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8 17:45:06露西亞

林布蘭故居介紹:故居轉成博物館的歷史

林布蘭居住的時間為1639-1658年(33~52歲)之間。
這棟建築在1606-1607年間建造,位於城市的東邊,許多有錢的商人和藝術家皆聚集在這條Sint Anthonisbreestraat(之後被稱為Jodenbreestraat)。在1625年鳥瞰的地圖上可以清楚看見這棟兩層樓的住宅,以及階梯式的三角牆。1627-1628年時被徹底的改造,加上新的外觀:三角形的飛簷楣飾,這在當時被視為最具現代性的裝飾,以及增加其他樓層。
↑ 1625年地圖
↑ 1627-28年改建


1639年,林布蘭簽署一份管控支付款項的合約來購買在Breestraat的房子。
購買金額為13,000荷蘭盾(當時中產階級的年生活費是500荷蘭盾,他的一幅作品便可賣到600荷蘭盾),他被允許分期付款。這個時期,林布蘭已經建立他作為藝術家的名聲,同一年,他也因為被委託繪製「夜巡」而獲得高額報酬。

然而,雖然他賺了許多錢,他最終還是無法償清貸款,進而破產。他因為賺錢容易,所以花費並無節制,特別是他喜愛收藏油畫、兵器、藝術品、家具、珠寶首飾,甚至是舊衣物、貝殼等,一方面可能是他的收藏癖,另一方面是他也喜歡臨摹物件以追求最貼近真實的描繪。

1656年林布蘭被迫宣布破產,債權人建立了一份他的財產清單,收藏品與真奇古玩都被債權人賣掉,這棟房子到1658年才進行拍賣售得11,000荷蘭盾。林布蘭便搬到Rozengracht上較小的房子,一個略顯貧寒卻不失雅致的住宅區,直到1669年過世。他的畫作幸好有畫商收售,才免於落入債權人手中。
1660-1662年林布蘭之前的房子被一分為二,以便讓更多不同的家庭住進去,直到19世紀。這段期間,這棟房子被修改許多次,房子的情況在這些年裡每況愈下。它一度要被拆除,若不是曾經住了這位知名的人物─林布蘭。1906年這棟建築進行拍賣,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買下這動快要倒塌的建築,並快速轉交給Stichting Rembrandthuis─1907年成立的基金會。基金會董事設想儘可能去精確無誤的回復17世紀時林布蘭家中的陳設,但事實上並沒有,因為他們缺少歷史的參考資料而選擇當代的陳設方式。林布蘭故居變成佈置版畫收藏的地方。這種極端的重建是在設計師K.P.C. de Bazel的監督下執行,於1911年完成,由薇赫明娜女王(Queen Wilhelmina)開放成為博物館。
↑ 1911年開館時的展示方式
在博物館早期,蝕刻畫被視為禮物贈送或因購買而穩定成長,當時定期會舉辦臨時性的展覽,卻很少改變房子內部。直到1990年,有了一些重要的發展。董事會成功地取得前後相鄰的房宅,進行博物館擴建。新建築外觀由建築師Moshé Zwarts 和Rein Jansma設計,內部由Peter Sas設計。新翼在1998年5月7日開幕,有兩間展覽廳,一間館長室、辦公室和圖書館。當新翼完成後,就可以使原計畫復活,重現林布蘭原本住家的情況。

重現的過程並非一切順利,這個計畫的擁護者和反對者先進行了一項對於重現歷史建築的道德議題之重要辯論。當林布蘭故居的董事會被允許進行這項計畫後,他們非常小心翼翼的進行。為了要能一絲不苟地進行這項重現計畫,成了一個重現小組,由專攻17世紀建築歷史學家的Henk Zantkuijl帶頭進行。

這個計畫利基於歷史知識與對手邊資料的徹底研究,這棟房子的項目清單是非常重要的資料─一份1626年屬於第一個屋主的清單,以及另一份,1656年林布蘭因破產而被迫建立的清單。這份資料讓專家得以依循,陳設回當時林布蘭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房間。部份林布蘭的繪畫與蝕刻版也提供了額外的資訊。重現所需的結構上的繪圖是由設計師Maarten Neerincx製作,他在諮詢會議中和領頭重現的Zantkuijl相識。這項工作由Kneppers和Midreth公司完成於1999年,成為現在大家所見的林布蘭故居。
【備註】
1.以上圖文引用林布蘭故居官方網站資料:
http://www.rembrandthuis.nl/cms_pages/index_main.html
2.博物館照片引用自google圖片搜尋:
http://www.essential-architecture.com/EUROPE/HOLLAND/M02-Rembrandshuis_smal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