的價值觀有關,而不是與外在有關。因此把外在的條件去掉後,內在的特質才會突顯出來,這種現象學的思考過程,就是認識本質而不要迷惑於外在。(如何做,請見下表實際操作)

3、地平線:地平線Horizon,又叫視野或視域,就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世界。例如:我們看到遠處有樣東西,一定要走近它才會知道它是什麼,也就是走到一個臨界點我們才真的知道。而人的認知也是如此,有人與他人相處數十年,有一天才知道此人原來是這種人,也就是你認識到他的本質(真面目)

如果我們還可以打破四種假相(種族、洞穴、市場與劇場),那就太棒了

 

上一篇:抑鬱難解→談突破

下一篇: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