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7 02:10:25朵湛

大屠殺浩劫--Hotel Rwanda盧安達飯店



重返「盧安達飯店」 血跡10年不褪

1天殺1萬人 驚見屍山血河



泰瑞喬治在《盧安達飯店》並未用真正的屠殺鏡頭來詮釋戰爭的殘酷,卻安排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來表現,如保羅坐在車子裡感受從屍體身上顛簸而過的心情,盧安達難民在滂沱的雨中木然地看著白人們一個個上車離開時的絕望神情…實在令人動容不已。泰瑞喬治覺得除了善意的將史實揭露外,他更感佩保羅的勇敢與正義,尤其在那瘋狂的屠殺風暴中,保羅仍以堅定的信心與勇氣,力挽狂瀾地保護每一個向他求助的人,真正顯現出人性最美善的一面!

本片是以1994年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事件為背景,透過真人真事的主人翁-盧安達境內唯一一間四星級飯店的經理Paul Rusesabagina 的親身經歷,重現歷史事件的殘酷,並批判當時西方國家及聯合國的漠然及袖手旁觀...介紹這部影片前,先來說說這段歷史:1994年,盧安達境內的兩個敵對部落胡圖族(Hutu)和圖西族(Tutsi)剛剛簽下和平協定,然而這表面的和平卻因為胡圖族的總統在1994年的飛機失事喪生而破裂,胡圖族激進份子認定這是圖西族的陰謀,因而引發了一場血流成河的集體滅族大屠殺。基於對圖西族的強烈恨意,胡圖族軍隊及民兵們對於圖西族人不分老弱婦孺,一律屠殺,且為做到種族滅絕,尤以小孩為屠殺目標。
在大屠殺發生時,比利時及美國陸續撤軍,聯合國總部還要求駐盧安達維和部不可介入內戰並避免一切武裝衝突。此種族屠殺因為大使館的迅速撤離、世界各國的漠視而導致80萬人在一百天內被屠殺,受難者大多是圖西族人和胡圖族溫和派。


Paul在一家比利時投資的四星級飯店中任職經理,由於飯店經營的關係,Paul與一些歐美政軍人士交好。Paul本身是胡圖族人,他的妻子是圖西族人,甚至他的妻舅及大多數的鄰居均是圖西族人,大屠殺發生後,Paul成了大家唯一信賴的溫和派胡圖族人,為免妻兒及鄰居友人遭胡圖族民兵屠殺,Paul將眾人安排暫居於飯店中,其中還包括教會及孤兒院中的圖西族孤兒及神職人員,他們都是在西方神職人員撤離後被遺留下來的。一開始Paul向西方國家有力人士尋求援助,在四處碰壁瀕臨絕望時,Paul要大家自力救濟,盡可能運用關係向外界求援,並強調:「告訴他們我們在四星級飯店,我們有錢,這裡不是難民營!」這是對資本主義多大的諷刺!為保全飯店內的所有圖西族人,Paul運用了他的外交手腕和人脈,外加大量金錢的疏通,竭力為難民們尋求資源及庇護。Paul因協助圖西族人而被視為叛徒,自身安全也亟亟可危...


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出自一名西方記者之口,當時他們拍攝到一段殘忍的屠殺畫面,即將撤離盧安達卻無能為力的他們想藉由這段畫面播放,讓國際注視這場大屠殺,但其中一名記者說:「沒用的,人們看見這些屠殺慘劇的片段, 一定會說『天呀, 這真可怕』, 然後繼續吃他們的晚餐…」他說的沒錯,很多時候人們就是這麼冷漠,這些透過電視放送的畫面對他們而言只是生活中的「事件」,惟有當「事件」變成「經歷」時,人們才會正視它,否則關上電視或吃完飯後,這些再慘再糟的事仍舊置諸腦後。


記得有一張獲得「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奬」的首獎照片,背後有一個悲傷的故事,這張照片是戰地記者凱文.卡特於1994年在盧安達大屠殺中拍到的,畫面中的小女孩在逃亡途中即將餓斃,而背後不遠處的兀鷹正虎視耽耽地等待她的死亡,當時這張照片很具衝擊性,赤裸裸呈現大屠殺的悲慘,但不久後,這位記者自殺了,因為當時人們問他為何拍完照後棄小女孩不顧?他受不了輿論的壓力及良心的譴責…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非洲版的辛德勒名單」,類似嗎?或許有些共通之處吧,但辛德勒中執行屠殺的是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而盧安達的卻是暴動的民兵,時間相隔近五十年,後者卻顯得更加野蠻及慘絕人寰…很難想像這僅僅是十年前的事,就發生在二十世紀末,當時的聯合國及什麼狗屁人權組織都在幹什麼啊?!


主人翁飯店經理Paul Rusesabagina是由美國黑人男星Don Cheadle飾演,個人認為他最具「正氣」的黑人男星,只可惜一直以來都只演些配角~由他來詮譯這位有勇有謀的經理,相當具說服力,而在面對大屠殺後屍橫遍野的慘烈場面,他的恐懼及乾嘔教人不忍。尤其回到飯店更衣室後,他雖力持鎮定但終究情緒崩潰的那幕內心戲,很有力道,直直撼動人心。

我看的DVD中有一段特別的收錄,是主人翁Paul Rusesabagina本尊的專訪,經理一家幸運於大屠殺中全身而退,目前一家人定居於比利時,看到經理本人輕描淡寫地回憶十年前大屠殺時的情景,其謙虛及悲憫令人感佩…他靠著那個飯店保全了1200名圖西族人...
Albert 2006-09-23 20:17:10

看了盧安達這部片子,讓我久久不能自己,可能剛好此時台灣正也處在族群對立的時刻,不管是資訊、事物、甚至政治立場,無可避免的人都會有選擇性攫取自己所喜歡那一部份的心裡,這是民主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是也因著尊重不同立場的主張,而從異中來求同,這也成為民主政治的基石,所以政黨之間經由對立監督又合作求得國家最大利益的方式維繫,現在的情形是完全無交集相互鬥爭,幾乎是沒有轉圜的餘地,遺憾的是媒體在此時並未扮演監督的中立角色,幾乎各台色彩鮮明,不但是裁判兼球員,媒體也成為不同陣營的發聲筒,如此零和的遊戲,似乎無法避免走向分裂的方向。
其實這一陣子的對立狀態,媒體要負很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