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觀後感
我知道這部電影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1993年),也知道它的週邊商品夯了好一陣子,但是我卻在最近才想到了要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Tim Burton。
故事的開始,是從一個萬聖鎮最可怕的南瓜王骷髏傑克(Jack Skellington)身上開始。縱然是整個萬聖鎮都崇拜的南瓜王也會厭倦每年做同樣的東西,覺得自己無法超越自己,並且希望能夠有新的刺激。
他意外地闖入了聖誕鎮,被那些溫馨的氣氛,準備禮物,下雪,大家和藹的感覺所吸引了。他,也想成為聖誕老人(他誤聽為Sandy Clause-中文翻譯叫做 剩蛋老人)。於是,他回來為聖誕節做準備,甚至要綁架正牌聖誕老人。
當然,一個不適當的人,不適當的鎮,不適當的屬下,不適當的思考方法,不適當的準備方式,於是造就了一個可怕的聖誕節。
骷髏傑克也因此開竅了。
中間穿插了一段暗戀,為故事增添了一些溫馨。
故事很簡單,我卻在思考:
一、高處不勝寒
骷髏傑克已經是萬聖鎮最象徵性人物,大家都向他看齊,連鎮長做決定前都要詢求他的意見。大家也都對他十分服從,就算他想做的是聖誕節,大家還是配合他。但是,多愁善感的他卻覺得很空虛,似乎少了些什麼,因此他想離開想要找不一樣的東西,想嘗試新的東西,新的挑戰。
咱們,是不是也是這樣?時間久了,開始覺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相同會厭倦,會想向外找新鮮的?拍拖五年找個小三、結婚七年找個情婦、工作十年找個槽跳…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呢?
是不是當人達到了一個階段/極限之後,就會開始覺得無趣無聊,然後想要尋求更高的刺激?但是,等嘗試了新東西之後是不是又會開始想念以往的穩定/成功?
二、本份
什麼是本份?你應該為萬聖節設計,你就別跑去做聖誕節;你應該在銷售部賣東西,你就別跑去客服部裝和藹。是不是這樣呢?
人難道不能嘗試新東西嗎?做好自己的本份不要越軌,才是應該?
三、試過才知道?
這一點,我秉持著贊同的態度,有些事情真的要嘗試過了才可以知道箇中滋味。你沒喝過那碗湯,你又怎麼知道他的美味呢?更不會知道他燙舌。你沒談過戀愛,又怎麼知道戀愛中的苦甜?要經歷了才會體驗,體驗了才會了解,了解了才會放下。
四、挫折激發新點子
或許,我們是需要一些激盪,才有辦法產生創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有腦力激盪,也是為什麼有些團隊需要開會來討論新點子,也更是我們需要看看別人的創意設計才可以激發自己的新設計(不是抄襲)。
五、是為了你好
很多人很喜歡說:“要你這樣做,是為了你好!”但,你覺得好的,對人家來說,是不是真的好呢?你覺得在同一間公司做十年,表示忠誠,才是好,可是如果是壓抑到憂鬱症了呢?適合嗎?你覺得結婚之後不論生老病死都要執子之手白頭偕老,但是如果是家暴呢?也適合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自己的感覺去承受。
骷髏傑克覺得自己設計的禮物會帶給人家快樂溫馨,但是事實上卻帶給人家痛苦驚恐跟憎恨,這麼來說,究竟是傑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呢?還是那些孩子不願意接受新玩意呢?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別人就一定會喜歡嗎?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故事大綱
在「節日世界」裡,每個節日均有自己的領土,為凡人世界籌備慶典。骷髏積(Jack Skellington)是萬聖鎮南瓜王,每年都設計恐怖玩意四處嚇人,製造氣氛。但年復一年,他漸感厭倦,渴望尋新的刺激。一晚,他誤闖進聖誕鎮,被當 地溫馨氣氛吸引,繼而想取代「勝旦老人」(聖誕老人)。在他的策劃下,勝旦老人被綁架,凡人世界風聲鶴唳,還有許多荒誕之事,接踵而至......
導演:Henry Selick
監製:Tim Burton, Denise Di Novi
聲音演員:Chris Sarandon, Danny Elfman, Catherine O’Hara, Ken Page, William Hickey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Nightmare_Before_Christmas
上一篇:20100519【綁匪】觀後感
哦哦, 這部電影超級經典的說. 個人特別地喜歡它裡頭那種驚悚式可愛(還是可愛式驚悚?)的感覺.
我記得小時候看時, 只是純粹娛樂, 就覺得好好笑, 萬聖節的怎麼跑去搞聖誕節. 過了些年歲再看, 又會覺得傑克的徬徨有點感觸. 如果現在多看一次, 應該也差不多會像你這般個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