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9 03:28:11小段
《不如留低我》
最近台灣地震,死了兩個人,忽然想起了《唐山》中那廿四萬亡魂。然後又想到正正兩年前那個南亞海嘯,受難者中有香港人。還有聽見身邊一些同學朋友的親人離世的消息,乃至三星期前,一個曾經熟悉的校長也猝然長辭。一個一個一個……突然發現,原來「死」,真的這麼近。
我不是想說珍惜,因為珍惜是必要的也是知易行難的。讀了好些年書,學過「仁義禮智」大道理,到頭來還不及抱一抱吻一吻你父母再說一句「我愛你」來得直接有效。「發乎情止乎禮」,對不起你不是活在三千年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你很「潮」對不對?那拜託表達感情時就不要那麼婆媽那麼「娘」。
而當聽著古巨基在唱「最心痛是,愛得太遲」,還有陳奕迅「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的那一刻我在想:「既然有些東西是必然發生的,力歇聲嘶呼天搶地又能怎樣?」你恨你沒有珍惜,你後悔你錯過了,是的你只是教曉了自己一個叫「恨錯難返」的詞語,但你改變不了甚麼。「既來之則安之」自然沒說的容易,但事已至此,除了接受你別無他法。
對於失望對於悲痛,很多人說要懂得承受,我卻很討厭。因為承受聽來總是那麼重,而且有點半逃避的感覺。我總覺得,是應該去「接受」而不是去「承受」。說「承受」,是單向的:你只是把問題勉強擋下來,心有不甘;「接受」呢,卻是雙向:你會心平氣和,安靜下來了解情況,再為將來重新開始。你想擁有,就應該學懂接受失去;你怕愛得太遲,除了學懂珍惜,也要有接受錯失的預算。接受接受,「接」了一句自然是要「受」的了。一次心碎你便受不了?那一生中成千上萬次的失去你要怎捱?可別想一躍而下便算。「命好」讓你上A1,明早一過後天一來,誰在意?啊!還是有的!就是因你而心碎、而被迫著去接受的人。但他們不會輕言放棄,否則人類早就絕了種。
那次談起,原來不經不覺間,自己已來到身邊的親人會隨時離開的年紀。生命就是那麼脆弱那麼快,要怎算好?晚上看了一個故事,是一個準備就義的烈士寫給妻子的信。信裡頭有一段話:
「如果上天可以給我選擇誰先死去,我會選擇你先死去。
因為我不忍心看見你孤單的一個。
這種死別的苦,寧願由我去承受。」
看了不由分說播起了《不如留低我》。沒錯,「接受」真的很難,甚至要窮一生去學。但當對方是你愛的人,情人也好親人也好,你會寧願自己去接受,還是「他」去接受?沒有原因,只要你愛「他」。特別,當你看過這麼多年的A1頭版,你就更明白。
接受,不是每個人也可以。
我不是想說珍惜,因為珍惜是必要的也是知易行難的。讀了好些年書,學過「仁義禮智」大道理,到頭來還不及抱一抱吻一吻你父母再說一句「我愛你」來得直接有效。「發乎情止乎禮」,對不起你不是活在三千年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你很「潮」對不對?那拜託表達感情時就不要那麼婆媽那麼「娘」。
而當聽著古巨基在唱「最心痛是,愛得太遲」,還有陳奕迅「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的那一刻我在想:「既然有些東西是必然發生的,力歇聲嘶呼天搶地又能怎樣?」你恨你沒有珍惜,你後悔你錯過了,是的你只是教曉了自己一個叫「恨錯難返」的詞語,但你改變不了甚麼。「既來之則安之」自然沒說的容易,但事已至此,除了接受你別無他法。
對於失望對於悲痛,很多人說要懂得承受,我卻很討厭。因為承受聽來總是那麼重,而且有點半逃避的感覺。我總覺得,是應該去「接受」而不是去「承受」。說「承受」,是單向的:你只是把問題勉強擋下來,心有不甘;「接受」呢,卻是雙向:你會心平氣和,安靜下來了解情況,再為將來重新開始。你想擁有,就應該學懂接受失去;你怕愛得太遲,除了學懂珍惜,也要有接受錯失的預算。接受接受,「接」了一句自然是要「受」的了。一次心碎你便受不了?那一生中成千上萬次的失去你要怎捱?可別想一躍而下便算。「命好」讓你上A1,明早一過後天一來,誰在意?啊!還是有的!就是因你而心碎、而被迫著去接受的人。但他們不會輕言放棄,否則人類早就絕了種。
那次談起,原來不經不覺間,自己已來到身邊的親人會隨時離開的年紀。生命就是那麼脆弱那麼快,要怎算好?晚上看了一個故事,是一個準備就義的烈士寫給妻子的信。信裡頭有一段話:
「如果上天可以給我選擇誰先死去,我會選擇你先死去。
因為我不忍心看見你孤單的一個。
這種死別的苦,寧願由我去承受。」
看了不由分說播起了《不如留低我》。沒錯,「接受」真的很難,甚至要窮一生去學。但當對方是你愛的人,情人也好親人也好,你會寧願自己去接受,還是「他」去接受?沒有原因,只要你愛「他」。特別,當你看過這麼多年的A1頭版,你就更明白。
接受,不是每個人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