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25 02:37:39甘 & e & 作

【電影】綠巨人浩克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麼一篇報導,說《綠巨人浩克》早在十年前就想搬上大螢幕,可惜沒導演敢接或有興趣﹔直到李安導了《臥虎藏龍》後,環球製片找上他,於是《綠巨人浩克》電影版終於在今年暑假登場亮相。



進電影院之前,心裡其實已從一開始的期待轉變成忐忑,因為看到網路上的評語非常極端,更有人說整部片的前半段非常無聊,只有最後三十分鐘的一段值得拍手叫好而已。真是小丸子。後來事實只證明了那個人,是美國人﹔而且是看浩克漫畫和電視影集長大的美國人。

不得不承認影片前三分之一的部份,李安把戲院裡的人整得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當你抱著看特效的熱情一屁股選好位子坐下去後發現,除了畫面的剪接甚為別具用意地奇巧外,影片竟然帶有孩提時期bed-time story的影子——慢調得具有催眠的妙效。然而事實上,我覺得李安是用心良苦哪!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看過原著漫畫或電視影集,也不是每個人都早已了解故事的始末。浩克漫畫是個地域性的作品﹔除非從小在美國長大或是生活在某些地方如馬來西亞,曾因電視的播放而對浩克的故事和角色有了解或印象外,我想其他地方鮮少有人知道浩克這傢伙,更遑論可以將浩克奇特的遭遇完整地講述一遍。

然而電影,或說好萊塢電影,卻是全球性的。也因為這點,故事即使經過改編,總還得把浩克之所以產生的由來解釋一番吧。所以我說,那個人是美國人,故事對他而言已經熟爛透頂﹔或許,他只想看特效刺激的畫面,於是也不怎麼理睬導演藉由影片傳達某些訊息的苦心。

而除了有解釋的意圖外,我以為那三分之一的部份還可以是一種醞釀——對浩克人生巨大轉變的爆發,以及對浩克本身、其女友貝蒂、浩克顛狂的老爸在情感掙扎衝突上的醞釀。內心情感一直都是李安最感興趣也最擅長的戲路﹔即便是《綠巨人浩克》這種參雜電腦特效為基底的科幻片,他還是選擇從人性最柔弱的一面下手切入。



好吧,不描述故事,來說說幾個激發感觸的地方。

憤怒——自由——力量——愛

即使『浩克』是一個因為一次實驗意外而突變的巨人,但若缺少某一種人性元素的刺激,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平凡庸碌的科學家而已﹔而那個致命的元素就是,憤怒。

憤怒,很容易使我們失去某些珍貴的東西﹔例如人和人之間的感情,經常會因憤怒而起的口角或肢體衝突而被削減或破壞殆盡。又例如,憤怒也使得我們不知不覺地收起原本良善的面貌,取而代之以醜陋、扭曲、火焰熊熊的臉——就跟浩克一樣——變成了一隻令人恐懼的怪物。”I don’t think you’d like me when I’m angry” ,浩克總是如此警告那些想欺負他的人。又或者說,浩克是憤怒的代名詞﹔綠色的肌膚代表了赤焰的憤怒,突變後的巨大體型表達了憤怒的重量。

那,到底什麼東西能夠化解憤怒呢﹖看來很難不回到故事裡談這東西。

當浩克被軍方追得累得跟狗一樣沒時間喘息時,貝蒂從舊金山浪漫的斜坡道迎風走向他。怪物般巨大的浩克看見貝蒂,原本狂怒的眼神瞬間變得溫柔,緊繃的肩膀也鬆垂了,全身怒張暴露的血脈像看見路人的松鼠似的全隱藏起來,最後慢慢地縮小縮小再縮小,回復到正常的人類形態。“You find me……” ,浩克疲憊地望著貝蒂說,跟著軟趴趴地倒在貝蒂的身上,像個孩子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裡。

如果沒有貝蒂對浩克的愛,浩克的憤怒恐怕就抓不著機會消退了。但是,困難的又豈止是浩克的憤怒﹖愛和慈悲雖然美麗,卻也有如瑤池金母的仙桃那般難覓啊!更何況面對的是一個發顛的人﹖!

可發顛的,又豈止浩克一個﹖

浩克的老爸也是個科學家,畢身追求的是一種連上帝都無法給予和控制的自由和力量。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剛開始並不容易體會得了,且尼克諾特望著變形後的浩克的眼神和表情,直讓人以為他憐憫著自己的兒子、悔恨著當年的所作所為。可在最後一場父子對白的戲裡頭,尼克諾特頹然地跌坐椅子上,揮舞著被拷著鎖鏈的雙手雙腳那一幕,霎時將自由和力量之間的牽扯給扯了出來,宛如一計當頭棒喝。

人,某方面的不自由,可以說完全來自於軀體的限制。比如孩童時期的未發育完整,我們雖然可以盡情地跳,卻不見得觸摸得到菩提樹上的葉片﹔相反地,當發育過了,老了,我們也許親聞得到葉尖上的芳香,卻再也跳不起來。浩克的老爸追求的便是浩克變形後能夠一跳千里的那股脫制於軀體的力量﹔擁有這個強大的力量,就等於擁有了行動上隨心所欲的自由。



話說回來。電影版的浩克之所以倍受稱讚的原因之一,是李安捨棄了電視影集裡健美猛男飾演浩克的手法,轉而利用電腦科技,塑造出一個幾乎和原著漫畫裡所描繪的一模一樣的浩克﹔更教人驚奇的是,它逼真,毫不做作。這不由自主地讓我想起《防彈武僧》裡頭一些像似玩家家酒的特效場景。由此可見得李安要求影片完美的用心﹔就連電腦浩克受傷哀愁的眼神,都真實得教人感到鼻酸。

而除了老牌演員尼克諾特的演技不需質疑外,美麗女星珍妮佛康納莉的表現也頗為驚人。

李安曾在接受“LA Times” 訪問時說﹕『要把寫實的情感表達融入幻想世界的架構裡,不止對演員,就連對我而言都是困難的』。

劇中珍妮佛康納莉必須面對空無的景象,想像浩克就站在面前和其他變形的動物搏鬥,內心其實恐懼得想開車逃跑,卻又在轉動鑰匙的瞬間改變心意。而這其中的掙扎,遠比那些駕著戰鬥機在沙漠裡或是街道上射殺浩克的一群來得困難許多。

另外,浩克變身的過程,是此片最受關注的焦點,也是李安和片商視為最高機密的一環,更是觀眾共同引領企盼的﹔可惜的是,文字極不容易把變身過程的精彩,以及浩克跳躍時那股天搖地動的震撼給表現出來。




很難相信在一片笑聲和沉默中播完的影片,最後竟然得到觀眾如雷的掌聲﹔很像西方人看完歌劇或聽完音樂會,全場起立鼓掌致敬的畫面。沒錯,我覺得李安這部浩克拍得非常成功,雖然歸類為科幻片,卻還隱藏著發人省思的含意﹔不光賣李安和原著漫畫的知名度,也不光賣電腦特效,賣的還有整部影片呈現出不同以往或現今『暑假電影』所缺乏的深度。

讓我們也來起立拍個手吧。



*** 原文于六月份發表在 http://www.for-to.com/for2pg1.htm “LIVE” 之“電影推薦”


圖片來源﹕
http://movies.go.com/movies/H/hulkthe_2001/


甘 7/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