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7 11:55:33jung

馬總統的英文文法

前幾日馬總統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專訪,談到兩岸統一的問題恐怕需要數十年才能解決,總統府公布的原文是in the next decades,但華爾街日報的引述是in the next decade,兩者差了幾十年。如果你去問一個英國人或美國人,他會告訴你in the next decades的說法很奇怪,可以接受的用法是in the decades to come。所以重點不在是否忘了加s,而是英語系國家的人他們不會這麼說。

自從19世紀及20世紀英、美分別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角色後,英文就成了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但在此同時,英文與其他語言的互動及融合也愈來愈明顯。例如英文中的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很明顯就是借用中國移民「洋徑濱」英語的結果,現在也成了可以被接受且合乎文法的表述方式。

至於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其英文報紙多少會有語法錯置的情況,從Japan Times, Jakarta Times到台灣的China Post等都是如此,新加坡的Singalish更是全世界聞名。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移民使用中文也有類似的情形。記得有一次在印尼看當地華文報紙,總覺得文章語法怪異,不符合台灣的中文語法,但還是能瞭解文意。在全球化時代,不同語文之間相互影響其實是很常見的事。依據我好幾次參加國際會議的經驗,各國發言者雖然都使用英語,但其語調、口音及語法無不受其母語影響,然而只要能彼此達意,應無大礙。

即便馬總統是哈佛大學高材生,也不可能完全瞭解美國人的語法習慣,更何況他在解釋台灣的政策時,一定是先用中文思考再轉換成英文,要求他的英文完全與美國人一樣是不合理的要求,同時亦無此必要。我們似可建議馬總統,未來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可考慮以中文作答,由專業翻譯傳譯為英文即可。畢竟語言是一種工具,目的在傳遞訊息及理念,台灣既不是美國的殖民地,自無須以會說英語自豪。

上一篇:真正的勇氣

下一篇:何謂民主政治

北辰 2009-12-17 16:01:51

馬總統也許認為以英文溝通很平常,他倒覺得用甚麼語言無所謂,而對方是外媒,自無須刻意選用中文或英語對談。反而很自然的能以世界語應對,可以說也是禮貌上尊重對話人,而無損於總統的身分和氣度。

至於 , next decade ,我想你的分析是對的,也正如您說的以語言的角度,甚至我習慣用語意學語境的角度看 next decades 並非絕對錯誤,而是馬總統講的這一段涉及政治的語境模糊,剛好反映他在該政治議題的不確定性。 next decade 是慣用法 next decades 吾人在語言學上也無法裁定其不正確.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回應,我完全同意。 2009-12-17 16: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