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0 12:52:58波可派&波可比

雙十國慶

早上起來時,一直聽到飛機的聲響

國家的慶典,不知道會有什麼活動

最常見的是煙火

就一如往常一樣,記得小時候在竹東

大部分的客家人在這一天

會準備很多食物請親戚或朋友到家裡一同用晚餐

每一個地區都會在固定的地方放煙火

事後大家又回到家

歷史的回顧

或許就像小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

是我但又有一點不同

西元一九一一年到現在二零零八年

已過了九十七年

再過三年便是中華民國100歲的生日





感覺很微妙


很慶幸是台灣人


那接下來的部份是在下

在網路上複製的一些資料

避免孤陋寡聞

若有資訊錯誤還請各位詳加指教

那麼我們就回溯歷史吧







中華民國國旗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滿清統治中國以後,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對漢民族施用種種慘酷的壓迫;
到了清末政府腐敗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財,人民的生活已到窮途末路了。
加上帝國主義不斷向中國做經濟、文化侵略,中華民族受到這種侵略辱,
不僅人民無以聊生,連國家也面臨覆滅的命運。國父孫中山先生看到這種情形,
知道民族已經面臨存亡的關頭,如果不推翻滿清政府,便無法拯救中國。
於是便集合許多同志進行革命工作。國父決心革命的時候,年紀才二十歲。
當時他是以學堂做為鼓吹革命的根據點,並且利用行醫看病的機會,
向外一步一步擴展,吸收同志。

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時,國父組織興中會,革命組織才成立。
從那時候起,轟轟烈烈的革命行動才一次一次的展開來。
國父發動的革命前後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
犧牲也最慘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華民國的一役則是
國父領導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國父所領導的十一次革命如下:

第一次革命:西元一八九五年的廣州之役,陸浩東被捕殉難。
第二次革命:西元一九00年的廣東惠州之役,史監如被捕犧牲。
第三次革命:西元一九0七年四月十一日的廣東潮州黃崗之役。
第四次革命:同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惠州七女湖之役。
第五次革命:同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欽州防城之役。
第六次革命:同年十月二十六日的廣西鎮南關之役。
第七次革命:西元一九0八年欽廉之役。
第八次革命:同年三月的河口之役。
第九次革命:西元一九一0年一月的廣州新軍之役。
第十次革命:西元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黃花崗之役,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
第十一次革命:西元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推翻滿清政府。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駐軍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熊秉坤首先發難。接著各營也相繼響應,
革命軍氣勢如虹,銳不可檔。武漢三鎮首先光復,各省也紛紛光復。
清廷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宣佈退位。三千多年的君主政體,至此終於結束。

武昌起義是在農曆八月十九日,以陽曆推算起來,正是十月十日。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特殊而且值得紀念的日子。
因此政府特別訂定這一天為「國慶日」,也稱為「雙十節」。


※ 慶祝活動

在雙十節當天,全國各界都歡欣的慶祝國慶日,總統府廣場前會舉辦升旗典禮,
並且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會有遊行及表演隊伍。在中正紀念堂會有一連串的民俗技藝表演。
到了晚上,在六號水門會點燃國軍自製的煙火慶祝!自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從容就義後,
革命的思潮瀰漫全國,勢力也日益雄厚,革命同志滲入長江流域 ,策動新軍配合時機起義。

滿清於此時,正欲將全國私營鐵路收歸國有,人民一致反抗。
清朝即用高壓手段並下「格 殺 勿 論」之詔書,人民憤怒情緒達於頂點。
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認為時機已成熟,急欲發動,
就差人請黃興至湖北策動。不料事機敗露,部份先烈被補,
清吏並握有黨人名冊。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聽到這個消息,
乃破釜沈舟於辛亥十月十日發難。 蔡濟民率眾轟擊滿清督署,
總督瑞澂與統領張彪聞槍聲即逃得無影無蹤 ,
清兵失去統領、秩序大亂,幾日後,革命軍就完全佔領武漢三鎮 。
接著湖南、廣東廣西等八省,紛紛起而響應,未滿一個月,
革命軍已光復了十幾省。就此推翻滿清政府 ,
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 - 中華民國 。


以上篇文選自奇摩知識
以下篇文選自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國慶日,
又稱雙十節、雙十國慶、雙十慶典等,
是紀念西元1911年10月10日、
即清宣統三年辛亥年農曆八月十九日發生的武昌起義的慶典。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革命,起義及後兩個月,中國各地革命行動成功,
推翻了清朝帝制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

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的國定假日之一,中央政府亦每年舉行慶典,
中華民國總統府廣場前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
而國慶慶祝大會時在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
在李登輝擔任總統前更年年舉行閱兵。到了晚上,則有國慶煙火施放。

世界各地的有些華人也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
當中美國芝加哥以及舊金山的唐人街會舉行慶祝遊行,紅色的雙十圖案是常見的裝飾。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一部分市民會自行舉辦慶祝雙十節活動。
在中華民國支持者聚居的地區,例如調景嶺、荃灣等,街道上往往可見中華民國國旗飄揚。
1997年後,特區政府雖然未有明文禁止相關活動,但街上掛出的相關橫額、
旗幟等曾被警方以「佔用政府空間」為由拆除。
相關單位在籌辦慶祝活動時會與當局有一定的「政治默契」,
多會選擇以私人場合形式舉行,免除特區政府機構的尷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華民國在1949年後的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的政權,
所以官方不會慶祝。不過,由於武昌起義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具歷史意義,官方仍有集會紀念辛亥革命,並在會堂上高舉孫中山先生的遺像,
讚揚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註解: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共進會和文學社)
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武昌起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
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1911年(清宣統三年),旨在推翻中國五千年來封建帝制、
建立 共和政體的革命。辛亥革命成功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五千多年的帝制,
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 農曆的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重要口號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裡爆發的武昌起義,
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
指自清末開始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現在中國大陸的官方結論認為雖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軍閥攫取,平均地權也是沒有實現,
但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帝制,使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