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3 22:00:46是個怪米菲

【劇】半生緣觀後感

我想,寫這篇文章只會顯現自己完全看不懂舞台劇的缺點。

我並不喜歡『半生緣』這齣劇,又或許更精確的說,我本來期待看到詮釋。

看戲前,早聽說演員間彼此不相看,就好像是面對自己,因為很多悲劇的成形,是因為人們始終不肯也不敢面對自己,不肯誠實面對自己。而半生緣成為一個悲劇,導演覺得是因為世均不肯面對的原因。而導演林奕華因為太愛張愛玲,對於台詞只刪不改,希望可以用『讀劇』的方式,帶領觀眾體會一種新的演出。


林奕華在節目單上寫著,冒著被觀眾罵『背書』的危險,讓演出的主體放在文字上。我看得出來,這不只是讓演員背書而已,不用換場,演員的出場、退場,就在轉瞬間發生,呼的~馬上從曼楨那小房間,回到了工廠的寫字台。演員間的距離遠近,也是一種富哲理的安排,明明曼璐是在和祝鴻才說話,卻又為什麼她坐在世均旁邊,隔著長桌面向著觀眾對話。

但我還是覺得,整個表演不脫背書的感覺。

主體是文字,那麼對於劇的體認就靠著演員聲音的表情,以及肢體動作輔佐。或許第一主角劉若英(飾曼楨)習慣於電視的演出,著重細微表情的變化,以及內心戲的表現,相較於其他演員而言,顯得過度內斂,而感受不到他的情感。劉若英清新的形象,飾演在巨變前的曼楨,極有說服力,又單純又帶著一點點刁蠻;但在成為祝鴻才的太太後,偶遇世鈞,那樣的驚訝、悔恨、痛苦以及許多許多的情緒,她表現不出那樣的滄桑及世故,所以整個演出,顯得力道不足,而且劉若英擔任要角,卻沒有那樣的力道吸引觀眾將目光或是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整齣劇對我而言顯得有些枯燥,沒有中場,持續三個多小時的演出,令我坐立難安。

我坐在第十三排,離舞台已經很近,就已經覺得演員抓不住我了,那麼坐在四樓的觀眾,應該更難感受那種演員所形成的張力吧!最後面的,我們回不去了,該是最震撼的一句話,在第一句時,劉若英並沒有抓住令人摒息的時間點,之後一連串不斷的呼喊,顯煩卻沒有達到目的。

也許你會說,張愛玲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力量,要去感受他的文字。但大家不是都讀過文本才來的嗎?已經有了自己的體會,所以進到劇院來,看看林奕華的詮釋不是嗎?

相對的,丁乃箏(飾曼璐)及陳立華(飾祝鴻才)的表演,精彩多了。

丁乃箏本來就是舞台劇出身,在舞台上表現是稍微過火一些,但表現個性鮮明的曼璐,是恰如其分。尤其表現其發現祝鴻才還是對於曼楨念念不忘,狂笑時對於祝鴻才的不屑,之後轉為猖狂,然後又變成是一種認命和怨懟…許多的情緒,就在那一聲聲狂笑中表現出來。到最後,他詮釋,曼璐對於和祝鴻才合作娶曼楨當姨太太的想法,理智上覺得不應該,情感上卻又希望他發生,曼璐覺得自己快瘋了,這樣的想法就像是暗夜裡的怪獸不斷的纏著她…丁乃箏呢喃的表情,發楞又害怕,想躲卻又無處可躲的徬徨,在退場之後,那種矛盾糾結撕裂的感覺,依舊迴盪在舞台上,怔攝住人,久久不散。

翠芝也很搶眼,一場翠芝跟世鈞的對話,兩者對於對方可能會講的話知之甚詳,就如同普通的家人一樣,像我們也會在背地裡模仿爸媽訓斥我們的模樣一般,但翠芝加上了如同打太極的動作,以諷刺世鈞動作的緩慢…瞬間又可以回覆到自己有如九官鳥機哩刮拉高音調的嘮叨,看來非常精彩!而她說的台詞,亦是張愛玲的文字,卻用肢體及聲音的表情,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我知道每一齣新劇都具有強烈的實驗性質,像是這齣號稱多媒體音樂劇,就是其一。我想導演希望將不同的素材結合運用,期盼可以創造更不同體驗張愛玲的方法。

然而,三首歌的表演,我不覺得稱的上音樂劇,奶茶的歌聲與整個表演,我也不覺得有緊密結合或是托襯的效果,甚至有點突兀的感覺。而且當天音響不好,感覺起來音樂聲過大,還有雜音。

而多媒體部分,除了一場世鈞他們回南京的戲,用火車的影像當作是過場,順便代表許多事情就像是火車一樣,過了就不回頭外,多媒體了無新意。就算是以數目字的跳換,來代表日換星移消逝的十年,還可以接受,但到了最後,再倒數回來,就顯得有點多餘,加以聲音過劇的配樂,還有天空……我覺得反而切割了之前演員表現所呈現的舞台張力,有點畫蛇添足。

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多媒體反而降低了整齣劇的品質,把整齣劇變的有點嘈雜還有五光十色,我期待看到純粹一點,乾淨一點的表演,讓觀眾MOVE一點的表演,演員下的功夫多一點。

我比較喜歡林奕華2002年跟表坊合作的『張愛玲,請留言』。

一開始用『智者生存』的搶答遊戲使觀眾從這樣的問答中瞭解張愛玲多一些,旋轉的舞台及越來越急促的問題,張愛玲的人生就這樣在紛紛擾擾問答中展開了。張愛玲幾個著名的橋段都巧妙的穿插在其中,層層疊疊,堆砌出了一個愛情是什麼的答案。我想散場後,每個人心中都對於愛情有了新的詮釋及疑問。

丁乃箏飾演張愛玲,有一場,她演被家裡關起來的場景,我已忘了布景是如何,但是那一聲聲的,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淒厲的叫聲猶如還在耳邊,每一吼,都用足了氣力,好像將生命裡的委屈煎熬都叫出來一樣…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丁乃箏。

或許,讀張愛玲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歷練,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去體會她的佈局,讀她的世界,anyway…我還是覺得半生緣這部戲,沒有想像中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