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7 02:51:27High Priestess

跨越

”跨越”這項人生的難題,從生命的開始到結束~~~
當我們都還是媽媽肚子裡的胚胎開始....
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所提出的社會心理階段Psychosocial Stage,
清楚的呈現了這一切:
我們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個轉戾點─危機Crisis,

在我們面臨這個成長的重要危機下,可能發生三種情形:
一、適應良好
二、適應不良
三、惡性發展

當我們能夠適應良好的渡過每一個階段的危機,能夠滿意解決危機所產生的動機性特徵及信念時,便能夠獲得此階段的”基本長處”Basic Strengths

他將人類的生命劃分為八個成長的階段:

一、口腔─感覺階段(信任Trust V.S 不信任Mistrust):
0-1歳,需要父母的關懷與愛,要得到立即的滿足,才會覺得安全可靠,
同時需要學習信任與不信任,以免長大後容易受騙上當
”希望”Hope:不一定每一件事都很完美,但相信未來會更好,因為人生注定有許多失望,所以”希望”是生命延續的重要課題。

二、肌肉─肛門階段(自主Autonomy V.S 羞怯懷疑Sham & Doubt):
1-3歳,如廁訓練時,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自我自主發展的程度,父母對小孩探索世界的管教應好好衡量,要有堅定的態度與容忍的範圍,大人應有耐心陪伴與等待
若此階段產生惡性發展,會產生強迫性人格、完美主義
”意志力”Willpower:在遇到難關時,可以堅定的告訴自己I can do it!!

三、運動─生殖階段(進取Initiative V.S 罪惡感Guilt):
3-5歳,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知道自己做錯是會被責罵,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增加,應鼓勵孩子多活動,向外發展。
若此階段產生適應不良,則未來可能會變的冷酷無情,不管別人感受,或是未達目的不擇手段;
若在此階段產生惡性發展,則會使孩子產生抑制,不做任何事情來避免失敗,如此才不會產生罪惡感。
”有目標”A sense of purpose: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以此作為衡量的依據,建立最適合自己的目標。

四、潛伏期(勤勉Industry V.S 自卑Inferiority):
6-11歳,這個時期的孩子,社交圈開始擴大,開始上學,經歷許多成功與失敗,孩子應該經歷的是”努力後才能成功”,如此才能產生勤勉。
若產生適應不良,則會變的擁有狹隘的興趣、太早熟或是無共同的玩樂等;
若發生惡性發展,則會產生”惰性”Malignancy或是”自卑情節”Inferiority Complexes,如果失敗了,下次就不會再做任何的嘗試。
”勝任”Competence:勤勉為自己要的努力,但也帶點自卑,以保持謙虛的態度

五、青少年期(認同凝固Ego-Identity V.S 角色混淆Role-Confusion):
12-18歳,這時候承受過許多的期待與壓力,市一個難敖的階段,容易迷失,不知道自己是誰,容易受身邊的人影響。
若適應不良,會產生狂熱、理想主義、看不見灰色地帶或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若產生惡性發展,則可能產生”否認”Malignant,與Freud的防衛機制中的否認有所不同,意義為Being ”bad” is better than not knowing who you are!!
”忠誠”Fidelity:愛自己的國家、社區、團體,知道自己的定為,願意付出

六、成年前期(親密Intimacy V.S 疏離Isolation):
18-35歲,此階段開始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想保留自己的隱私。
若是適應不良,會產生”亂愛”Maladaptation,太容易與他人發展關係,沒有深度的感情與友誼;
若是惡性發展,則可能會”排斥他人”Malignancy,產生孤立,沒有任何有意義的朋友
”愛”Love:相互奉獻,彼此付出

七、成年期(生產Generativity V.S 停滯Self-Absorption):
35-55歲,此階段是生命中生產力最旺盛的時期,必須撫養下一代,產生對後世的關懷,可能由家庭或是事業表現其生產力,此部分”生產力”所指的意義是─每個人都可以滿足被需要的需要。
若是適應不良,則可能產生”過度擴展”Maladaptive Tendency,成為工作狂,為別人而活,沒有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也可能成為僅丁孩子的父母(overextension);
若是惡性發展,側會產生”拒絕”Malignant Tendency,完全不做什麼事,認為生命沒有意義,不生產,不再有意願參與(rejectiveity)。
”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可能會有外遇,覺得活得沒有意義,或是試著抓住青春的尾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關懷”Caring:對後世、世界的關懷,希望世界變的更好

八、成熟及老年(自我統整Ego-Integrity V.S 絕望Despair):
55歲以後,開始有絕得失落、被取代、兒女長帶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不被需要或是與社會脫節的感覺,此階段也開始感受到面臨死亡,朋友、伴侶相繼從身邊離開等,開始接受生命限制的事實,開始回顧過去,接納自己做的決定與曾經犯下的錯誤。若是在此階段產生適應不良,則會變的專橫、傲慢Presumes,以及以老賣老;若是發生惡性發展,則會產生”輕蔑”Disdain,不珍惜生命,覺得生命毫無意義
”智慧”Wisdom:為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

..........................................................................................................................................


回想23年的過去,其實有許多的記憶早已模糊,也有許多仍然清晰可見,但總是我們還記得的,都是那些曾有深刻感受、深刻情感,以及劇烈情緒的,對我而言,國中以前的記憶,屈指可數,這又代表了些什麼呢?
若是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如電影般的撥放在我面前,我還能認為這是自己曾經的生活嗎?
在不同的階段下,有不同的課題,以及需要”跨越”的難題,有多少這樣的過程,其實無法由自己掌控。
我無法記起嬰兒時期的我,是否能夠信任別人;
也無法回憶起,開始學習走路、自己上廁所的時期,媽媽是怎麼樣教導我的;
當我開始進入好奇階段時,不知道是否有和我年紀相似的玩伴;
當我第一次進入幼稚園時,我不知道我是害怕還是開心;

就從這時候開始....開始尋找自我的時期...
我開始迷失,開始疑惑,開始尋找過去...
許多片段的記憶拼湊起來,未必能夠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
許多記憶中清晰的畫面,未必是過去真實所發生的一切,
大腦的神奇之處在此,我們能夠將記憶抹去,也能夠創造出符合自己期望,或是合理化及邏輯化過去生命的記憶,
幾乎沒有人能夠告訴我過去的我發生了什麼事,面對了什麼事,
我想知道為什麼記憶中,曾經我常常躲在房間裡的桌底下,
我想知道為什麼記憶中,我想不起來有什麼時候開懷大笑,
我想知道為什麼記憶中,我從來沒有放聲大叫、大喊過,
我想知道為什麼記憶中,我沒有最喜歡最愛不釋手的玩具.........

我想知道...這一次,是否能夠”跨越”這賭高牆,...
這賭”過去”的高牆,
這賭”家庭”的高牆,
這賭”期望”的高牆,

也許我所需要的是更冷酷的心,能夠不理會這些反對的眼光以及耳語;
也許我應該做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靠自己開拓自己的道路,
也許我能夠做的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停止把一切無形的外在壓力轉變成內在無法承受的傷害....

若是說人的生命就像是在迷宮中行走,
有些人渾然不知出口在何處,也不知道出口的樣貌如何,因此他傻傻的走,遇到死胡同後,也許會回頭找新的路,也可能會席地而坐,倚著牆,悠閒的睡個午覺;
有些人則是看過地圖,知道迷宮的全貌,但是迷宮的複雜程度,讓他還找不到地圖裡正確的路徑為何,
也或許是全然知道迷宮的全貌,也知道迷宮的路徑該如何走,卻遇到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難題...

我在迷宮中....但還不打算停下來.....


上一篇:認清自己

下一篇:ㄧ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