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8 17:04:22zero

中國最美的小鎮-貳

鳳凰因西南方有山如鳳形得名。先泰時代屬楚國黔中之地。
泰統一後屬黔中郡,漢時為武陵郡地。唐初為錦州地。
清康熙年間成為政治和軍事的邊疆重鎮。
這裡主要居住著土家族和苗族人。
鳳凰古城坐落在沱江河畔的群山間,
豆綠色的沱江從城中穿過。
古城關隘雄奇,古塔聳立。
江中漁舟遊船點點,
河畔上吊腳樓輕煙梟梟,
碼頭邊浣沙女棒槌聲聲,
形成一幅妙不可言的流動畫面。
畫家黃永玉的新居,每個去過鳳凰的人都知道。
奪翠樓建在淨江邊,是牌坊式結構,精巧別緻。
門前有一小塊木牌"私人住宅,謝絕參觀。"
房子拾隔而上,朱紅的木質大門裡,一樓的屋頂正好做了二樓的平台。
廳裡,桌子是整木縱切削平的桌面,凳子是整根木頭從中剖開的,
墻上面是"如坐畫圖"的匾額。
任何一扇窗子望出去,
青山、碧水、虹橋、漁齒、塔影、搗衣聲、綠柳、臨河的吊腳樓.....都是一幅絕美的風景畫。
這樣的地方,只能叫作"奪翠樓"!!
古街上,
有一座廊橋,叫虹橋。
虹橋為典形的風雨橋,橋是以舊橋墎為基礎,
上面重新建了一個廊橋商場,
中間可以行人,兩旁是賣旅遊品的商店。
二樓是一個比較高級的茶館,
從茶館的窗戶向外看去,就是小城最好的風景了。
沱江水從這橋墎下流過。
橋下"回龍潭"為沱江拐彎深潭。
周圍有吊腳樓、奪翠樓、對面萬民塔等。
位於鳳凰古城北門外沱江河邊。
跳岩全長100米,
共有15個岩墩,
依次橫列在沱江河床上。
岩墩均用紅砂塊石修砌,
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撘鋪,
木板再用鐵鏈捆牢,
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椿上,
以防洪水沖走。
原有舊橋墩立於江中,無橋面。
往來行人需要行上跳躍而過,
故名"跳岩"。
如如今過橋雖不用跳,
但會面時需側身讓行是一定的,
否則就有落水之虞,
如今這裡是婦人們洗衣和頑童嬉水的好地方,
也是遊客撘船遊江上船的地方。

有些像南方民間常見的米糖,
但有姜(薑)味,老街多處有售。
天氣好的時候,
可以看見有些店鋪當街手工制作,
這時如果現場品嚐一塊新鮮剛出廬的姜糖,
別有一番懷舊的情緒。
清一色石板鋪成,
歲月將它打磨得滑溜溜的,
也把古鎮的年輪記錄下來。
街道兩邊,染坊、制作銀器首鉓的作坊和各種土特的產店鋪,
工藝品店、酸辣店鋪的醇香味使人垂涎。
"米豆腐"擔子穿街走巷,叫賣的吆喝聲,
招引了光著屁股打著赤腳的頑童竟相追逐。
本名"壁輝",因於古城北面,俗稱北門城樓。
北門城樓始建於明朝。
鳳凰古城元、明時為五塞長官司治所,有土城。
明嘉靖年間從麻陽移鎮竿參將駐防於此。
乃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將土城改建為磚城,
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
到了清朝古城的軍事地位日漸重要,
先後在這裡設鳳凰廳、鎮竿鎮辰沅永靖兵備道治所。
古城的建設也得到加強。
康熙五十四年(1715)逐將磚城改建為石城,
北門定名為"壁輝門"一直保存至今。
北門城樓柄用當地紅砂條石築砌,做工考究。
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裏。
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城樓用青磚砌築,
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
每層四個,能控制防御城門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範圍。
萬名塔,
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青龍山麓黃土坎的沱江之濱,
始建於嘉慶年間,
為三級六角磚塔,塔高11米,
1988年復修並改名萬名塔,
為七級六角磚塔,塔高21米。
其原本功用就像台灣客家人的文字亭,
凡是書寫過文字的紙張,
均得拿到這裡焚燒。
湘西是苗族的大本營,
自古苗族即是民風彪悍。
但事過境遷,
現在的苗族都已是安居樂業!

在鳳凰~
苗族的銀飾是聞名的,
價格也相當便宜。
或許它的精細度遠不如在銀樓所出的相比較,
但卻有另一種純僕的味道。

古城中,
到處皆可看到苗族婦人背個竹簍子,
裡面盡是銀飾,
到處兜售。
一個小手飾,
只要人民幣10塊錢,
還可讓你議價。

在剛進城門時,
便看見這群婦人在路旁擺攤。
我便停下腳步,
挑幾樣我喜歡的小手飾。
順便為她們留下美麗的倩影。

上一篇:梅山龍宮

下一篇:天湖-納木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