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8 15:21:56魷魚絲

淺談憲法的執行性

有關憲法的執行性,就規範性憲法而言,由於國家政治權力會根據憲法規定來運作,所以此部憲法透過層層的規範體系,是可以被執行於實際社會中。但名義性憲法實際上並未完全運用在實際政治上(如一般由西歐移植欠缺現實性的亞非等落後國家的憲法),字義性憲法又係為鞏固現實掌權者的支配性地位而按其原狀加以形式化的憲法(例如拿破崙三世的憲法),故此二種憲法不管是否具有實質意義的內涵(基於憲政主義要求而形成的法規範體系),其雖擁有形式意義的外在(以國家根本法的型態制定公布的成文憲法或憲法典),但並無法如同規範性憲法被真正執行於實際社會中。所以名義性憲法和字義性憲法本身即是侷限而非萬能的,例如目前阿富汗憲法雖然公布,但很多人質疑他並無法解決阿富汗目前的局勢(參見2003.11.05中時電子報)。所以,如果一部憲法只是一味的移植歐美憲法而欠缺現實性,則將淪為名義性憲法而完全無法運用在實際政治上。

至於規範性憲法雖具可執行性,但是否就是萬能的,是否所有領域都必須受規範性憲法所框限,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憲法具有包容性、最高性、政治性、固定性、無制裁性等本質,根據凱爾遜(Hans Kelsen, 1881-1973)的法律位階理論可知,法律體系可依其效力高低與適用範圍的大小,形成完整的位階構造,而此構造的效力高低順序為:基本規範→一般規範→個別規範。基本規範可謂為一種自然法概念,是一種政治上與事實上的力,具超規範的性質,位階最高,並賦予憲法法源依據。憲法則是所有規範中的規範,具原始規範的性質。據此又創設諸如法律、命令等一般規範,一般規範又制約諸如法院判決、行政處分、契約行為等個別規範,並將之執行於實際社會中。因此,不論是個人與國家間的一般關係或特殊關係(例如公法上的特別關係),抑是私人間或私人與法人間的關係(例如基本權第三者效力或國家保護義務功能),均受憲法體系層級構造所規範與執行。
  
如自此觀點來看,不管是政治問題、行政裁量、立法自由形成範圍、公法上的特別關係(即傳統上的特別權力關係)、大學自治、私法自治、地方自治等等,都受規範性憲法效力所及,即便憲法本身不具制裁性,但透過層層合憲合法之規範位階層級構造,亦可因最底層的個別規範予以執行。倘若個別規範(例如契約行為或行政處分)有違法違憲情事發生,亦可因一般規範(例如法律或命令)的制裁規定,使權利得以透過司法體系獲得救濟。因此,憲法之下所有公私法領域均為規範性憲法所框限,都是可以被執行的。
  
另外,為確保憲法的執行性,有所謂憲法保障之概念。德國學者耶律涅克(Georg Jellinek)就認為,憲法保障包含了政治性、法律性與社會性等保障,政治性保障即透過分權制衡原則、國會制度及依法行政原則、國民參政權及權利救濟權等來保障憲法的規範性,法律性保障則透過司法審判、違憲審查等機制以保障憲法的規範性,社會性保障即是透過公民社會各項表現自由所形塑的社會力對國家違法違憲行為加以監督以保障憲法的規範性。此外,國家的緊急權及人民的抵抗權亦可視為憲法的保障,所以此二權的行使均有界限,否則將導致憲法的毀棄。

有關抵抗權或公民不服從的概念,不論是在一二一五年英國的大憲章、一七七六年美國的獨立宣言、一七八九年法國的人權宣言,都予以承認。根據洛克所主張的社會契約論的觀點,人類在自然世界除了自由平等外,尚有兩個權利:一是各人在自然法的範圍內得任意採用自己認為適當的方法以保護自己及別人,二是各人得處罰侵犯自然法的人。各人在國家成立後,須將這兩種權利委託於國家。各人拋棄此二權利的目的,乃是希望自己的生命、自由和財產能夠得到更美滿的保障,國家的權力絕不可越出公共利益的範圍外,政府當局須利用各種設施以補救自然界的缺點,所以國家權力是有限的,亦即國家權力的行使只可限於保障和平及增進公益。萬一立法部門或行政部門蹂躪人民的權利,人民可出來革命。蓋以暴力侵害人民權利者,乃無異將之放在自然世界中,故此時一切權利均歸消滅,各人回歸自然世界,得講求自力救濟尋求自衛。至於是否違反人民信託之判斷權,應屬人民所有。只要政府不服從人民的判斷,人民可脫離國家生活,回到自然世界,採取一種妥善的方法反抗他們。

如執此論點觀之,政府執行公權力因濫用權力而破壞憲政主義的憲法時,國民即可以自己的力量拒絕服從,並起而抵抗,以求憲法秩序的回復,故不論是抵抗權或公民不服從的概念,均可謂是一種憲法保障的概念,係在對抗違法違憲的公權力行為,因而其行使前提必須合乎憲法,必待一切法律救濟手段均無法有效達成目的始得為之,故其亦為重建憲法秩序之最後手段,以確保憲法的執行性。




陳怡如 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