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9 17:12:08傾斜...生命

中國人像藝術的缺席與生命價值的定位...蔣勳

從先秦以降...隨著時間的流

闡述著各式人俑人偶人像不同氛圍下泫染出各異表象.

 

先秦師法-法家

格守規律故其人像僵硬緊張

深鎖的眉與聳起的肩表現在出土的婦女偶像上

此時人的價值在於其群體性而非個人展現

故兵馬俑的出現...縱使精細帶著不同造型卻依舊是一群一群地立在土裡

而真正的皇...卻沒有像.

 

漢代與民養息

姿態不再緊張~也多了些流線

儒家思想再次引領社會想法

"父母在...不遠遊..."

人的價值成就在孝道的展現

依舊不在個人...

 

至唐...佛教傳入

並轉至絲路上洞窟裡的人像

來解釋當時社會氛圍

 

個人覺得迷罔貧瘠階級差異大的社會

才會出現輪迴與救贖 / 犧牲與成就的宗教信仰.

因為被壓抑...故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看不到的身後

用現在的苦難是為數個輪迴後的成道

來減輕現世的苦難

 

南北朝時期

政局紛亂

寬鬆隨性的大袍

好似宣示著不在乎

遺世獨立的態度文人們想藉此破除舊陋振興社會

 

乃至宋

儒家再起...至今...

 

這些歷史

都是我們所熟悉卻未曾去思考過的

僅記得人名 與字 與號 與著作

這...乃填鴨式教育得來的成果

 

這些歷史

承襲並成了表現在外部的遺傳裡

我們被教育要內斂...不可形於色

對外國人來說

我們的喜怒不易辨

是所謂修養

 

我們不好表現自己

因為儒家思想裡

人的成就不在自身的光芒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

遵守己道才是人倫

 
我們之於我們
 
是千百年來承襲搓揉而成...