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6 00:18:18J
[讀書] 原來抗拒的是規矩
那天,正進行防災演習。
一群同事圍著消防人員,學著如何使用緩降設備逃生。
四樓的姐姐遠遠跑來,手裡拿著一本厚厚鮮黃皮面的書,《讀者時代》。
姐姐上氣不接下氣,無視於周遭喧雜紛亂的情境,嚷嚷著要我看幾個好句子。
於是,她翻找著,並且高聲朗出:
《事物的核心》小說中,蘭克神父最終對露易絲說:「教會什麼規矩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一個人心裡想的是什麼。」──為求簡便,我們先大不諱的把歐洲人的基督教斷開成兩種:一是封閉性的單純宗教,我們可以《新約》,尤其是四福音書為代表,揭示了人與上帝之間甜美而且簡明隸屬關係,上帝彰顯真理,教會負責頒佈規矩,人順從如此清晰的指引,自會馬上找到終極的意義和救贖,在這個用儀式,經書、禱詞以及抽象教義所圈起來的隔絕小世界中,事實上不會有具思維意義的真正迷惑,迷惑只是一種實踐能力不足的迷途而已,也不會有具反省意義的真正失敗,失敗只意味著個人的軟弱和墮落而已,這也正是蘭克神父所說那個「教會知道一切規矩」的明白世界。
她說,我一定對這段文字很有感覺。
是的,我是的。
簡單來說,《讀者時代》是一本唐諾(謝材俊)的讀書筆記,而上面那段話,是出自於其中一篇「我所知道最溫柔的煉獄-談葛林的《事物的核心》」。
我在第一句話裡,就突然找到了一直以來所深深困惑的問題核心。
找到答案的心情,真是既激動又雀躍。
終於明白,為什麼跟宗教之間,總是存在著一段既親又遠的距離。
雖然我從小跟著大人拿香拜拜,回到婆家,也去教會禮拜禱告。
我上過教堂、去過禪修,卻一直一直的,跟宗教之間,始終維持一種疏離的關係,無法體會,在禱告時的淚流滿面,或者打坐時的屏氣凝神,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召?
我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想是太鐵齒無法相信(雖然眾人一致的說法是,不要管相不相信,就去信就是了)不能入戲,或是自己沒有慧根悟性不能參透玄機。
不過幸好,這輩子還沒有遇到什麼活不下去,非得依靠宗教的力量而重新站起來的情況,所以至今還是無神論者。
還要特別強調至今的原因是,沒有把握那一天會不會突然改變了信念。
然後,這句話:
「教會什麼規矩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一個人心裡想的是什麼。」
彷彿醍醐灌頂,真相大白。
《讀者時代》/ 唐 諾 / 時報出版 / 民92
一群同事圍著消防人員,學著如何使用緩降設備逃生。
四樓的姐姐遠遠跑來,手裡拿著一本厚厚鮮黃皮面的書,《讀者時代》。
姐姐上氣不接下氣,無視於周遭喧雜紛亂的情境,嚷嚷著要我看幾個好句子。
於是,她翻找著,並且高聲朗出:
《事物的核心》小說中,蘭克神父最終對露易絲說:「教會什麼規矩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一個人心裡想的是什麼。」──為求簡便,我們先大不諱的把歐洲人的基督教斷開成兩種:一是封閉性的單純宗教,我們可以《新約》,尤其是四福音書為代表,揭示了人與上帝之間甜美而且簡明隸屬關係,上帝彰顯真理,教會負責頒佈規矩,人順從如此清晰的指引,自會馬上找到終極的意義和救贖,在這個用儀式,經書、禱詞以及抽象教義所圈起來的隔絕小世界中,事實上不會有具思維意義的真正迷惑,迷惑只是一種實踐能力不足的迷途而已,也不會有具反省意義的真正失敗,失敗只意味著個人的軟弱和墮落而已,這也正是蘭克神父所說那個「教會知道一切規矩」的明白世界。
她說,我一定對這段文字很有感覺。
是的,我是的。
簡單來說,《讀者時代》是一本唐諾(謝材俊)的讀書筆記,而上面那段話,是出自於其中一篇「我所知道最溫柔的煉獄-談葛林的《事物的核心》」。
我在第一句話裡,就突然找到了一直以來所深深困惑的問題核心。
找到答案的心情,真是既激動又雀躍。
終於明白,為什麼跟宗教之間,總是存在著一段既親又遠的距離。
雖然我從小跟著大人拿香拜拜,回到婆家,也去教會禮拜禱告。
我上過教堂、去過禪修,卻一直一直的,跟宗教之間,始終維持一種疏離的關係,無法體會,在禱告時的淚流滿面,或者打坐時的屏氣凝神,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召?
我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問題。
想是太鐵齒無法相信(雖然眾人一致的說法是,不要管相不相信,就去信就是了)不能入戲,或是自己沒有慧根悟性不能參透玄機。
不過幸好,這輩子還沒有遇到什麼活不下去,非得依靠宗教的力量而重新站起來的情況,所以至今還是無神論者。
還要特別強調至今的原因是,沒有把握那一天會不會突然改變了信念。
然後,這句話:
「教會什麼規矩都知道,就是不知道一個人心裡想的是什麼。」
彷彿醍醐灌頂,真相大白。
《讀者時代》/ 唐 諾 / 時報出版 / 民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