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2 09:56:46烈火紅焰

賞~:~雨霖鈴~:~北宋..*柳永*詞

~:~雨霖鈴~:~北宋..*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賞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即為證明。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是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後人有曉風殘月柳三變,滴粉揉酥左與言的謔語。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只批了四個字說: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蘇州、杭州等都市過著一種流浪生活。由於失意無聊,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鼓舞之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才創作出大量適合歌唱的新樂府(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緣由,固然與作者坎坷的身世經歷有著密切的關係,《雨霖鈴》的成功還在於其獨到的表現手法:層次分明,語意明確,鋪敍景物,傾吐心情,絕少掩飾;善於用點染法,反復塗抹,渲染效果。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像,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歎為觀止。

 

詞的起頭三句點明時間、地點、景物,事件是與自己心愛的人餞別。晚上,陣雨才停,知了發出淒切的鳴叫,長亭送別,叫人如何能夠忍受這離別的痛苦!這蟬鳴助添悲涼,而一開始即道出淒切,為這首詞定了調子。這一層展開了一個淒涼的氛圍。都門兩句,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兩情依依,難捨難分之際,客船卻不斷催促。心理矛盾,欲飲無緒,欲留不得。由此可窺見留戀之情深。執手兩句,再加深塗抹,在執手相看無語中更使人傷心失魄。這一層極寫留戀之情。

 

以上兩層極盡回環、頓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為之嗚咽。念去去以後,則大氣包舉,一瀉千里,似江流出峽,直馳平川,詞亦直抒胸懷。以這一領字帶起,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遼遠,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遼闊的天空,全是寫景,實際上全含的是情,襯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見無期,景無邊而情無限。

 

換頭以情起,歎息從古到今離別之可哀,傷離別點明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句又將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時節呢,這是多麼難以忍受啊!這是把江淹《別賦》中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兩者結合起來,提煉出這兩句。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句中,更賦予以新的意義。今宵二句,又進一步推想別後的淒涼,然而景物清麗真切,真象別者酒醒後在船中之所見。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也是寫離別的。

 

離別的人一看到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捨的場面,就會浮現出贈柳昔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楊柳岸三字明寫眼前景而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餘味。幾如身曆其境,忘其是設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別後長久的寂寞,虛度美好年華。便縱有兩句,再從上兩句的遭遇,深入下去,歎後會難期,風情無人訴說,藝術地把離別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層真是餘恨無窮,餘味不盡
  

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敍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楊柳岸曉風殘月,所以膾炙人口也。又有人認為“‘千里煙波,惜別之情已騁;千種風情,相期之願又賒。真所謂善傳神者。這都道出這首詞的妙處的。

 

實際上以畫法論詞,在柳詞中的加深描繪,既精微入裏,而又大膽潑墨。也就是柳詞中抒情與寫景在章法和修辭的巧妙運用,可謂詞中有畫。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清秋離別,多情那堪?感情極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是傷心而又淒涼,情景妙合無痕,這一別後之情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點化而得,前後照應,委婉自如。柳詞在點染方面的技巧運用,確是達到很高的成就的,在這首詞裏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